不久前,第20届华表奖颁奖典礼举办。
今年的华表奖,四个字概括,实至名归。
名单公布后,几乎没有引起太大争议。
演员方面,张译凭借《三大队》第二次获封华表奖影帝,成为继刘佩琦和李雪健后,第三位二封影帝的男演员。

张译上一次拿这个奖就在2年前,《我和我的祖国》里的他出色发挥征服了评委。
另一边,惠英红凭借《我爱你!》封后。
3个金像奖影后+1个金马奖影后+2个金像奖女配+1个金马奖女配。
论荣誉厚度,整个华语电影女演员中,恐怕只有张曼玉能压过惠英红了。
不是惠英红需要华表奖,而是华表奖需要惠英红。

值得一提的是。
当年,惠英红拿到了第一个金像奖女影后。
这次,她也成为首次拿到这个奖的香港女演员。
这是一种传承。
最佳导演的角逐中,郭帆夺魁,意义非凡。
《流浪地球》系列票房口碑双丰收,郭帆被称为“中国科幻片之父”,但因为非科班出身,他一直得不到主流认可。

坊间一直传言,电影是个圈儿,郭帆作为圈外人,抢了圈内人的饭碗,所以学院派的评委一直排挤他。
比如2年前的华表奖,郭帆获得了最佳导演提名,但最终输给了抱团的《我和我的祖国》。
这一次郭帆获奖,相当获得了官方认可,那些排挤他的传言不攻自破了。
此外,优秀故事片的名单如下:
《第二十条》《流浪地球2》《三大队》《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志愿军:雄兵出击》。
《万里归途》《我爱你!》《年会不能停!》《觅渡》《长安三万里》。
绝大部分都是群众喜闻乐见的爆款影片。

优秀编剧奖给了《年会不能停》,优秀摄影奖给了《无名》,优秀音乐给了《三大队》,都无可争议。
总的来看,华表奖这份颁奖名单,既没有给流量明星“镀金”,也没有“分猪肉”,是一次含金量极高的电影奖。
01、明星云集,可依旧“救不了”香港电影巧合的是,今年的金像奖和华表奖“撞期”了。
相比于华表奖的热闹,第43届金像奖虽然也来了不少香港影坛大腕,但整体还是显得有些落寞。

从获奖名单的两个奖项,就能看出端倪。
《九龙城寨之围城》斩获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9项大奖。
这是个什么概念?
20年前的《无间道》在金像奖上只拿到了7个奖项,《卧虎藏龙》只拿到8个奖项,《九龙城寨》直接横扫9项大奖。
这部影片有这么好吗?

它在内地上映后,豆瓣评分7.2分,票房6.85亿。
只能说是一部中规中矩的水准之作,但就是这么一部影片在金像奖上杀疯了。
另一部口碑更好的《破·地狱》,更有港味的香港文艺片,获得了18项提名,却屈居它之后,关键奖项一个没得,让人惋惜。

我们再看影帝。
刘青云凭借电影《爸爸》里的出色发挥,第4次拿到了金像奖影帝,追平了梁家辉的纪录,仅次于梁朝伟的6次,并列成为金像奖史上获奖第二多的演员。

刘青云的演技毋容置疑,但今年他已经61岁了。
他1984年出道,在神仙打架的年纪一直拿不到影帝,直到2007年才第一次拿奖,被当做大器晚成的典型。
谁能想到,港片衰落后,他直接拿了4个影帝。

刘青云的好搭档古天乐,在港片辉煌的90年代只能演配角,千禧年后也只能在杜琪峰和尔冬升的电影里演三番。
没想到10年之后也成了挑大梁的演员,每年稳定输出几部流水线作品。
唏嘘的是,他最近接受采访也无奈表示,自己就算降了片酬,也不一定能拍到戏。

“其实减片酬是一定啦!其实不用呼吁,都开不了工,你肯减都未必拍到,所以鼓励想入行的人勇敢创新,我也希望为他们找到资金让他们回来拍戏!”
港片真的无人可用吗?
这两年,64岁的“新人”黄子华,接片凭借《饭戏攻心》《毒舌律师》《破·地狱》创造票房神话,堪称港片最近三年的头号功臣。

只因为他脱口秀出身,圈外人,在金像奖上颗粒无收。
老人不肯退,60岁的新人上不来。
港片论资排辈和分猪肉太明显,它的衰落,已成事实。

华表奖上,张译获奖,全程2分半的脱稿演讲,赢得了满堂彩。
在后台接受采访时,他却突然宣布自己暂时息影要去充电。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张译是大器晚成的演员,28岁才凭借《士兵突击》被观众熟知。
之后接连出演了很多爆款影视剧,一直是戏红人不红。

直到这些年,接连输出了《八佰》《金刚川》《一秒钟》《狂飙》《三大队》等爆款作品,直接跻身一线演员行列。
很多人不知道,张译还差个飞天奖,就能拿遍影视圈六大奖项,实现大满贯。

按照正常思维,他应该乘胜追击了。
毕竟,好演员的春天就那么几年。
但熟悉张译的观众都知道,他已经遇到了表演瓶颈。
这几年他的作品是很多,但角色类型同质化,几乎清一色都是警察。
而且表演也程式化,每个角色会故意加一些小设计,比如《狂飙》里安欣的口音。

看多了这样的表演,观众已经审美疲劳了。
短视频上有人把张译这几年的作品混剪,很多人根本分不清这些角色有什么区别。
在《三大队》路演的时候,有人当面问他表演同质化的问题,他虽然极力辩解,但自己也有了危机感。

这次采访,他说得很坦诚:
“前几年集中上映了一批作品,我觉得有点太密了,所以故意让自己停下来。不说具体时间了,我还没有特别满意的时候,希望继续再停一停。”
对于观众的审美疲劳,他直言:“演到最多时,自己先烦自己。”
选择暂停工作,回归生活,是张译对于“表演与生活”关系的重新校准。
“演员不能离开生活土壤,否则表演就是纸上谈兵。”

谈到未来的打算,他说:
“我特别喜欢让自己安安静静生活一段时间,陪陪我的猫,去大街上。我现在自我隐藏的技术越来越好了,我去到很多人多的地方……演员得扎根生活,不然就是纸上谈兵,这是我特别害怕的一件事……很感谢今天这份鼓励,它像是我和观众的一份契约,拿了这个奖,不好好去生活,不好好演戏,会对不起观众,对不起自己,生活也会抛弃我,所以我希望自己多沉淀一下。”

张译主动摘下“200亿影帝”的光环,给自己按下暂停键,活成了人间清醒。
03、争议不小,《我本是高山》获奖,还有另一层含义要说本次华表奖毫无争议,也不尽然。
《我本是高山》获得最佳农村题材影片奖,就引发了巨大争议。
这部电影上映时就引发舆论哗然,原本是张桂梅校长的光辉事迹,被多处“魔改”:
比如张桂梅办女校本是出于使命感,被改成了对亡夫的思念,用爱情取代信仰,矮化了张桂梅。

比如酗酒家暴父亲改成了酗酒的母亲,涉及女学生逃课上网吧的情节脱离现实。
比如张桂梅暴躁骂人,强迫学生剪头发的情节,增加了戏剧性,但与大家心中张桂梅坚韧豁达的形象不符。
这些争议的本质,在于电影创作如何平衡真实性和艺术性。
一部传记影片如果只是真实还原,那观众为啥不去看纪录片?
但要进行艺术加工,这个边界线在哪里?
观众可以接受合理虚构,但关键情节的改动,必须服务于主题升华,而不是精神内核的偏离。

客观来说,这部影片为了兼顾教育意义和商业性,过度戏剧化消解了张桂梅的精神高度。
但作为传记影片的拓荒者,这种大胆的改编是值得鼓励的。
要知道,张桂梅本人参与了这部电影的制作和宣传,她自己是认可这种改编的。
这部影片也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等官方认可,上映后央视六公主等官媒亲自下场宣传。
华表奖更不用说,它是政府三大奖之一。
一部争议影片获奖,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
电影创作者应该走出舒适区进行大胆的试错,这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

就像张译提到的,《三大队》在海外的口碑远超他的预期。
这两年,《流浪地球2》《哪吒2》不也走出了国门吗?
电影人可以把中国故事和文化自信传播给世界
04、一条忽然杀出的热搜就在华表奖公布以后,皮哥注意到“刘亦菲已拿下全部白玉兰前哨奖”登上了社媒热搜。
华表奖和白玉兰奖,看似不相干的奖项,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如前文所述,历史上的华表奖,规则里从未说明,但一般都会颁给内地演员。
之前刘德华也只是“象征性”拿到了一个提名。
但今年中国香港的惠英红首次获奖,代表之前的界限已经荡然无存。

华表奖无疑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
白玉奖这边也类似。
之前从未明确限制外籍演员参评,但历届获奖者都是中国籍演员。
这次美国籍的刘亦菲凭借《玫瑰的故事》参评白玉兰,似乎会因为国籍被卡。
但惠英红拿华表奖,也让刘亦菲的粉丝看到了偶像拿白玉兰的可能性。

更何况,刘亦菲已经拿到了广电总局年鉴收录、总台年度女演员等四项“白玉兰前哨奖”。
尽管白玉兰组委会从未承认存在“前哨奖”,但业内人士都认为这些奖项对白玉兰评选有风向标的意义。
于是,狂热的粉丝自然把相关话题炒上了热搜。
已经有粉丝高调宣传刘亦菲“前哨奖全满贯”,甚至发起“帮神仙姐姐圆梦视后”投票,获得了超过80%的得票率。
这种造势会对评委形成一定的压力,但也会起到反效果。

天下苦饭圈久矣,业内更是一直对“流量裹挟专业评选”表示了担忧。
《玫瑰的故事》收视率很高,但它改编自亦舒的同名小说。
亦舒是和琼瑶一个时代的作家,小说思想观很陈旧,和白玉兰偏好的主旋律、年代剧差距较大。
相比较而言,《小巷人家》的闫妮,《山花烂漫时》的宋佳得奖概率更大。

王一博提名华表奖影帝曾引起最大争议,最后张译封帝,让人直呼虚惊一场。
刘亦菲能否借着流量拿到白玉兰奖,也关乎这个奖项的声誉。
我们拭目以待。
05、一次大规模的“现场造势”在华表奖的颁奖仪式上,很多剧组集体登台等新片宣传造势。
五一即将到来,我们一起看看有哪些新电影吧。
其中登陆五一档的电影有刘德华主演的《猎金·游戏》,有易小星的喜剧新作《人生开门红》,有讲述听障家庭成长故事的《独一无二》,还有马丽主演的真人真事改编的《水饺皇后》,重映的《九龙城寨》《幽灵公主》等,新片数量多达11部。
其中《水饺皇后》和《猎金·游戏》最具冠军相。

离开沈腾的马丽能否在一部非喜剧电影里扛起票房,就看这部影片了。
刘德华和邱礼涛的黄金组合能否守住基本盘,也将一见分晓。
两部电影的票房会在3-5亿,其余影片注定陪跑。
五一之后的新片,也登上了华表奖推介舞台。
众多新片中,值得重点关注的有三部。
一部是《731》,十年筹备,揭露日军731部队的累累罪行。

去年放出预告片引发争议,今年暑期要和观众见面了。
一部是《无名之辈2》。
当年的票房黑马,这次小人物宇宙继续开启,真正的笑中带泪。

还有一部是《酱园弄》。
根据民国四大奇案之一改编,演员阵容极强,出场的几乎个个都是大腕。
在接受采访时,章子怡透露这部影片也将很快上映。
五一之后,中国电影全面复苏,春天已经到来,一起走进电影院吧!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一粒鸡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