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的房地产市场,让不少人感慨“入冬太早”,走在街头,随处可见的售楼处门可罗雀,曾经热闹的样板间也变得冷清。
数据显示,2023年的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比2021年缩水了近四成,就连向来被视为“黄金月”的十二月,成交量也在持续下滑。
许多开发商不得不打出各种促销广告,但即便是“首付分期”“零月供”这样的优惠政策,也难以提振市场信心。
更让人担忧的是,全国百座城市的房屋库存已经突破五亿平方米,这还不算那些已经出让但还没动工的土地。
放眼望去,不少城市的新区,一栋栋半新不旧的楼房静静矗立,却不见几盏亮灯,有的楼盘甚至出现了“烂尾”现象,让购房者的维权之路走得异常艰难。
这样的局面并非一日形成,近年来,国际贸易环境趋紧,新冠疫情的影响还未完全消散,老百姓的钱包也不如从前鼓了。
地方政府财政吃紧,靠卖地“补血”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一些中小城市的土地市场遇冷,甚至出现流拍现象,这在过去是很少见的。
回想十几年前,房地产还是当之无愧的“支柱产业”,银行贷款政策宽松,不少人抓住机会囤房,有的甚至把买房当成了投资的唯一选择。
开发商们也是大手笔拿地、快速开发,一个个新城新区拔地而起,但现在不同了,年轻人结婚生子的意愿降低,加上工作压力大、收入增长慢,买房这件事就显得没那么急迫了。
生育率持续走低带来的影响正在显现,过去孩子要上学,必须在学区房的想法,如今也因为适龄儿童数量减少而改变。
一些城市的学区房价格出现松动,曾经“一房难求”的局面不再,与此同时,消费者的购买力也在下降,年轻人更倾向于把钱花在当下的生活享受上,而不是背负巨额房贷。
国家政策调控不过国家也在积极调整政策方向,“房住不炒”的定位非常明确,就是要让房子回归居住属性,各地相继出台限购、限贷政策,严控房地产金融风险。
住建部最近发布的通知更是强调,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规划未来几年的住房发展,说白了,就是要算好“人、房、地、钱”这本账,不能再让房地产市场野蛮生长。
各地纷纷放松限购、限售等政策,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降到了历史最低点,税收优惠力度也前所未有,这一系列政策大大降低了购房门槛,让不少人重燃了买房的希望。
以往买房要经过层层关卡,现在却变得简单多了,首套房贷利率最低已降至2.65%,公积金贷款额度也提高了不少。
对于刚需购房者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不少人发现,现在每月还贷的压力比租房还小,这让他们更有信心迈出购房这一步。
一些地方政府还推出了“以旧换新”政策和购房补贴,进一步降低了购房成本,这不仅盘活了存量房源,也刺激了新房销售。
对于那些手头有些积蓄,但一直犹豫要不要买房的人来说,这些政策无疑是一剂强心剂。
然而,房地产市场的调整远不止于此,针对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烂尾楼问题,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比如恒大等问题房企的烂尾项目,政府通过接管的方式,逐步推进复工建设,这给那些苦等多年的购房者带来了希望。
为了确保新增商品房项目能顺利交付,政府还建立了全国保交房信息系统,这个系统实现了对在建项目的全程监管,让每一套房屋的建设进度和交付时间都一目了然。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信贷、土地、司法等多方面措施的联动,最大限度降低了购房者的交付风险。
这些措施让不少人对买房更有信心了,毕竟,没人愿意辛辛苦苦攒的钱打了水漂,更不想买到烂尾楼,现在有了这些保障,购房者的心里踏实多了。
除了这些直接针对购房者的政策,政府还从更宏观的角度采取了措施,财政部宣布从2024年起,连续5年安排8000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于化解地方债务。
这笔钱预计可以置换4万亿元的隐性债务,对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有很大帮助。
这一措施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解决地方债务问题,它还有望推动土地供应和存量房收购的进展。
要知道,很多地方政府过去高度依赖土地财政,现在土地市场降温,财政收入自然受到影响。
有了这笔资金,地方政府在土地供应和存量房收购方面就能有更多操作空间,这对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都有积极影响。
尽管政策利好不断,但房地产市场的未来走向依然是很多人关心的话题,从目前的趋势来看,房价大概率会趋于稳定。
市场归于平稳政府一直在强调“房住不炒”,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意味着未来房价不太可能出现大起大落,而是会慢慢回归理性,实现“稳着陆”,这样既能避免大幅波动对市场的冲击,也能逐步消除房地产泡沫的影响。
开发商要正经做生意对开发商来说,未来的日子可能不会那么好过了,传统的高周转、高杠杆模式难以为继,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
不少房企都在寻求转型,开始关注高附加值项目,比如高档住宅、人才公寓等,有的开发商还涉足了长租公寓市场,希望通过多元化经营来分散风险。
国家要求“房必交”,这对开发商的资金实力和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大手笔拿地、激进开发了,而是要更加谨慎地评估市场需求,合理安排建设节奏。
这种转变虽然短期内可能会影响房企的业绩,但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买房更有保障对普通购房者而言,这些变化其实是好事,房价趋稳意味着购房决策的风险降低,不用再担心买完房后价格大跌。
开发商为了吸引客户,在房屋质量和配套服务上的投入可能会增加,这对购房者来说也是一种福利。
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也有了更多保障,政府在加大廉租房和保障房的供应,让更多人能住得起房,这不仅解决了低收入群体的居住问题,也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回顾这一系列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措施,不难看出国家的决心和力度,从限制炒房到鼓励刚需,从化解风险到稳定市场,每一步都在为构建一个更加健康、更有序的房地产市场而努力。
虽然市场还没有完全回暖,但至少方向是明确的,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买房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经济能力做出理性选择,毕竟,房子终究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
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终将走向一个更加平稳、健康的未来,这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居住问题,也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我们有理由对未来充满信心,期待一个更加公平、更有保障的住房市场。
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多重政策促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新浪财经《多地楼市政策持续优化 助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