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该怎么对待你?

十三璐儿 2024-04-30 02:32:18

本想托举孩子的父母,却不小心折断了他的翅膀

前几天,在网上逛论坛,无意中看到一个网友说,他亲戚家的女儿跳楼了,才十四岁,马上初二了,没想到出了这样的事,很心痛!

看到里面贴了女孩写的遗书,外人评价她内向,乖巧,其实都是别人给她的标签而已。我们习惯了自己眼中看到的,以这个为基础,不愿意相信或者去探究不同的答案。

这个女孩写道,大人以为的轻松的小学,快乐的初一都是她拼命扛下来的,面对更加残酷的初二,初三她扛不住了,也不想去扛了。再也不会让父母操心了,也不会影响他们心情了,因为他们喜欢的不是自己,而是那个考高分的自己,优秀的自己。

看了这样的文字,想必父母心如刀绞。一个父母眼中的好孩子,一个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就这样结束了自己年轻而短暂的生命。外人看了也是痛惜,可是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

这样的事情并不是个例,每当有这样的事情出现,总有这样的声音:现在的孩子心理太脆弱了,一点抗压能力都没有!还有这样的:一定是妈妈管得太严了,把孩子逼死了。

记得,去年有个视频上了热搜,也是十几岁的中学生,因为上课打牌,而被叫家长,妈妈到学校当着同学老师的面,在楼道里揍了他,妈妈走后,他就从楼上跳了下去。

当时那个视频出来后,也是很多人去骂那个妈妈,可是成年人也不容易,各有各的苦。

我想,孩子出了这样的事,最难过的就是父母了。他们自然会反思,我们又何必伤口撒盐?

第一次当父母的我们,别把孩子只当孩子

我们都是第一次当父母,从孩子呱呱坠地就是开始操不完的心,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升学工作,孩子好像就是自己生活的全部和重心。

我们都是从孩子过来的,把孩子当成孩子当然可以,可是他不是一个玩偶,不是一个固定的机器,他是会长大的,会有自己的思想,会有自己的爱好,他是个活生生的人。

我们希望的是孩子能规避掉父母走过的错路,能少走弯路,可是时过境迁,有些弯路必须要走过,才能体会到达的幸福,才能珍惜目标的来之不易。

孩子是在成长中的,很多家长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对孩子的各种思想和行为横加干涉和指责。这里的孩子内心,可以借用之前流行的一句口头禅“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来表达。

把孩子当成孩子,来照顾他的吃喝拉撒,来教给他各种生活知识,教他做人的道理,都没问题。可是,不要低估了孩子自我成长的能力,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做的不只是把他当孩子,而要慢慢的当朋友,把自己姿态放低,跟孩子玩到一起,体会他的喜怒哀乐。

有人可能觉得,父母这个称呼很高,被自己父母管教了一辈子,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可以有人来管教了。可是,自己本来就不喜欢的生活,还要强加在孩子身上,这种悲剧的复制,才是失败。

对自己的孩子低头没什么丢面子的,这样反而让孩子觉得父母跟自己可以交心,可以相互信任。把孩子当成孩子的同时,记得也要当成朋友,家人,知己,换位思考,换个角色尝试,你会发现不一样的结果。

不忘初心,才能走得更远,育儿也是如此

看网上说过一个话题,就是当孩子出生时,我们对他的要求是健康就好,随着他的成长,我们对他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贪心,为什么呢?

我们在健康的基础上,附加了太多我们需要的价值,对的,这些不一定是孩子需要的,相信也很少有父母会去问孩子,你需要么,这就是悲剧的地方。

曾经看过一个故事,一位妈妈带着自闭症的儿子十几年,孩子一直在做康复,她的最大心愿就是孩子能够健康。所以,她看到那些健康的孩子被逼到绝路,就觉得非常可惜。

很多父母都会说,我只是希望孩子能学习好,长大能有好工作。因为这些,在平时我们养成了打击孩子,用挫折培养孩子,对孩子冷嘲热讽成了家常,跟孩子的互动除了学习再也没有其他话题。

这不是良性的亲子关系,我们带孩子来世界走一遭,不是让他经受父母对他这样的摧残后,给他一份所谓体面的工作,带给他一段不喜欢的生活的。

有句话说得很好,生孩子不是为了养儿防老,也不是为了传宗接代,而是我们可以有幸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可以见证一个生命的蜕变。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育儿的道路上,也是如此。让我们回到最初,用最单纯和赤诚的爱去浇灌一朵芬芳纯白的小花。

慢下来,生活才会更美好

这届父母都太着急了,每天一睁眼,可能压力太多,鸡毛一地,瞬息万变的社会也让我们变得不那么从容。但是,养孩子不是快为好,人生不是百米短跑,而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马拉松。

那些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说法,我很不赞同。可能,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哪里是起跑线,还有一些人觉得起点高,终点也低不到哪里,更是无稽之谈,终点很遥远的。

起点高,没用,一步走偏,就可以让你全盘皆输。做人都不会,自己都照顾不好,最后站得越高,摔得越惨。

这个世界太高速了,让人反应不过来的速度每时每刻在发生着巨变。我们每个人裹挟其中,时代的洪流势不可挡,让每个人内心都焦灼万分,各种焦虑和困惑。

这种焦躁很容易传染,最明显就是父母喜欢传递给孩子。孩子的世界本来一片澄澈,可无形中人为地夹杂了太多的东西,让孩子变成一个不是自己的自己。

拔苗助长的故事,想必每个家长都知道,也明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可还是被某种力量推着要去比较,要去妥协。这样,伤害的只有自己的孩子。

父母们,想想自己有多久没静下心思考了,有多久没跟自己的心灵对话了,为了物质的丰腴,让我们忘了那个贫瘠的精神之地。一个精神匮乏的妈妈,是培养不出阳光健康的孩子的。

所以,请停下你的脚步,慢慢来,慢慢地找回自己,慢慢地学会爱自己,爱孩子,爱家人,慢慢来,不着急。

孩子,我该这样对待你

首先,谨记言传身教的重要性。改变自己,不但在跟孩子的互动上,还要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都做一下梳理,改变自己,让自己有个全新的面貌。

孩子最初是一张白纸,以后的一笔一划都是模仿大人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定要记得子不教,父之过,这是真理。

作家郑渊洁说过,家庭教育不是管理,而是示范和引导,以身作则,孺子可教也!

其次,鼓励教育。对于孩子的每件小事都要从肯定开始,有错的地方,我们也要先肯定对的方面,再去说错的。

这样,孩子的接受度比较高,并且觉得父母改变了,自己也会改变。当这种改变成了常态,也就跟孩子达成了某种默契,孩子越来越喜欢跟父母表达和沟通。

再次,接纳孩子的所有。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理,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孩子。不要动不动拿孩子的短处去跟别家孩子的长处比,那样只会适得其反。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接纳孩子的全部。不能让孩子觉得,父母只喜欢听话的自己,成绩好的自己,那样孩子的心性就被扭曲了,父母的善意也被曲解了。

不知道从你哪里看到过一句话,说每个孩子都是自带饭碗而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发现孩子的优点,忽略孩子的不足,让孩子发光,让自己也放松。

最后,把作家郑渊洁在《家庭教育课》里的两句话,送给大家——

合格的家长的标志是:把为家族创造荣耀的重担自己挑,给孩子构建一个轻松惬意的人生。不合格的家长的标志是:把为家族创造荣耀的重担让孩子挑,自己则不思进取。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待孩子也是这样,你我共勉,愿我们都能做一个合格的家长。

(作者:璐儿十三,食人间烟火,品儿女情长,立志跟孩子一同成长的80后宝妈,如喜欢本文,欢迎点赞和转发)

0 阅读:2

十三璐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