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两天,一份几十页的聊天记录,一场痛批违法加班的舆论风暴,引爆全网。
然而,事实却是,大家都没“耍得团团转”。经公安机关核查,陈某龙发布的均为不实言论,系利用图像处理软件虚构,并且恶意污蔑中国电科。
而这则辟谣通报,经过了多家主流官方媒体的转载,其中更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国家级官媒。可见,重视程度之高!
在笔者看来,陈某龙发布的内容,几乎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非专业人士很难识别。其中,包括几十个人名,几十张头像,几百条文字,令人细思极恐。
联想到,最近很火的ChatGPT,以及AI合成人像、视频等,不得不令人思考一个问题是:造假技术越来越高、造假成本几乎为零,网友如何分辨,不实信息会带来什么后果?
我想,这将是网络生态的一场革命,并且是对公信力的严峻挑战、巨大危机,必须高度重视了!
以假乱真的高科技目前,AI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高科技的运用,到底到了什么程度,恐怕大部分都不清楚。
图片源于网络
上面这两个美女,看着都很漂亮吧?如果说,其中一位是虚拟的,大家能分出来吗?没错,左边是虚拟的,右边才是真人!
而此前,在推特上,也疯传着川普被抓捕的图片,可以说,几乎让人信以为真。这要是不明真相的网友看了,还不知道会如何联想。
而目前,最有效的识别方式,就是看人像的手部,这个细节非常难以捕捉和描绘,所以经常会出错。比如,下面这张,女生的手指长度就明显不正常。
与此同时,ChatGPT的强大文字处理能力,同样令人震惊。他可以根据你提供的关键词,通过检索的方式,自动汇成一篇文本。比如,笔者输入“给李村长写一篇事迹”:
而它的运用,也被网友们开发到了极致。不仅很多人可以向它提问,获得检索答案。甚至有人,运用它来写小说、写报告,甚至写论文等等!
再比如,胡同学事件中,一段拼接视频就可以引爆“光头老师”的话题。再比如,“达利安造船厂”事件,一张没有修饰的图,都可以引发多少人趋之若鹜?
试想一下,在AI等智能软件,在ChatGPT等文字软件,以及各种视频、图片、文字处理技术的加持下,再有点坏心思,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恐怕,一段视频、一组留言、一条动态、一张微信图、一张网传照片,就可以引发轩然大波。
不实信息的“低成本”然而,对于这些不实的信息,即使是全网疯传,又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还记得苟晶吗?当年,她宣称自己被冒名顶替,引发舆论关注,但其却隐瞒和夸大了诸多信息,可谓是“一句真、九句假”。最后,相关责任人被处理,她却没事。真相大白后,她轻蔑地说到:“就算我夸大事实了,你们又损失了什么呢?”
还记得叶婷吗?也就是去年的事情,叶家人口口声声宣称“凶手逍遥法外”,官方辟谣后,更是制造了“莫须有的寻人启事”,上演了“装疯卖傻的脱裤大戏”。除了他父亲确实被伤害致死,她们说的,还有几句真话呢?
再到近期的“求水事件”,其实也是类似的。网上传播的很多信息,有的是真的,但有的也是夸大其词,真真假假之间,引发了巨大的舆论争论。很多人说,只要他们确实种了树,就应该支持,真的可以吗?
再看这次“加班事件”,则是恶意捏造事实。但8小时以外的加班问题,确实在行业中普遍存在,因此备受热议。而由此引发的,对某企业声誉的影响,如何能消除呢?
其实,类似的问题,已经是屡见不鲜了。很多时候,只需要一个小小的火苗,就能引爆网络。作为始作俑者,他们往往是利用了大多数人的痛点、软肋。
而后续的发展,则往往是脱离了他们的掌控。而是在“跟进者”的各种加工、拼凑、添油加醋之下,引发了深度的讨论、指责、攻击,以至于彻底失控。
这里面,所有参与的人,所付出的成本都非常低,甚至没有人会为此负责。但综合下来的影响,确实成千上万倍的集合。
公信力的巨大危机在“好制造”、“难分辨”、“易传播”、“低成本”的作用下,一旦被人利用,最后影响的,会是谁?
我的答案,是公信力!因为,这些问题,往往是踩在社会痛点上,也最容易勾起网友的不满情绪,最终指向社会撕裂的伤口,一次次消耗公信力的权威。
而从诸多事件来看,不实信息最容易聚焦的领域,包括:公职队伍、央企国企、执法办案、权益保障、贪污腐败、方案举措等等。
又或者说,只要其中一个当事方,稍微有点身份、背景、权力、资源等,往往就很容易被放大、被关注、被热议、被质疑,进而演变成公共事件。
对比,笔者总结为:官方与民间、官员与百姓、有钱人与普通人、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有关系的与没关系的纠纷,大部分时候,都会出现,抛开事实不谈,纷纷支持后者的情况。
这里面,还有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到底是公信力先下降,所以容易引发质疑?还是质疑的声音,被不断的引导、放大,导致信任度越来越低?可能,两者都有吧!
所以,我们不得不警惕的是,在AI时代,技术越来越发达的时候,造假越来越方便,后果却不一定很严重,如果频频出现不实信息攻击抹黑的问题,怎么办?这无疑将是一场巨大的危机。
而从近年来,官方应对的情况来看,可以说是“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官方的反应,往往会远远滞后于事件的发展,影响已经扩散开,甚至会出现,蓝底白字的通报,很多人不信的情况。
正如很多人所言,有的人“只相信他愿意相信的”。这是盲从性、盲目性,以及缺乏辨别力、信任感所带来的。不能寄希望于,每个人都能看清真伪。
如果这一现象,不能得到广泛重视,势必会造成一部分人,长期被困于不实信息的“茧房”之中,进而频频为它们“摇旗呐喊”,长期下去,不容乐观。
因此,应对这场可能的危机,已经刻不容缓了。一方面,必须要以更加开放、积极、透明、主动的态度,应对各种舆论热点,这是一场争夺战,越被动,越容易丢城失地。
另一方面,必须从加强监管、规范运行、严厉惩处入手。谁发布谁负责、谁传播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谁推送谁负责,每个人都应该实名对自己的言论负责,惩处的力度也应该更大一点、更广一点!
笔者看来,如今在执法机关查处,以及平台封禁之外,其实还可以出台专门的法规、规定更细的处罚标准、推开辟谣信息全网推送、施行自媒体作者公开道歉、试点“实名黑名单”全网禁言等等。
总的来说,网络舆论不是小事,科技的发展,如果远远领先于法规和监管,那么就很容易出现种种乱象,引发一场危机。
我想说,类似的造假事件,可能会越来越多,影响会越来越大,网友们要擦亮眼睛,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