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更是在全球媒体前表演起"变脸"绝活,前脚刚咬定中国援俄,后脚突然改口说"可能是俄罗斯偷了中国技术"。
而这已经是泽连斯基团队本月第三次碰瓷中国。月初还在叫嚣有150名中国人在帮俄军打仗,上周突然升级到"中国供应武器火药",如今又编出"俄罗斯偷技术"的新剧本。
耐人寻味的是,当美国《华尔街日报》拿着所谓"俄军使用中国热成像仪"的卫星照片要求置评时,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局长布达诺夫却坦言"没有证据显示中国直接军援"。这种官方表态与总统言论自相矛盾的乱象,折射出乌克兰政治决策层的分裂状态。
在笔者看来,泽连斯基对华态度反复横跳的本质是美西方地缘战略的延伸。
2020年他上台伊始就撕毁中企收购马达西奇公司的协议,不仅没收价值45亿美元资产,更对中国投资者实施制裁。
在新加坡香会上,泽连斯基公开指责中国"阻挠瑞士和会",却对美欧多国同样缺席的事实视而不见。
这种政治豪赌表面是向美国递投名状,实则暴露出其政权缺乏战略定力,既想在中美间骑墙牟利,又受制于西方施压不得不选边站队。
如今这场表演式外交背后,则是希望得到特朗普政府的乞怜。
但现实却是,特朗普压根不吃这套,环球网消息,特朗普在社交媒体怒斥"泽连斯基让战争拖延三年可能亡国",原定的美欧乌外长会议降级为低级别磋商。
现在,俄军装甲集群在哈尔科夫方向持续推进,乌克兰正面临开战以来最严峻的战场态势。据悉,乌军每月需补充3万兵力才能维持战线,但实际征兵量已连续5个月不足目标值的60%。
更致命的是,美国众议院拖延半年的600亿美元军援,在4月通过后仅兑现了价值17亿美元的物资交付。
即便美国如此对他,泽连斯基也只能吊死在美国身上,所以,无计可施的泽连斯基选择回头咬中国一口。
既然泽连斯基不要体面,那我们也没必要客气,中国也不是软柿子,谁都能捏两下。
面对乌克兰的指控,中国外交部用两个事实作出有力回应:首先引用乌方自己公布的调查数据——俄军武器零部件62%来自西方国家;其次重申中国始终严格管控军民两用物项。这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策略,既维护了道义高度,又揭示了问题的本质。
在贸易上,中国对乌克兰的粮食进口数据曝出惊天暴跌,从1.413亿直接俯冲到6万美元,堪称史诗级"清零"。
要知道,黑海运粮协议破裂后,乌克兰每月损失近2亿美元外汇,中国这记补刀直接让其粮食出口雪上加霜。
但中方显然算准了乌克兰的七寸,美国嘴上喊着支持乌克兰,自家农产品出口却趁火打劫抢市场;欧盟内部为分摊难民吵得不可开交,根本顾不上基辅的钱袋子。
中国这招"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既规避了西方所谓"军援俄罗斯"的话柄,又用市场手段传递出清晰信号:中国工具箱里的牌远比外界想象的多。
泽连斯基政府现在就像踩进沼泽的困兽,越挣扎陷得越深。特朗普那句"再打三年就亡国"的预言正在变成自证式陷阱——美国军援三天两头被国会卡脖子,欧盟援助像挤牙膏,现在连救命稻草般的粮食美元都被截流。
更致命的是,中国这手"经济惩戒"示范效应极强,保不准更多新兴市场国家有样学样。毕竟在美元霸权松动、能源粮食危机叠加的当下,没有哪个理性国家会把鸡蛋全放在西方篮子里。
这场博弈最精彩的底牌还藏在耿爽那句"如果我们军援俄罗斯,局势就不是现在这样了"的潜台词里。这话听着是澄清,实为警告——中国真要出手,俄乌战场的天平早就不是现在这样了。
就像核威慑的关键不在于当量而在于使用决心,中国这次展现的经济制裁能力,本质上是对"战略模糊"政策的突破。
当越南泰国的大米替代乌克兰玉米进入中国市场,当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开始布局粮食安全基金,美乌都该明白:游戏规则正在被重写。
现在回头再看中国对乌粮食进口暴跌99%的数据,哪里是什么贸易调整?这分明是新秩序建设者给旧体系敲的丧钟。当西方还在用19世纪的殖民思维玩地缘博弈时,东方智慧早已在下一盘更大的棋。
泽连斯基若还执迷于"选边站队"的幼稚游戏,迟早会发现自己押注的不过是张过期的船票,登不上新时代的巨轮。毕竟在百年变局的惊涛骇浪里,能笑到最后的永远不是嗓门最大的戏子,而是手握硬通货的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