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尝试将兰花多株混合种植时,除了关注品种搭配与生长环境营造,病虫害的防治问题同样不容小觑。不同品种的兰花聚集在一起,为病虫害的滋生与传播提供了新的 “温床”,稍有不慎,便可能让精心呵护的兰花遭受重创。
首先,了解常见病虫害的类型至关重要。在混植兰花中,炭疽病是一大 “劲敌”。它如同隐匿的杀手,初期表现为叶片上出现褐色小斑点,随着病情发展,斑点逐渐扩大,颜色加深,严重时可导致叶片枯萎掉落。炭疽病的病原菌喜爱温暖潮湿环境,而混植兰花若是通风不畅、湿度过高,恰好为其大开 “方便之门”。
软腐病也是个棘手难题,多在高温高湿的夏季肆虐。患病兰花的叶片基部或假鳞茎处会出现水渍状软腐现象,散发出难闻气味,病情恶化迅速,短短几日就能让植株元气大伤。这是由于一些细菌在适宜的温湿度下大量繁殖,趁兰花 “虚弱” 时侵入机体。
虫害方面,介壳虫堪称 “常客”。这些微小却贪婪的害虫,常附着在兰花叶片、茎秆上,吸食汁液,致使叶片发黄、生长受阻。它们还会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让兰花叶片布满黑色污垢,光合作用受阻。而且,介壳虫繁殖能力极强,在混植环境下,一旦一株兰花中招,很快便能扩散至周边植株。
蓟马同样不容忽视,体型细小的它们善于隐藏,主要危害兰花的花朵与幼嫩叶片。被蓟马侵害的花朵,花瓣会出现斑点、扭曲变形,严重影响观赏价值;幼嫩叶片则会变得皱缩,生长停滞。蓟马喜好温暖干燥环境,若混植兰花的光照、湿度调节不当,便容易招来这些 “不速之客”。
面对这些病虫害威胁,预防措施必须先行。一方面,优化混植兰花的生长环境。确保通风良好,空气能够自由穿梭于植株之间,降低湿度,不给炭疽病、软腐病病原菌可乘之机;合理调控光照与温度,避免创造出蓟马喜爱的环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