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院院士代表中国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的顶尖人才,对于高校来说,院士也是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象征,所以很多省份很多高校都非常重视院士增选工作。
据报道,2025年的两院院士增选工作已经启动了,对于云南的昆明理工大学来说,该校虽然不是双一流院校,但人才辈出,今年很可能会实现突破,很可能有学者成功当选院士。

之所以这么说,还得回顾一下两年前的院士评选。在2023年的两院院士评选中,昆明理工大学可以说是非常露脸,作为一所非双一流院校,竟然有5位学者入围院士候选人,要知道很多985高校的入围数量都没这么多,然而遗憾的是,在最终评选时,昆明理工大学的5位院士候选人均未能当选。
虽然这5位学者遗憾落榜,但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教育和科技工作者,他们在不同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其中有几位曾多次参选院士,相信经过几年的厚积薄发,上次5位落选的院士候选人,今年很有可能会有人成功当选。
那么上次入围院士候选人的这5位学者都是谁呢?今年谁成功当选的希望最大呢?
第一位就是昆明理工大学现任校长王华教授。王华出生于1965年5月,是昆明理工大学本校培养成长起来的优秀学者,他在冶金过程强化与节能减排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理论突破和技术创新成果。

王华教授拿奖无数,而且获奖级别一个比一个高,其中参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云南省自然科学特等奖、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各1项。
此外王华还获评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等众多荣誉称号,他还荣获了2023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能拿到这个奖项的学者,基本都已经达到院士水平了。王华教授已经两次参选院士了,如果他今年依旧参选的话,成功当选的几率是比较高的。
第二位是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教授李文昌,李文昌未当选院士是最遗憾的,他不仅参选院士的次数更多,至少已经5次了,而且还以第一完成人荣获过含金量非常高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能荣获国家级一等奖还不是院士的可不多见。
第三位是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宁平教授,宁平长期从事有色金属行业大气污染控制方向的研究,科研成果也是数不胜数,官方资料显示,宁平以第一发明人获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100余件,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1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及二等奖各1项,他也曾多次被推荐为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院士有效候选人。

第四位就是昆明理工大学现任副校长杨斌教授,杨斌也是昆明理工大学本校培养起来的学者,从事有色金属冶金的科研教学工作30余年,目前除了副校长以外,他还兼任着真空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复杂有色金属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等职务。
杨斌的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他曾以第一完成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8项。杨斌已经4次参选院士了,希望好事多磨,今年他成功当选的几率几率也是非常大的。
第五位是曾任昆明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院长的梅毅教授,梅毅长期从事磷化工工艺与新材料方向研究,曾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曾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云南省科技奖励一等奖2项,2023年是他第一次参选院士,
总的来看,昆明理工大学的这5位学者个个科研实力都非常雄厚,都是有能力冲击院士的,虽然在2025年的两院院士评选中,这5位不可能都成功当选,但至少有1人当选的希望还是非常大的。
而且今年院士评选还有一个细节就是,有5个名额主要用于支持在云南、贵州、广西、新疆等西部边远地区工作20年以上的候选人。而昆明理工大学的这些院士候选人,相比西部其他省份的院士候选人,实力更加雄厚。所以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讲,今年两院院士评选,昆明理工大学很有可能实现突破。
要两个国奖才有可能评上。
杨斌教授两个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1和3)、两个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均排1),李文昌教授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排1)、两个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均排2)、云南省杰出贡献奖,王华教授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排3)、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1)、云南杰出贡献奖。上述三个教授获2025院士希望最大。希望昆明理工大学今年能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