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TOPCon玩家电池线停产,董事长股份又被冻结!

又铭草根 2025-03-12 05:16:13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绝对不是简单的重复。进入2005年,ST聆达、嘉悦新能2024年走过的一段路,如今正被跨界TOPCon新玩家——棒杰股份(002634)重走。

没有记错的话,当时还被戴上ST帽子的聆达股份于2024年3月14日发布了关于子公司嘉悦新能源电池产线临时停产的公告,计划停产不超过3个月,且称停产符合全体股东利益。

时隔一年后,又是在早春3月份,跨界TOPCon电池、组件的棒杰股份公告称,旗下子公司扬州棒杰自2025年3月1日起对其高效光伏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线实施临时停工停产,并对核心生产设备进行全面大型检修工作,预计停产时间不超过3个月。

同样是临时停产,两家光伏玩家的区别在于,聆达股份进入光伏行业更早一些,停产是3.5GW PERC电池产线,棒杰股份进入光伏要稍晚一些,临时停产为扬州10GW TOPCon电池基地。

在3月份停产的时点相似性外,棒杰股份疑似在抄聆达股份“作业”还表现在业绩亏损、债务缠身和董事长股权被冻结这几个方面。

业绩预告方面,ST聆达(300125)预计2024年归母净亏损8.83亿-13.11亿,扣非后归母净亏损6.43亿-10.8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归母净亏2.46亿、扣非净亏2.76亿元均是大幅增亏。

与之相较,棒杰股份预计2024年归母净亏3亿-4.5亿元,扣非后净亏3.21亿-4.71亿,虽没有ST聆达亏得那么多,但较上年同期归母净亏0.88亿,扣非后净亏约1亿元也是大幅增亏的。

债务方面,ST聆达在核心子公司嘉悦新能临时停产后便陷入债务危机,诉讼不断。

据不完全统计,自2024年4月3日以来,ST聆达发布了7次关于公司及子公司诉讼进展公告,对外披露的诉讼、仲裁案件数达到96起,涉诉金额合计约118640.5万元。

棒杰股份公告显示,扬州棒杰2024年3月末的资产总额约35.92亿元,负债总额高达33.03亿元,净资产仅2.89亿元。而其7亿元金融负债均由棒杰股份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截至2025年1月26日,公司光伏板块子公司在金融机构累计逾期或提前到期的借款金额合计约8,646万元(上述借款金额不包含因逾期产生的违约金、滞纳金和罚息等),占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7.89%。

公司股权方面,截至2024年12月9日,ST聆达控股股东光恒昱持有的51,050,000股股份已被冻结,占其总持股的87.33%。光恒昱共持有58,453,260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1.84%。

2月28日,ST聆达发布公告,控股股东光恒昱持有的公司3507万股无限售流通股被拍卖,但因无人出价,该次拍卖已流拍。这部分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3.11%,同时占光恒昱持有股份的60%。

对比来看,棒杰股份还未沦落到控股股东股份被司法拍卖的情形,可核心子公司股权被冻结、董事长所持股份被冻结,说明其财务形势也不容乐观。

据1月3日的公告,棒杰股份旗下的棒杰数码、江山棒杰、扬州棒杰的股权被冻结并申请财产保全,申请方分别为海通恒信、富乐化工和拉普拉斯。其中,拉普拉斯申请的财产保全额度为8541.77万元,位列3家申请方之首。

同时,棒杰股份及其子公司扬州棒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棒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计有58个银行账户被冻结。

在子公司股权、银行账户被冻结之外,令人惊诧的是棒杰股份董事长陈剑嵩所持股份也在日前被冻结了。

公告显示,因债务纠纷,陈剑嵩持有的2,268,500股股份被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司法冻结,冻结日期为2025年3月4至2028年3月8日。

股权结构显示,陶建伟持有棒杰股份13.88%股份为第一大股东,陈剑嵩为法人的苏州青嵩持股7.43%为第二大股东。苏州青嵩和陈剑嵩、陈根娣为一致行动人,在棒杰股份的持股比例为8.42%。

目前,苏州青嵩已有3400万股份质押,占其所持股份的99.68%,陈银娣持有2,276,700股,近日又质押了200万股,占其所持股份的87.85%。

简单来看,陈剑嵩持有约227万股被冻结之外,他实控的苏州青嵩以及一致行动人陈银娣手中的大部分股份已经质押。

棒杰股份原来是主营为无缝服装业务,为了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于2022年11月开始进军TOPCon电池、组件环节,并招募了相当豪华的光伏高管团队,准备大干一场。

切入光伏赛道后,棒杰股份抛出了在江苏扬州、浙江江山投资26亿元、80亿元投建26GW TOPCon电池及16GW N型大尺寸硅片项目的扩产规划。

棒杰股份不像其他厂商蹭个概念就跑路了,而是“实干”的,且步子迈得也很大。2023年11月,扬州棒杰10GW TOPCon电池项目正式投产。

遗憾的是,往往步子迈得大,就容易闪了腰。棒杰股份掏出真金白银刚上马10GW电池便碰到了行业下行,电池片降价导致子公司持续亏损,一边砸出去的钱收不回成本,另一边还拖欠供应商货款,可以说是雪上加霜。

总体来看,ST聆达和棒杰股份都是看光伏赚钱而跨界的上市公司,目前两家公司都陷入危局,表明跨界光伏这活儿并不好干。搞不好,赔了夫人又折兵。

聆达股份戴上ST帽子,还被债权方申请破产重组,控股股东股权打折司法拍卖还能流拍,就是生动的教训。(草根光伏)

0 阅读:0

又铭草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