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牺牲70多个兄弟,却换来一个楚州安抚使,放到现在是多大的官

郭嘉聊健康 2024-11-03 00:59:29

导读

众所周知,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经济繁华,重文轻武的朝代。

人文和经济的发展都很不错,如知名的历史人物苏轼、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范仲淹、朱熹、文天祥等等。

也发生了很多流传至今的故事,如杨家将、岳飞、包拯审案等等。

但又是一个压迫沉重,官逼民反最多的一个朝代。

知名小说《水浒传》,就是以民不聊生的北宋末年为背景。

从宋江等108位英雄好汉被逼梁山落草为寇为主线,展开的一场反抗压迫的故事,但故事的结局却让人扼腕叹息。

宋江前前后后牺牲70余梁山兄弟,才在朝廷里换来一个楚州安抚使。

该官职放到如今是什么水平?好汉们的牺牲值不值得?诸公且听笔者细细道来。

一、荡气回肠的《水浒传》

话说历史上真有宋江此人,当时是共三十六人攻掠十郡,朝廷官员数万人却不敢与之对抗,被称为梁山贼寇。

后亳州知府提出招抚宋江,认为其具有领导才能,想招安过来,以用来对抗另一农民起义的方腊集团。

人们痛恨压榨黑暗的统治王朝,于是宋江的故事就这么流传了起来。

民间最早起源于南宋时,当时的文学家龚开著《宋江三十六赞》。

到元末明初时期,人物形象经过作家施耐庵(历史对作者有争议本文不做展开)的整理再加工,人物形象更加饱满,进一步丰富了人物的数量,增添了故事性。

至此,水浒传的形象便深入人心。

故事以宋江等108人落草为寇,行侠仗义,劫富济贫,为民愤伸张正义。

但宋江最后这些起义军首领被朝廷用官位诱惑,背叛当初的誓言,落得个全军覆没。

结局也告诉我们,农民起义自古以来就频繁爆发,但能成大事者寥寥。

除了人员智慧、军事力量悬殊外,信念不坚定,目光短浅也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每一朝代的开始都许诺幸福美好的愿景,每一朝代的结束都伴随民不聊生的苦难。

五千年的历史始终走不出家天下的桎梏,屠龙少年终成恶龙的诅咒似是始终无法破解。

中华大地一直以来人才辈出,却一直推行君臣纲常,民受官制的儒家思想,被称为驭民之道。

而后每个王朝最终都覆灭在无尽的欲望里,消失在历史的洪流里。

而这其中人性向往自由的光辉却一直闪耀着光芒,到底应该是歌颂传承,还是应该批判枷锁呢?

从大宋仁宗在位时的一场瘟疫开始,后宋徽宗继位,任用蔡京高俅等奸臣,把持朝政,违背天罡,倒行逆施,欺压百姓。

最后官逼民反,逼上梁山。

并随着各路英雄豪杰的不断加入壮大引来朝廷的围剿,虽多次交战都大败朝廷,但最终仍以失败告终。

看过《水浒》原著或电视剧的人都知道,却不愿接受这样的结局,甚至有不少人始终不愿意看到最后。

这固然有故事的婉转性,百转回肠才能更吸引读者,可也有百姓对其怒其不争的一种愤懑和怨怼。

诸多梁山好汉陆续牺牲,梁山头领宋江获楚州安抚使,这个官职在当时属何等?于今日而言又相当于多大的官?

二、北宋王朝的官僚制度

自宋太祖赵匡胤在开封的陈桥驿被属下黄袍加身拥立为帝开始,命运的齿轮就已经开始转动。

宋太祖、宋太宗兄弟俩为避免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再次危及大宋政权,将一切财政军政大权最大程度的集中到皇帝自己手里,把防范农民起义和地方割据作为治国施政基本方针。

宋太祖害怕属下效仿自己登基为帝的手段,以丰厚的俸禄为诱饵,杯酒释兵权,把当时跟他一起打天下的武将们全部赶出了朝堂。

这就导致宋太宗时两次出征收复燕云十六州都以失败告终,最后对辽国由攻势不得不改为以防守为主的策略。

当时北部有强辽,西部有蛮夏,一度形成宋辽夏三国鼎立之势,宋国重文轻武,对其他两国的侵扰多数以宋国的经济赔偿为结束。

宋朝时期有言官不杀的约定,重用文臣,大兴恩荫制。

恩荫制即遇到庆典,凡官员子弟、姻亲门客都可得官,同时地方官员与朝廷委派层层重叠,官僚机构空前庞大。

而赋税制度在旧制杂税的基础上又增加各种税役,广大的底层百姓生活并没有获得改观,反而比以前更艰苦了。

宋朝的朝廷机构列为三个大的系统,即管理政务的中书省,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

长官称同平章事即宰相,副相称参知政事,管理军事的枢密院长官为枢密使。

还有一个管理财政的三司使,统辖户部、盐铁和度支,三个系统相互平衡,各自向皇帝负责。

宋朝规定,地方财政税收除去必要的行政开支外,一律上缴,并由朝廷直接委派掌握各地财政的官员,称为转运使。

同时朝廷还参与地方司法权,称为提点刑狱官,在因袭唐制的情况下又增设很多新官,有很多官员并无实权,仅食官禄。

只有加上“差遣”名义的官员才有职权。差遣也称事官,是官员们担任的实际职务。

宋江在落草梁山前担任的押司,则不属于官而属于吏。

官是属于朝廷任命,而吏由地方官员挑选,负责案件整理或协助处理文案实物,通常扮演县令助手的角色。

用现在的视角来看,其相当于现在的县长秘书一类,在县衙中的地位相对较低。

再往后推,宋江镇压方腊集团后被封为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

据《职官志》记载,这个武德大夫属于虚职,并无实权。而安抚使一职设立与隋代,由一军主帅兼任,具有实权。

宋江被封的楚州安抚使,实际上就相当于现在的省级或地市级市长,正三品,主管一地政务。

此外他还兼任兵马都总管,这意味着楚州的兵马大权也由其执掌。

听起来感觉还不错,但诸位别忘了前面提到的宋朝官僚制度“重文轻武”,宋江的这个官职实际上是还是虚职,凡事皆受上级掣肘。

通俗来讲,想办点什么事大多无法自己说了算,得找领导请示。

不过水浒传里的官职,跟实际宋史里的记载还是稍有出入。

毕竟故事是根据历史的一个片段延伸出来的,进行了艺术化的加工处理处理,并非都是实事。

北宋末年,随着王安石变法失败,朝政已然积弊难返。

宋徽宗时又昏庸无度纵情享乐,任用蔡京为相,蔡京作为历史上有名的奸臣之一,是一个典型的政治投机者。

蔡京自称是主张变法的新派,后又附和司马光推翻新政,打着执行新法的口号,无恶不作。

更加搜刮民脂民膏,卖官鬻爵,百姓经不住沉重的剥削,于是农民起义频繁爆发,层出不穷。

后来金人南下,北宋灭亡,今人回首视之,其既是活该,亦是窝囊。

三、意难平的招安

在《水浒传》这个故事里,最让读者意难平的还是招安。

但若客观来看,是宋江的性格特征决定了这个故事最后的走向。

书中宋江的人物刻画是及时雨,讲义气,有管理才能,能聚集人心,同情弱势群体,心存仁孝,并仗义疏财。

其实也有忠义的内涵在里面,也即对大宋王朝仍然抱有希望,渴望入仕为官造福百姓。

这也与儒家的君臣思想相吻合:我并不真的想造反,我只是被压迫的无法生存,只要给一片正义的光芒,我仍愿效忠朝廷。

历史确切记载,当年金国攻破契丹,入侵宋朝的中原时,起义军们立刻就调转矛头,一致对外。

据称,农民自发组织对抗金国的义军达二三百万人之多。

可见农民起义绝大部分是剥削太重,只要有口饭吃,都不太可能走上反抗这条路。

可大宋王朝宁肯亡国也不接受义军,始终不遗余力的消灭打击起义军。

在大宋统治阶级眼里,外族只需供给财物,割让土地即可。农民奴隶却妄想通过造反成为主人,这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可见宋江的忠义,于王朝末期的北宋而言就是愚忠。

教员也曾解读过,该书好就好在招安,做反面教材,使人民群众都知道投降派。

中国人之所以都爱看《水浒传》,莫过于喜欢其中好汉的侠义风范,而其中的“浪子”燕青比“及时雨”宋江更具侠义特色。

据故事交代,燕青自小父母双亡,被卢俊义收养,后练就了一身武艺,射箭发镖能百步穿杨。

不仅精通吹箫弹唱,长的还一表人才,智勇双全还具有侠义心肠,人送外号浪子燕青。

有恩必报,有仇必还,这也是我们中国人比较喜欢的一个性格特征。

在梁山接受了招安的旨意后,燕青清醒的预测到了不幸的结局,无心仕途,最后得以全身而退。

这位被大众喜爱的侠客的结局,则可以说是不那么“意难平”的。

燕青的人格塑造上有侠士的风范,也有睿智的清醒。

有入仕的手段,但无入仕的志向。淡雅无为,卓尔不群,亦颇具君子之风。可谓之全书中侠味最浓的角色。

结语

宋江领导下的108位梁山好汉,在接受招安后死的死,残的残,最后仅剩几人存活下来。

而宋江本人也在打完方腊后没有了利用的价值,被宋朝的统治阶级的鹰犬们用毒酒毒死。

至于其官职,对比今日看来好像还不错,但宋江却并无实权,牺牲诸多兄弟却落得如此结局,何有值得一说呢?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参考资料:

蔡美飚著《中华史纲》-宋史卷

施耐庵 罗贯中《水浒全传》

百度百科-安抚使

百度百科-兵马都总管

0 阅读: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