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延迟退休实施前最常见的法定退休年龄分别为50岁、55岁、60岁,对应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为195、170、139,那么延迟退休政策从2025年1月份开始正式实施后,退休年龄就会比较复杂,有零有整,对应的计发月数应该是多少呢?比如退休年龄为60-61岁之间,养老金计发月数是多少呢?
延迟退休实施后,退休年龄在60-61岁之间,养老金计发月数是多少?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人社部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修改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不过到目前为止,计发月数并没有新规出台。面对延迟退休后面临的养老金计发月数问题,有网友难免会发出这样的疑问,60岁对应的计发月数是139,如果退休年龄延迟到60岁1个月,60岁2个月,或者60岁1到11岁任何一个月,退休年龄都不是整数了,那么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应该取值多少呢?
实际上,这个问题解决起来并不难。在2025年以前,各省市都有病残津贴待遇,有些人因为生病而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已经无法正常工作了,通过规定的流程申请到了病退待遇,问题来了,如果病退人员的年龄为55.5岁等类似有零有整的年龄,在计算病退待遇的时候,就会遇到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的取值问题。根据过去各地的做法,如果病退人员出现年龄不是整数的情况,按照年龄进一的原则确定计发月数。比如55.5岁,计发月数按照56岁时的计发月数确定,不仅如此,凡是55岁1个月到11个月之间的年龄,都是按照56岁对应的计发月数计算养老金待遇。
延迟退休政策实施后,同样面临养老金计发月数的问题,在人社部没有修改计发月数政策之前,个人认为,如果出现退休年龄有零有整的情况,将会按照过去进一的做法,直接按照下个整数岁年龄对应的计发月数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待遇。
比如60.5岁退休,在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时,采用61岁的计发月数,60岁的计发月数是139,而61岁的计发月数是132。假设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为13.9万,60岁退休时领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为13.9*10000/139=1000元,而60.5岁退休时每月领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为13.9*10000/132=1053.03元。
从待遇的结果来看,体现了延迟退休政策实施后,晚退多得的养老金计发原则,晚退休明显比原来的法定年龄退休养老金要高一些。
如果是女职工,延迟后的法定退休年龄为50.5岁,那么对应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按照51岁对应的计发月数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50岁退休对应的计发月数为195,51岁退休对应的计发月数是190,同样的养老金累计储存额,退休年龄越大,养老金计发月数越小,领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就越高。
综上所述由于延迟退休政策已经开始实施,但是有关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的新政策没有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人退休,养老金计发月数政策还将会按照原来的规则执行。比如出现退休年龄有零有整的情况,像60-61岁之间的年龄退休这种情况,退休年龄进一计算,60.5岁的计发月数按照61岁对应的计发月数取值。再比如,50岁1个月退休,计发月数按照51岁对应的计发月数取值。当然,如果人社部出台新规定,将会按照新规定执行,在新规定没有出炉前,只能按照老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