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周,中美关系就风云突变,拜登卸任前,再难打通中方的电话

文墨史记 2024-10-11 13:48:29

要说中美关系,这几年真是跌宕起伏,大家都在关注拜登政府的每一步动向,尤其是他任期临近尾声时,他和中国之间的关系会走向何方,但谁也没想到,就在短短几天之内,中美之间的高层通话从“有望”或许已经变成了“无期”,这其中的反差之大,足以让人惊讶。

早在8月末,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访问中国时,双方已经讨论过两国元首的通话事宜,当时传递出来的信息是积极的,似乎通话时间指日可待。

这让美国方面一度充满信心,拜登团队期待通过这次沟通,进一步稳固两国关系,美国媒体也纷纷预测,中美通话即将安排。

不过,事情并没有按照预期发展。10月3日,有知情人士称,两国通话将在未来几天内安排。

但就在这不到一周的时间内风云突变,10月9日,一名美国官员透露,由于“假期安排”和“国内事务”,中美元首的通话时间“很难安排”。

这个说法乍听起来似乎合理,毕竟中美两国的国庆节和节后事务的确是个大问题,但如果仔细分析,你就会发现这只是表面原因,背后还有更多深层次的矛盾。

拜登政府在外交细节上接连失误,尤其是在涉及中国的敏感问题上,表现出了不够谨慎的态度。

首先,今年美国的国庆贺电比往年晚了三天,这在外交上是一种失礼的信号,要知道,过去三年,拜登政府都是在中国国庆节前就发出祝贺,显示出对中美关系的重视,而今年,这封贺电却姗姗来迟,让人不得不怀疑这是美方的有意为之。

更耐人寻味的是,其他国家如尼日利亚早早就收到了美国的贺电,而唯独中国没有,这不仅仅是时间上的延迟,显然更是一种态度上的冷处理。

而在9月份,拜登政府原本计划派高级官员参加东盟峰会,东盟向中美两国都发出了邀请,然而,拜登团队却在看到中方派出的代表并非领导人后,突然取消了参会计划,改派国务卿布林肯代替出席。

更糟糕的是,拜登政府并没有停下鼓噪“中国威胁论”的步伐,国务卿布林肯公开表示,中国是唯一有意愿和能力重塑国际秩序的国家,这一言论不仅加剧了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还为美国国内舆论对华产生更多误解火上浇油。

再加上,近期美国在台海问题上也没有按照自己的实际说法来做,显然美国已经自相矛盾。

美国不时指责中国“步步紧逼”,将中国视为长期的战略竞争对手,然而这种指控忽视了中美之间复杂的经济与政治依存关系,美国看似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树立自己的国际形象,但却不断疏远本可以通过对话解决的外交僵局。

与此同时,美国还在南海问题上加大了对中国的挑衅力度,菲律宾黄岩岛的问题再次被炒作,美国通过支持菲律宾制造南海摩擦,试图在这一敏感地区牵制中国。

显而易见,美国并没有打算真正与中方缓和关系,而是通过多个外交和军事手段继续施压,试图在中美对抗中占据上风,这种做法不仅没有缓和双方关系,反而加剧了紧张局势。

面对这些问题,中方并不是没有做出回应,9月初,中美两国商务部长举行了通话。

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在通话中明确表达了对美国遏制中国发展的政策表示强烈关切,并敦促美方尽早取消对中国企业的制裁。此时本是一个双方消除分歧、修复关系的良机,然而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却选择了强硬回应,称“国家安全不容谈判”。

这种对抗性的表态不仅直接否定了中方的合理关切,也等于在本就脆弱的中美关系上再度施压。

从这一系列事件中不难看出,拜登政府虽然口头上宣称愿意与中国继续保持战略沟通,但行动上却没有表现出足够的诚意,尤其是在拜登任期即将结束的背景下,他的政策方向开始显得更加摇摆。

随着2024年美国大选的临近,拜登政府似乎将更多的外交精力放在国内选情和盟友关系上,而非中美之间的长远合作。

事实上,拜登宣布不再竞选连任的决定,让他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作为不追求连任的总统,拜登的政治生命在宣布退选的那一刻实际上已经走向尾声,此时此刻,中方与其将宝贵的外交资源花费在一次或许没有太大实际意义的通话上,不如将目光转向未来的美国新政府。

从某种角度来看,拜登政府在其最后几个月内与中方的沟通几乎停滞不前,这不仅反映了美国内部政治的复杂性,也揭示了中美关系的结构性矛盾。

过去几个月,美国一方面在舆论上鼓噪“中国威胁论”,另一方面却试图与中国保持某种程度的对话与合作,但这种“既要又要”的策略让中美关系变得更加不可预测。

对中国而言,与其陷入拜登政府这最后几个月的外交旋涡,不如等待2024年美国新总统的上任,再重新评估和调整与美国的战略关系。

至于拜登任内是否还能与中国进行元首通话,答案越来越倾向于“难以打通”了。就像美国一再强调的“时间难以安排”一样,背后的真正问题不在时间,而是双方信任与政策方向的严重分歧。

接下来中美关系的走向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下一任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而拜登政府留下的外交遗产,恐怕已经难以再改变两国关系的格局。

3 阅读:12

文墨史记

简介:军事智库分享,提供深度战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