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眠:如果画鸟只像鸟,那又何必画呢?

绘有集斋人 2024-03-22 08:07:00

林风眠说:画鸟就在于画鸟像人,画花像少女,如果画鸟只像鸟,那又何必画呢?

林风眠笔下的小鸟个个姿态生动,有的活泼,有的呆萌。树枝的线条坚挺锋利,所展现的空间层次,丰厚而富变化。画中的小鸟,无论是独立枝头,还是在月下栖息,或是在晨曦里歌唱,都那么自如平和。小鸟沉静而自信,远离喧嚣世俗纠葛,体现了一种绚丽与宁静的世界和谐之美。下面就让集雅斋字画网小编带大家来欣赏伍彝生先生的经典艺术佳作吧!

林风眠 (1900年11月22日-1991年8月12日),画家、艺术教育家、国立艺术学院(现更名为 中国美术学院)首任院长。代表作品有《春晴》、《江畔》、《仕女》。历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国立艺术学院 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

林风眠一生活了92岁,

到过许多地方,看过许多风景,

当然,也见过各样的小鸟,

可他最喜欢画的小鸟,还是八哥,

林里枝上黑黑的的八哥。

“我从小生长在一个山村里,……

童年的时候,我有时总在小河里捉小鱼,或树林中捉鸟,

养一些小鱼和八哥,那是最快乐的事情了。

因为这个缘故,也许我就习惯于接近自然,

树木、崖石、河水,它们纵然不会说话,

但我总离不开它们,可以说对它们很有感情。”

林风眠还喜欢画“白鹭”,画白鹭可以看出一代画家林风眠画风的变化,林风眠很欣赏齐白石的见解:“介于似与不似之间……”也就是要从“形似”拓展为“神似”。

早期(上世纪40年代)林风眠的鹭鸶图是比较写实的:喙中有鼻孔,颈部描黑纹,爪上嵌鳞斑,鸟身染淡墨……到了1950年代,我们看到鸟身仍保留淡墨全涂,其他部分都已简化了。

现在我们较多看到鸟身留白的鹭鸶图大约是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定型的,那更是惜墨如金,凝练洒脱。这里有个不断探索演变的过程,这既是个追求审美理想——“神似”的过程,更是个画家对笔力墨色的把握不断成熟的过程。因为寥寥数笔就要让只只白鹭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就要求每一笔都是高质量的、高效率的和稳定的。

林风眠出生于贫农之家,自幼喜爱绘画。中学时代,他的画作就常受老师的称赞。1917年梅州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美术学院。1918年参加勤工俭学赴法留学。在留法期间,他认真学习西洋画法,并融入中国文化,创作过许多以反封建为题材的油画。

回国后,对中国传统绘图,如隋唐山水、敦煌石窟壁画、宋代瓷器、汉代石刻、战国漆器、民国木版年画、皮影等等,也一一加以研究。此外,他对中国文学、诗词、音乐也认真学习,以丰富自己的艺术素养。在创作上,他尊重中外绘画和民间艺术的优秀传统,但极力反对因袭前人,墨守成规;主张东西方艺术要互相沟通,取长补短,以自己民族文化为基础,发展新的中国艺术。

香港《文汇报》1991年8月14日报道中评价他的作品说:“融汇中西文化传统于一炉,创造出个人独特画风,蜚声国际艺坛。”

1991年8月12日10时,林风眠因心脏病、肺炎并发症,病逝于香港港安医院,享年92岁。

0 阅读:2

绘有集斋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