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有人突然发现:日本的寿司碟和咱们老祖宗的支踵神似,于是,严重怀疑当年有人故意开涮,让他们拿“跪坐神器”当饭碗用了……

虽然这个想法毫无根据,但是该说不说,二者还真是……像不像,你自己品——

关于这个事,网友们越编越离谱,大家权当一笑——

网友们恶搞归恶搞,抽象归抽象,可我们那迷人的老祖宗又何尝不喜欢搞抽象呢?比如说这块来自于2300年前的“漂流瓶”——

“监罟尤臣公乘得守丘丌(其)臼(旧)将曼敢谒后尗(淑)贤者”石头上这段晦涩难懂的古文,经文字学家解读后,是如此地浪漫:我们是给王打渔的公乘得和旧将曼,我们现在在给王看守陵墓,后世的君子们,你们好啊!
所以说,每个年代都有老六,中国人的抽象随根儿!
说起“你从什么时候意识到每个年代都有老六”这个话题,“历史课代表”们沸腾了——
纳豆
这玩意儿好不好吃另说,可再有几步就是豆豉了啊。不得不让人怀疑是不是老祖宗教了半截,就不教了啊?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新娘的装扮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白无垢”——

对此,有人说“红白喜事学了个白事,喜怒哀乐学了个哀”,就连八卦他们也闲繁琐,自己简化成了四卦,而且是大凶。


有人说,难道是老祖宗把萝卜当人参卖了?立马有IP“日本”的网友科普:直到韩国把真人参卖过去,他们才反应过来,所以人参的日语叫“高丽人参”,萝卜叫“人参”。
真是有卧龙的地方,必有凤雏啊!
以为大家是调侃,谁知我打开百度翻译一听,“胡萝卜”的发音还真是renshen——



哈哈,但凡当年厨子尝一口甜咸,也不至于发明出“大蒜粥”,这个一听名字就让人皱眉头的饭来吧?
除此,网友们还怀疑老祖宗卖酒时掺了水,才有了清酒;故意整蛊遣唐使,才有了很多中国人一听就想笑的日语发音;许多本可演奏天籁之音的乐器,他们学个皮毛,便搬上大雅之堂……
总之,每个年代都有老六,导致日韩的很多东西,包括被吹上天的非遗,他们自认为已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实精华根本没有取到家,糟粕倒是留下不少,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