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一个20岁的年轻人被媒体大肆报告,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他就是刘秀祥,从贵州到山东,背着自己得了间歇性精神病的母亲,千里求学。
刘秀祥的人生到底经历了什么?他现在又过得怎么样?
不如跟着我看看,这位出生贫寒、但却自强不息颇具毅力的人。
出生贫寒,自强不息
1988年,刘秀祥出生在贵州的一个小山村。他的出生虽然普通,上天却没有给他一个平凡的人生。
4岁之前,刘秀祥的家庭虽然不富裕,却还算是幸福。父亲勤劳踏实,给了刘秀祥很好的榜样,可惜不久,刘秀祥的父亲就因病去世,母亲也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患上了间歇性精神疾病。
家庭的贫穷可以通过认真工作来改善,人为的堕落只能身陷痛苦的深渊。父亲去世,母亲得病,家庭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精神压力,刘秀祥的哥哥姐姐为了逃避这样的情况,离开了家乡。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刘秀祥就开始和他母亲相依为命。
母亲的药费,自己的学业,两个人的生活费,全都压在了刘秀祥一个小孩的身上。
一般人可能早就撑不住了,可是刘秀祥心里有股韧劲。他不愿意抛弃母亲,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学习,困境激发了刘秀祥更大的潜力。
家里没有壮年劳动力,刘秀祥就把家里的土地租给别人,每年换500斤粮食,作为母子两人的口粮;
没有经济来源,刘秀祥就趁周末和寒暑假上山挖药材,然后去县城卖;
母亲没有自主能力,他就早起做好饭然后去上学,放学后就赶紧回家,弄好饭,等妈妈休息好再去学习。
承担这些的时候,刘秀祥只是一个孩子,所有卖药材赚的钱,他都没有乱用,全都合理规划,先给妈妈买药,剩下的作为必要开支。
就在这样的生活中,刘秀祥度过了自己的小学。
刘秀祥在课堂上
比很多同龄的学生不幸,他缺少长辈的照顾,不能专心在学业上;
比更多的人幸运的是,他坚韧不拔,从来没有放弃过母亲,也没有放弃过自己。
小学毕业,刘秀祥以全县第三的成绩考上了当地县城最好的中学。这个成绩对刘秀祥是一种奖赏,也是一种煎熬,因为他完全拿不出学费。
在小学的时候,刘秀祥的花销不大,还有很有减免,包括教他的老师知道他的情况都会给他一点照顾。可是中学,是完全不一样的,该怎么样,才能筹到这笔学费呢?此路不通,另行一路。刘秀祥找到了当地的民办中学,经过他的请求,这所中学的校长知道了他的情况,让他参加学校的摸底考试,如果刘秀祥能考出第一名的成绩,学校就可以给他一个免费入学的机会。
摸底考试中,刘秀祥考到了第一名,他可以免费上中学了。
然后,解决了读书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横亘在刘秀祥心中。
如果去县城读书,他妈妈亲怎么办?
没有人能照顾他的母亲,刘秀祥实在放心不下。
是为母亲留在山村,面朝黄土背朝天?是不管母亲,出去专心读书吗?
即使年纪还小,但是刘秀祥心中隐隐约约知道,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有一句话,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既然没有路,刘秀祥决定自己走出一条路,为什么他不能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妈妈呢?他毅然决定,带着自己的妈妈去上学。
很多村民知道了,都不是很相信这个年轻人。
县城和村里不一样,学习能学好久很不容易了,还好照顾自己精神有问题的母亲,谈何容易。
刘秀祥不知道这些人的想法,他只是在走之前,把妈妈带到了父亲的墓前,他说他要带妈妈离开这里,还一定要治好妈妈的病。如果他做不到,如果这一切不顺利,他绝不回老家!
刘秀祥拾荒
带着这样的决心和毅力,十三四岁的刘秀祥来到了县城。
不能住学生宿舍,也没钱租房子,刘秀祥就在学校附近,用木头和废料建造了简陋的小屋,
他还自己挖了一个洞,把家里的铁锅放在架子上,用来做饭。
他放学还去捡废品,周末去打工,这样大概能赚20多块,用来维持他和母亲的生活。
从初一到初三,刘秀祥勤学苦读,如愿考上了高中。
艰苦的生活已经无法打垮他,窘迫的境遇也不能摧毁他。他目标明确、眼神坚毅,他把所有的时间投身在做事上,他把时间分成一个个小格子,每一个格子都尽力把它装满。
考上了高中之后,刘秀祥开始为自己高中学费操心了。
这个时候的他已经长得很高了,刘秀祥决定去遵义的水电站打工,也企业工地运钢筋。就这样兼职打了两份工,刘秀祥一天工作16个小时,终于在暑假筹到了一些钱。
只要有了收入,一切辛苦就不算什么了。
哪怕刘秀祥正在长身体,却瘦到营养不良;
哪怕刘秀祥睡眠不足,从高架下摔下,险些丧命。
钱不够,他就借了房东废弃的猪圈,把猪圈打扫干净,再用编织袋把猪圈围起来,作为自己和母亲的新家。这样的新家灯光昏暗、冬天四面透风,不过刘秀祥说,他已经习惯了。
在高中,刘秀祥更加珍惜自己的学习的机会,不过生活的压力太大了,李秀祥每天只能睡四个小时,没有多少学习的时间。
时间紧迫,李秀祥反而更加坚强,他更努力地学习。
然而,高考的失败,直接摧毁了他的意志。
高考失利,辗转求学
刘秀祥一直相信,努力就有回报,现在的一切困难都是暂时的。可是,在和命运的抗争中,人力实在太卑微了,一个人孤军奋战,在像在茫茫大海中驾驶一叶扁舟,不知道终点在哪里,只能拼命地划,可是,你的力量早就在其中消耗太多了。
对于当时的刘秀祥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充满绝望和悲伤,甚至想过自杀。
在这样的心情中,刘秀祥想起了自己的父亲,自己的母亲,还有自己曾经立下的誓言。
刘秀祥在课堂上
他带着妈妈去贵州省兴义市,在洗浴中心找个份帮别人洗澡的工作,一次5元。这个工作可以和很多人打交道,刘秀祥听着别人的故事,看到了世界更多的可能,他不愿意这样下去。
他看到以前自己在日记中写下的话:抱怨没鞋穿的时候,回头一看,别人没有脚。
刘秀祥从绝望中挣扎地爬起来,他确实不幸,但他有妈妈,他还遇到过那么多愿意帮助他的人,世界上还有很多人身患残疾,他身体还很健康,他已经比很多人幸运了!
他决定,他要继续跟命运做斗争。
刘秀祥与母亲
他开始寻找愿意接收他免费复读的学校,跑了四五次学校之后,第五次,刘秀祥给校长跪下了,刘秀祥是个自尊很强的人,可是再强的自尊都比不上他对改变命运的渴望。校长看出这个年轻人对知识的渴求,终于被他打动了。入学后,刘秀祥勤学苦读,在第二年参加高考,被山东临沂师范学院录取。
在这个暑假,刘秀祥继续打工,筹集大学的学费、车费、生活费。老师介绍他去铁矿厂打工,尽管条件艰辛,刘秀祥仍然坚持了下来,他在工厂努力工作,带着母亲奔赴新的生活。
2008年9月,刘秀祥带着母亲,提着编织袋去报名了。
他衣服朴素陈旧,却洗得很干净,目光坚毅,浑不在意周围人们的看法。
刘秀祥带母亲上学
刘秀祥的故事被更多人知道了,许多人看着照片上的刘秀祥,都感到了深深的震撼。我们国家很大,有很多有钱的人,也有很多贫穷的人。
可是没有一个人,像刘秀祥一样,凭借自己的骨气和毅力,从污泥般的生活走出来。
刘秀祥身上不屈的精神震撼了所有人,他就像一株顽强生长的野草,在艰苦的环境中,自己不埋怨、不抱怨,得到了生长,还保持着善良的品质,肩负起自己妈妈的生活。
刘秀祥被称为“贵州第一孝子”,很多好心人想要资助他,但是刘秀祥拒绝了。
他说:“一个人的困难和挫折,不是你向别人或社会索取的资本。 ”
于是,刘秀祥不依靠别人的帮助,在读大学的时候经常兼职打工,做家教、发传单、做服务员、摆摊,来负担自己学业生活。
放弃高薪,照亮他人
很多人觉得,在这样的情况下,刘秀祥能够上完大学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可是刘秀祥不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还努力想要给别人带来光明。
刘秀祥资助别人
刘秀祥在贵州捡废品的时候,认识了三个比他小的弟弟妹妹,他们和刘秀祥的情况一样,家境不好,但是想要好好读书。所以刘秀祥在大学赚的钱,还有一部分寄到了贵州,用来帮助这三个弟弟妹妹。
大学毕业后,很多企业都给刘秀祥抛来了橄榄枝,愿意给他提供待遇优惠的工作。
但是刘秀祥都拒绝了,因为刘秀祥清楚,他们选择他,并不是因为他的能力,而是因为媒体的报道,还有他身上的“光环”。
最终,刘秀祥自己找到了一份销售的工作,对于刘秀祥来说,好不容易读完大学,最重要的就是赶快挣钱,改善自己的生活,还可以用来帮助其他人。
直到一个电话,改变了刘秀祥的职业规划。
刘秀祥资助的妹妹打电话告诉他,她不愿意读书了。
当时,刘秀祥很生气,也很困惑,他希望贫寒的学子能够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但是环境限制了他们,很多农村的学生肩负着家庭的重担,看不到遥远的希望,最终放弃学业。
刘秀祥上课
想明白这一点,刘秀祥感到了深深的无奈。
最终,他决定考证回去望谟县当老师,他立誓要改变这一现状。
以前,刘秀祥不愿意和别人讲诉他的故事,他自尊心强,不愿意依靠别人来改变窘境,他相信凭借自己的毅力可以改变这一切。
现在,为了让更多学生意识到知识改变命运,为了让更多学生有勇气努力。
他多次当着众人的面讲诉自己的故事,希望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意识,希望让他们看到,除了眼前局促的生活,还有更多的希望。
他不停地做公益活动,在全国发表了成千上万的演讲,有些深山没有交通工具,他就自己骑摩托车去山村,和山里面的学生交流。
从2012年到2020年,刘秀祥骑烂了8辆摩托车,在他的努力下,有1800多名辍学学生重新回到学校上课。
刘秀祥还致力改善学生的生活条件、学习条件,他与各界取得联系,牵头发起“科研活动”,为2700多名贫困学生提供资金。 此外,还设立了许多奖学金,为贫困学生募捐金钱、衣服和书籍。
现在,刘秀祥当了望谟县实验高中的副校长,他依然在改变贫困学生的命运努力,他的努力取得了成果,2015年望谟县本科上线率不足13%,而2020年望谟县本科上线率已经超过60%。
刘秀祥这几年也获得了不少荣誉,贵州黔西南州十大杰出青年到省级劳模,再到全国最美教师,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