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我国最为重要的祭祖大节,由来已久,主要是源于古代人们对于祖先的崇拜以及春祭的习俗,随着历史的流转,清明节的内涵也不断丰富,并且自唐代起,便形成了清明休假的制度,一直流行至今。清明节也是为数不多的与二十四节气相融合的传统节日,所以清明节不仅是扫墓敬祖,感怀祖先的时刻,期间还有另一重要内容——赏春游玩。清明节既有肃穆庄重的一面,也有轻松休闲的一面,而也正是如此,清明节非常巧妙的将人与大自然融合到一起,所以清明节也体现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内涵。
清明节可以说是春节过后的第一个传统大节,自古以来在民间便深受重视。因此围绕着清明节的,民间要展开一系列的习俗活动,其中有一项活动便是插柳,戴柳,这是清明节的古老习俗之一,而关于这个习俗,在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老话,那就是“清明不插柳,家败子不兴”,相信很多人都听到过。这句话听起来,颇有几分夸张的成分,但是也足以说明古代人对于清明节插柳这一习俗的重视。那么清明节为什么要插柳呢?这其中有哪些讲究呢?下面就来跟大家聊一聊,清明节又要到了,多了解一些古老的习俗,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发扬。
清明插柳的由来
清明插柳是由来已久的古老习俗,而关于这一习俗的由来,民间也是说法不一,这也使得清明插柳的习俗显得神秘而又颇具意义。
第一个说法是纪念神农氏,传说神农氏为中上古的帝王,教民种植五谷,振兴农业,为人类做出了很多的贡献,而清明又是礼敬祖先的日子,所以届时人们要通过插柳的形式来纪念神农氏。那么为什么要用用柳树而不用其他的树呢?或许与柳树的强大生命力有关,俗话说“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树十分容易扎根生长,几乎插到哪里,都可以成活。可谓是年年插柳,处处成荫,这也是人类代代传承的表现。
第二个说法据说是受到观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众生的启示,人们认为柳树有着避灾驱祸的作用。而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也有相关的描述:“取杨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节为民间的重要鬼节之一,所以民间也就自然而然形成了在清明节期间插柳戴柳的习俗,希望可以驱除不好的东西。
第三个说法则是与介子推有关,根据史籍的相关记载:在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了远离灾难,不得不在异国他乡流浪,长达19年,而在这段时间内,一直有一位叫做介子推的大臣相伴左右,在危难时刻,这位大臣甚至割下大腿上的肉,煮成汤羹来给重耳喝。历经磨难的重耳回国后,成为“晋文公”。而后介子推并没有想要封赏,而是与母亲到深山中过上了闲适的日子。后来晋文公想要感谢介子推当年的恩情,而介子推却不肯相见。为了见到介子推,晋文公甚至火烧绵山,不料介子推为了表明自己的心志,最终烧死在柳树旁。晋文公悲伤不已,顺势折下柳枝戴在头上,以表达惜别之意,后来为了纪念介子推,民间便形成了清明插柳戴柳的习俗。
清明插柳的讲究与寓意
十里不同乡,百里不同俗,清明插柳虽是由来已久的习俗,不过在不同的地区,插柳的讲究也是说法不一的。
在我国南方的很多地区,在清明节期间,会选择新鲜的柳枝,插到自己的大门上,窗台前或是屋檐下,人们认为柳树可以驱除不吉利的东西。此外清明时节,气候变暖,虫蚁活跃,人们插柳也有着赶走蚊虫的含义,求得家人平安吉祥。
同样的习俗流传到我国北方地区,则讲究在清明扫墓的时候,特意带上一些柳枝,在祭祖的时候,插到墓地上。在人们的观念里,柳树的“柳”象征着挽留之意,借此来表达对于先人的缅怀与思念之情。另外民间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年年扫墓年年插柳,柳树又是非常容易成活的,处处成荫,也象征着子孙繁盛,家业兴旺。也因此民间流行着“清明不插柳,家败子不兴”的说法。
转眼又是清明节,在你的家乡有清明插柳戴柳的习俗吗?关于清明节的更多习俗,也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让传统习俗传承。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记原创,码字不易,严禁不良自媒体抄袭、搬运。欢迎大家点赞,收藏和转发!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