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的墓为什么一千多年无人盗掘?

大杨侃娱 2021-10-06 13:50:20

一是不敢盗,二是不值得去盗。

关羽的陵墓一共有三处,第一处是位于关羽故乡的山西解州,这里是关羽衣冠冢,又称关庙;第二处是位于河南洛阳的关林,这里是当年曹操厚葬关羽首级的地方;第三处则是位于湖北当阳的 关陵,这里埋葬的是关羽的尸骸。

在这三座陵墓中,规格最高的一座就是当阳的关陵,除了规模宏伟之外,整个陵墓基本也是按照帝陵标准定制的,当年大清朝的同治皇帝,还曾御笔亲赐“威震华夏”金字匾额一块。

而在历经一千多年的时代变迁后,不管是当阳的关陵,还是洛阳的关林,或者是山西解州的关庙,这三处关羽的陵墓几乎从来没有被盗墓贼光顾过,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个奇迹。

那么,为什么盗墓贼会放弃盗掘关羽的陵墓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一来是再胆大包天的盗墓贼,也不敢盗挖关羽的墓;二来就是关羽的墓实在没什么值得盗的,风险高却收益小,自然就会让盗墓贼对关羽的墓望而却步。

提到关羽的墓,就不得不说他“头枕洛阳,身卧当阳”这个典故了。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对关羽来说,是他人生中最高光的一年,他凭借惊人的战绩,在这一年打出了“威震华夏”的名号。

先是在这年春天,关羽以少打多,将曹仁打的一路北窜,不仅让关羽过了汉江,还围了襄阳和樊城,之后,迫于无奈的曹操只得派出于禁、庞德领七军迎战,但在当年八月,由于天降大雨,导致汉水暴涨,让关羽不仅借势水淹了七军,还得以逼降于禁、擒杀庞德。

在这种傲人的战绩下,关羽的威名引来了周边不少势力前来投靠,这其中不仅有许都以南的诸多山贼愿为关羽支党,就连原属曹魏势力的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也纷纷倒戈。

而与此同时,面对关羽的威名,曹操在他漫长的人生里,出现了少有的一次害怕,他害怕许昌距离关羽驻军太近,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关羽连锅端了。

于是,曹操决定迁都,迁得远远的,离关羽越远越好。

能让老谋深算的曹操都打起了迁都的主意,足以可见当时的关羽号称“威震华夏”确实不是妄言,而纵观整个三国时期,也只有关羽一人,达到了“威震华夏”这种高度。

但就在关羽的人生高光时刻,同时也是曹操的人生至暗时刻,整个三国时期最关键,也最离奇的转折之一来了。

孙权向曹操传来消息,表示自己愿意倒戈一击,从背后偷袭关羽。

就这样,曹魏和东吴达成了联盟,先是曹操派遣徐晃救援樊城,原本不敌关羽的徐晃,在得到曹操增援的十二营兵力后,马上占据了上风,并对关羽发动了会战,最终在曹仁等将领的配合下,迫使关羽退过汉水,放弃樊城。

不过,即便是丢了樊城,但当时的关羽还仍然具有一定实力的,毕竟襄阳大部分区域还在他的控制之中,更重要的是,关羽的大本营荆州此时也是固若金汤,至少大后方完全是不用他担心。

但很快,随着孙权的倒戈,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驻守荆州重镇江陵、公安这两个地方的守将,一个是刘备的小舅子麋芳,另一个则是关羽的部将士仁,这二人不仅是守将,还负责为关羽提供军需粮草,但由于工作上的疏忽,导致关羽对二人极为不满,早在关羽北伐前就放出话来,说等北伐归来后,要严加惩治二人。

在这种情况下,孙权派人找上了麋芳、士仁,一番劝说,再加上许以高官厚禄后,害怕被关羽秋后算账的麋芳、士仁,十分“果断”的就向孙权投降了。

他们的投降,自然江陵和公安两地也就落入了孙权之后,这就意味着关羽失去了根本,而荆州也就不出意外地被东吴占据。

丢了荆州后,关羽犹如无根之浮萍,再加上当时军心日渐涣散,只得败走麦城,不久后,关羽带着十几个部下突围,在走到距离益州仅剩一二十里的临沮时,中了东吴的埋伏后被捕,最终也是在临沮被杀害。

关羽被害时,距离他“威震华夏”仅仅过去两个多月。

关羽的兵败身亡,背后的原因有很多,这其中包括他的几个决策上的失误,同时,还有两个让他没有想到的意外。

第一,是孙权出人意外的背刺盟友,原本,在汉中之战后,蜀汉的实力是肉眼可见的蒸蒸日上,与东吴的关系也处于蜜月期,双方也因此结成了盟友,共同来对抗曹操。

但不曾想,孙权却出乎意料的做出了背刺盟友的事情,主动向曹操示意,可以偷袭关羽,这一点就让关羽无论如何也想不到;

第二,就是麋芳、士仁二人的投降,这是关羽最意外的,尤其是麋芳,他可是刘备的小舅子(糜夫人的弟弟),按理说应该是与蜀汉共存亡的,而士仁也是跟了刘备一二十年的老将。

但就是因为关羽曾经说过回来要收拾这两人,一个皇亲国戚,一个多年老臣,居然就这么投降了,将关羽经营已久的江陵与公安拱手送人,最终导致关羽功败垂成。

关羽被杀后,孙权担心刘备报复,因此就将关羽的首级送给了曹操,曹操以诸侯礼将其安葬在洛阳,而关羽的身躯,则被孙权同样以诸侯礼安葬在了当阳。

民间流传的“头枕洛阳,身困当阳”之说,便是由此而来。

另外,在这个典故的基础上,民间还加上了“魂归故里”这个说法,这个故里,则是指关羽的故乡山西解州,这里有一座始建于隋朝初年,规模十分庞大,因为这里是关羽的家乡,因此也就有了“魂归故里”这个说法。

而自公元220年关羽被杀至今,关羽的墓地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但与历史上不少王侯将相的墓地被盗掘的七零八落相比,关羽的墓地却几乎很少被盗墓贼光顾,这又是为什么呢?莫非是关羽的墓地有什么机关不成?

其实不然,之所以盗墓贼不去盗掘关羽的墓地,第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不敢。

关羽是什么人?在他活着的时候,他是被曹操赞为”天下义士“的人,就连曹操本人,都对他礼遇有加,魏蜀吴三国中,同样也有不少敬重关羽的将领。

前文也讲过,在关羽被杀后,首级和身躯分别被曹操和孙权以诸侯之礼下葬,从这个诸侯之礼,就可以看出,不管是曹操还是孙权,对关羽都十分重视。

因此,如果在这个时候有哪个不开眼的盗墓贼去打关羽墓的主意,那无疑是自寻死路,曹操不会放过他,孙权也不会放过他,而刘备更不会放过他。

这是在三国时期,而在三国之后的朝代里,更没有人敢打关羽墓的主意了。

我们都知道,关羽的名气,是在他死后变得越来越大的,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以关羽作为忠义的化身,来进行忠君爱国信念的相关教育,这就让关羽被更多的人熟知,其地位也越高越高。

尤其到了宋朝之后,关羽的称谓更是发生了“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变化,从北宋时的“忠惠公”,到南宋时的“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再到明清时期的“关圣帝君”以及“关圣大帝”等,每一次名号的变化,都代表了关羽在人们心中地位重要性的增加。

最重要的是,这种地位的增高,不仅仅来自于民间,更来自于当时的朝廷,换句话说,就是官方承认的。

不管是因为政治需要也好,还是其他原因,总之关羽的形象已经完全被神化,因此他的封号才会被一加再加,而他的陵墓也会被一再扩建,地位也一升再升。

正是有着来自朝廷的重视,再加上民间的关注,同时历朝历代的皇帝们,时不时地还会来参观祭拜一下,关羽的陵墓也成为了一级保护工程,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

在这种情况下,别说盗墓贼盗掘,哪怕是稍微有一点盗墓的痕迹,都会引起官府的大规模追查,如此一来,盗墓贼即使是侥幸盗掘成功,但最终还是会被官府抓获,到时候人赃俱获,还平白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不是盗墓贼不敢盗掘,而是关羽的墓目标太大,着实不好下手。

另外,关羽的名声,也是盗墓贼忌惮的一点,人人都知道关羽以“忠义”著称,如果盗掘他的墓,岂不是将自己置于“不忠不义”之流?

况且,关羽在后来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历史人物了,他已经神格化,连小老百姓都会时不时地念上一句“关老爷保佑”之类的话,去盗他的墓,那盗墓贼可真的是嫌自己命长了。

除此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关羽的墓真的不值得去盗。

在关羽被害后,是曹操和孙权将其下葬,但不管是安葬头颅还是躯干,总之他们是出于对关羽的敬意,才会以诸侯之礼安葬了关羽。

而诸侯之礼,说明的是他们对关羽的重视,但这种重视,只是礼节上的隆重,并不代表着会为关羽安放丰厚的陪葬品,一来是没这个必要,二来是没那个风俗。

没那个必要,是当时他们关羽从关系上来讲,还属于敌对方,能隆重安葬已经是仁至义尽了;没那个风俗,是在三国时,薄葬之风盛行,包括曹操去世前,就明确要求自己死后不要用金银玉器做陪葬品,因此,关羽被安葬,也就更不可能厚葬了。

而盗墓贼图的是什么?他们图的是财,换句话说就是大量的陪葬品才是他们的最爱,而这些在关羽的墓中是根本没有的。

即使是在三国之后,关羽的墓一次次被扩建,那也是在陵墓的外围进行,对于陵墓的内部,并没有做太多的改动,因此,关羽的墓中,依然还是没有盗墓贼喜欢的金银财宝。

至于说其他朝代的皇帝,会不会在扩建时,进行一些赏赐呢?会,但也都是那些石碑、铜器之类礼仪上用到的东西,这些东西共同的特征就是沉重巨大,不仅不容易搬走,而且搬走也没啥用。

目标大、风险高、但却收益低,一不小心就会被发现,还容易受到谴责,成为众矢之的,这样的墓,如果哪个盗墓贼还去盗掘的话,那就属于典型的不开眼,就连孙殿英都知道去盗挖慈禧、乾隆这样装满财宝的墓,而放弃了没有太多陪葬品的顺治陵,其他的盗墓贼怎么会考虑不到这一点呢?

综上所述,关羽墓在一千多年来无人盗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关羽的身份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人物,他是忠义的化身,并且也已经神格化,盗他的墓就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另外,由于历朝历代皇帝们对关羽的重视,让他的墓也成为了一个重点保护工程,盗墓贼也不敢冒着风险去盗关羽的墓,最重要的,是关羽的墓里没有什么陪葬品,不值得盗墓贼盗掘,因此这才让关羽的墓躲过了一劫。

1 阅读:1850
评论列表
  • 2021-10-23 11:48

    要么没发现,要么发现了倒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