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没有什么比版权的分量更重,但是近日,有一位摄影师戴先生却和《视觉中国》产生了矛盾。《视觉中国》先搞事,给戴先生发送了有多项证据的长文,矛头直接指向他已经侵权了,侵权的图片高达173张。
戴先生一头雾水,结果打开文档一看,那都是自己亲自拍的照片,怎么就成了《视觉中国》的?这不是倒打一耙?一怒之下,戴先生把这件事的原委和版权问题放在了个人账号上,造成了不小的风波,甚至还引得更多公司诉苦自己也被侵权。

戴先生之所以会如此气愤,不仅仅是自己的作品被别人据为己有,更是因为还要为自己的作品赔偿8万元的侵权费。用自己的钱买自己的作品,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此事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如果是按照《视觉中国》的说法,他们早就开始合作了,只是通过第三方的形式间接合作。
按照《视觉中国》的说法,戴先生最开始就需要向《视觉中国》支付每张300元,但是后来这些图片的单价就涨高了200元,也就是500元。这听起来并不昂贵,但是如果是173张,就已经达到了86,000多元。

对于戴先生这个创作者来说,他如果想从《视觉中国》这里要图片,来下载或是盈利,都需要经过《视觉中国》的同意。
但是戴先生却“私自”在自己的商业用途里发布了出来,被《视觉中国》发现了。于是《视觉中国》就坚决要求索赔,这一切都需要经过他们公司的授权以后才能够被允许使用。

如果真的是《视觉中国》的原有版权,他们为什么都没能一开始就标注出这些图片的摄影师是谁?但是戴先生却能够说出摄影师的名字,那就是他自己,他还在北京开了公司,名字叫做“星之旅”。
早在2018年,这些星空的作品就被存档了,这都是他自己的创意。有些图片来自于西藏,他在这里见证了五颜六色的大气重力波,远处的星空里有一圈又一圈的云彩,还有宛如幕布上的的星星闪着光亮,给人的视觉震撼非常有冲击。

在这片广袤丰饶的土地上,戴先生见证了太多奇妙的星空物语。比如双子座流星雨像,魔法一样挥洒到下面,孤独的树木在这一幕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富有真实感。
戴先生还用摄影机见证过神话里的银河,条纹流星和银河交杂在一起,在黄山的背后形成一幅难以言喻的古典诗歌图。

《视觉中国》也没有想到,戴先生的脾气竟然会这么刚,才知道自己这是碰上硬钉子了,于是迅速拨通了戴先生的电话,表示这事产生了误会。对于版权里的销售链条,都有明确的指向,还涉及了有英文名的外国人。
简单来说,就是戴先生把那173张照片卖给了乙方,然后乙方又转售给了丙方,丙方和《视觉中国》有业务合作。简而言之,戴先生经过这么几番倒腾,很可能早已经不是那些图片的版权所有者了。

他们虽然也有一定的证据证实和戴先生存在误会,但是,他们此刻更在乎的是许多做过的错事被扒出来。新闻是有记忆的,曾经在央视新闻节目就专门出来抨击过《视觉中国》的行为,把这种行为称为吸血毒瘤。
甚至,共青团中央直接指名道姓的质问《视觉中国》,难道国徽国旗也是你们的版权?这也是看见事情闹大了,才连忙修改。不仅如此就连当初在网上公布的黑洞照片视觉中国也曾有版权。这就让人迷惑不解。

后来,戴先生迅速和那个外国人取得了联系,但是这需要回归他们与《视觉中国》所签订的合同。
如果一开始的图片就已经把版权给卖出去了,那么后续的信息就极有可能产生不平衡。第三方机构,非常容易赚到信息差以外的钱,所以第3方机构给《视觉中国》授权的时候,《视觉中国》可能就没有意识到,这些图片的作者就是戴先生。

虽然戴先生很气愤,但是这件事到最后该怎么处理,最终还是要回归当初那份合同。戴先生并不愿意接受《视觉中国》的观点和解释。被索赔时的气愤肯定已经压过了当初那份合同的气焰。
如果不是《视觉中国》这方面的错,很有可能就是授权的第三方搞的幺蛾子,最终结果还是需要细细调查。但是这也只是一个引子,许多公司也和戴先生一起质问《视觉中国》,因为这不是《视觉中国》第1次反客为主了。

《视觉中国》这4个字乍一听像是权威的官方网站,实际上,董事长是一个加拿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