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都在为五菱宏光MINIEV鼓掌叫好的时候,在城市通勤车市场里,已经开始涌现出更多同等价位的车型以满足代步市场的需求,而其中也不乏在整体使用性上比宏光MINIEV更强的车型。今天,我们所要看到的这台由长安打造的奔奔E-Star就是其中一员。
奔奔E-Star分为标准版与国民版,而这里所看到的便是以低至2.98万元起售的国民版,其在设计上继承了过去长安奔奔的样貌,主要气孔区间完全放在了与保险杠相邻的位置,而在延续过去燃油版的设计之后,一体贯穿的下沉区域同时承担了进气与导流改善的任务。
贴合于引擎盖边缘的大灯并不算好看,甚至于它也没有提供多余的照明功能,卤素大灯仅有远近光照明与高度可调,虽说看上去较为呆板,但由于金属面板与黑色边框的存在,倒也是有几分呆萌的感觉。
看到车身侧面,我们就能知晓为什么说它比宏光MINIEV的实用性更强,身为两厢车的它有完整的A柱/B柱/C柱设计,单侧双门也将提供更出色的出入便捷性。单单就设计来说,传统的俯冲式腰线外还有贴合侧裙的副腰线,称不上多好看但也中规中矩。
由于奔奔E-Star本质上还是一台两厢车,为了保证空间的实用性,它的车尾处置中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掀背,整个尾门都显得较为平直,倒是这尾灯和保险杠上的异形样式反而会稍带个性,怪异的模样至少在辨识度方面是很出挑的。
内饰设计上,可以看到的是除了证明新能源身份的电子旋钮换挡机构外,车舱内都使用了最传统的传统物理按键,而多媒体控制台、空调控制台与前挡板则会以中央对称的方式分为三层。在功能受成本限制的情况下,所有的控制区都能触手可及,上手也比较容易。
仿制的金属面板与硬塑料遍及于中控与车舱,方向盘与座椅均不会提供皮革材料覆盖,这样的座舱强说设计感其实还是有那么一些的,但仅从视觉层面上也还是能明显感受到其较低的定位。
正如我们看到的,奔奔E-Star国民版的中控台上并未提供中控屏,取而代之的USB接口和基础的多媒体控制按键,音源仅能通过外部输入实现;而为了节省空间,其仪表盘也采用单表盘组合设计,个性之外能同时展示的信息比较有限。
除了上文提供的中控之外,奔奔E-Star整车的功能与配置都比较基础,没有提供任何安全气囊或许会是一个隐患,其在主动安全方面也仅有ABS防抱死、EBD制动力分配系统而已,但对于绝大部分市场仅在城市内穿梭的它来说,不会有太大问题。其余功能配置上,奔奔E-Star还会提供后驻车雷达、手动空调,以及可支持电池预热的远启动功能。
尺寸空间上,奔奔E-Star要与传统轿车比大小肯定是不行的,但3730/1650/1560mm的车身尺寸与2410mm的轴距还是能满足其更加实用的双排座椅,虽说它的后排坐垫会显得窄一些,但对于175cm的乘客来说却不会有太大压力,腿部也会留有可调整的余量,足以满足短途出行的舒适要求。
三电系统方面,奔奔E-Star国民版将会搭载30kW/150N·m、55kW/170N·m两台不同规格的电动机,后者是与标准版车型共享的,别看这数据不算高,但超过现代瑞纳等小型车的扭矩,却使得奔奔E-Star能完成较积极的起步与强劲的前段加速,爬坡也不会有任何难度;与此同时,其除了提供150km的基础续航外,还能通过31.18kWh的电池组获得301km的续航里程,带着家人去一趟短途旅行也不用担心在半途没电了。
底盘悬架方面,麦弗逊+扭力梁的组合算是无功无过,它的整体调校都是侧重于舒适性的,应付城市内的细碎颠簸不成问题。而且这奔奔E-Star极速也只有125km/h,加上其较为小巧的车身,其在弯道中虽谈不上什么操控,但也很少受到侧倾的困扰,开着稳当对于一台城市通勤车辆来说就是最好的赞美了。
写在最后
奔奔E-Star在续航与空间方面已经将宏光MINIEV这样的竞品完全甩开,虽说它在整体设计的时尚度,以及车载系统的功能性方面的确有技不如人的地方,可若是仅从通勤实用性角度来考量,它的确会比宏光MINIEV更适合家庭。
没车可卖宣传个g8
说些屁话!哪个的电动车需要加油?!!!
我觉得不香
销量决定这车不如五菱,鉴定完毕
没车,要等几个月
企业觉得不赚钱,产能不行,不是没车就是等等等,性价比再高有啥用
扯淡[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