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袭荆州,是不是典型的“战术上杰作、战略上愚蠢”?

史说新读 2023-12-24 12:28:52

如果评选汉末三国时期最具争议的军事行动,那么,吕蒙袭荆州之战,肯定名列前茅!

在此次作战中,吕蒙在战术上操作得近乎完美,其中许多操作可以看成是“神来之笔”。

然而,同样的,此次军事行动,在战略上历来备受争议!

许多朋友称:吕蒙袭荆州之战,是“战术上完美的杰作,战略上愚蠢的操作”。

对此,您怎么看呢?

战术上的经典杰作

从战术上来说,吕蒙袭荆州之战,确实堪称经典!

1、“多方以误之”,诱使关羽犯错。

219年夏,关羽发起攻襄樊之战!

吕蒙决心趁此机会袭击关羽,但是,吕蒙发现:关羽仍然留下了相当部分兵力在后方,袭击没有把握。

于是,吕蒙决心“多方以误之”,诱使关羽进一步抽调后方兵力。

(1)、用而示之不用。

吕蒙认为,关羽多留兵在后,是担心吕蒙袭其后方。

因此,吕蒙向孙权提出了“用而示之不用”的策略,即假装有病,要孙权下令将吕蒙调回建业治兵,以麻痹关羽。

(2)、卑而骄之。

吕蒙回建业途中,与陆逊进行交谈,发现陆逊计虑长远,才能出众,但却尚无威名。

因此,吕蒙向孙权提出,要陆逊暂且代替自己的职务,配合为袭击关羽创造条件。

陆逊到任后,采取“卑而骄之”的手段,主动写信给关羽,恭恭敬敬,主动示弱。

关羽被吕蒙、陆逊所麻痹,“意大安,无复所嫌”,将后方预备队进一步抽调到襄樊前线!

不仅如此,看低东吴的关羽,还“擅取湘关米”,给东吴动手主动送上了借口。

如此,在吕蒙、陆逊的“多方以误之”之下,关羽连续犯错,给东吴的袭击创造了条件!

2、“白衣渡江”,经典奇袭,突破关羽的防御体系;

关羽沿江设置的望哨所、烽火台,是其第一道防线。

如果东吴在这道防线上就暴露企图,那么,不但江陵、公安可能迅速作好防备,关羽也可能第一时间赶活,东吴的袭击战也将迅速转成攻坚战,将提前失去袭击红利!

吕蒙让士兵穿上白色的商人衣服摇撸,麻痹关羽哨所兵,昼夜不停的朔江而上,并在时机成熟时,突然袭击、破坏关羽所设的前哨基地。

如此,关羽的沿江哨所,在来不及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就全部被吴军破坏,而此时,关羽军仍然完全不知情!

由此,“白衣渡江”,也被视为经典的袭击战,被后世反复引用!

3、情报工作+威逼利诱+信息战,不战而得公安、江陵;

接下来,就是本次行动成败的关键:夺取公安、江陵。

用关羽自己的话说,江陵是关羽精心改建过的坚固城池,“不可攻也”,用常规攻坚手段很难攻克!

甚至于,后来关羽从徐晃军故意泄露的消息中得知孙权可能袭击荆州时,还认为江陵不可攻,以侥幸心理仍不及时回军。

然而,东吴却利用关羽军内部矛盾,兵不血刃拿下来了!

(1)、情报系统抓住矛盾,开展“阴诱”。

关羽警告糜方、傅世仁“还当治之”(回来收拾你)。

这个关羽军高层的内部事宜,很快被东吴情报系统捕捉到,东吴迅速开始“阴诱”糜方、傅世仁,“芳、仁使人迎权”,已经出现了动摇。

如此,糜芳、傅世仁与关羽之间出现严重裂痕,这给东吴事实分步骤威慑,迫降守将创造了条件!

(2)、分步骤威慑。

江陵、公安,分在两岸,互为犄角,是一个防御整体。

东吴如果同时威慑两边,力量上不具备威慑条件,因此,吕蒙采取了分步骤威慑的方法。

首先是威慑公安傅世仁。

傅世仁所守的公安,在长江以南,陆地上与东吴接壤,另一面与江陵隔着长江,在形势上最孤立,也相对容易完成封锁!

所以,吕蒙让虞翻写信,进行威慑:我们一路杀到这里,关羽的沿江警戒系统完全失灵,不是天意就是有内应(有内应,你不投降我们也有内应帮忙)!吕蒙现在很容易可以封锁公安,到时候你插翅难飞,只有死路一条了!(这也是实话,吕蒙此时确实很容易封锁公安,而一旦完成封锁,即便关羽回来,照样救不了你傅世仁!)

说简单一点,吕蒙对傅世仁的威慑,其实就是给傅世仁一道选择题:要替关羽“牺牲小我”,还是干脆投靠我们,不要牺牲?

这背后是一个实际形势:如果傅世仁顽固抵抗,关羽回救后,吕蒙可能就没有机会全取南郡了,但是,吕蒙仍然可以封锁、攻破孤立的公安。

但同时也是一个虚张声势的信息欺诈:吕蒙此来,为全取关羽地盘,实际上没有足够时间来封锁、围攻公安,但是,吕蒙、虞翻利用信息不对称,做出不惜代价夺取公安的架势,迫使对方丧失信心!

傅世仁与关羽矛盾很深,自然不愿意牺牲小我来成就关羽,遂“流涕而降”。

所谓“流涕而降”,说明傅世仁并不甘心投降,只是在东吴威慑下畏惧而降!

虞翻、吕蒙深知这一点,因此,让傅世仁带兵和东吴一起行动!

守江陵的糜芳见傅世仁降了,马上也投降了!

糜芳投降的原因很简单:糜芳未必已决心降吴,但他不愿意为关羽“牺牲小我”是肯定的,同时,连傅世仁都降看了,南郡的内应该有多少呀!于是,也丧失了守城信心,开城投降。

同样,吕蒙、虞翻认识到江陵只是糜芳要降,将士未必肯降,因此,抓住机会,迅速控制城内要点,实现对江陵的控制!

整个过程,吕蒙先是捕捉到关羽军内部矛盾,动摇守将意志;随后,通过武力威慑和信息欺诈,使本就动摇的守将依次丧失信心,最终兵不血刃取下坚城!

结合到当初袭南三郡时“计赚郝普”,骗下零陵,吕蒙在武力威慑+信息欺骗上的造诣,可谓汉末三国第一人!

4、心理战,迫使关羽军不战而散!

吕蒙入江陵后,面临两个问题:(1)、荆州人心问题,毕竟,现在只是“骗”进来的,荆州士民仍未归附;(2)、关羽援军问题,关羽手中仍有比较强大的军队,而后面曹操大军也在等着“坐山观虎斗”。

吕蒙先是以严明军纪,秋毫无犯,安抚了荆州人心,削弱了抵抗意志。

随即,吕蒙又让关羽军家属,通过关羽军使者给关羽军“报平安”!(“态度友好”的“人质战术”)

显然,对关羽军将士来说,家属现在得到好的对待,但毕竟已落在敌人之手,如果放下武器,家人能够平安,但如果大战起来,家属的安全就···

由此,关羽军军心涣散,无心再战,不战而散!

如此,原本尚比较强大的关羽军,就这样未经一战就丧失了战斗力!

由此,东吴全取关羽所占的荆州部分,大获全胜!

花费如此小的代价,就获得如此重大的胜利,看起来这是一笔性价比极高的军事胜利!

而“吕蒙取荆州之道”,也被后世书籍多次引用,以为战术经典!

然而 ,其在战略上的选择,则历来倍受争议!

战略上的争议

对于东吴袭江陵之战的战略影响,历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

第一种观点:过早破坏孙刘联盟,使东吴从此彻底丧失了逐鹿天下的可能。

这种观点认为:尽管在汉中之战、水淹七军之后,曹操集团出现了困难,而刘备集团发展迅速;但是,曹强而孙刘弱的整体格局并没有改变。

正如鲁肃当初所说:曹操可灭,则天下事有未可量;曹操未灭,则曹操就是最主要的对手,就必须坚持孙刘联盟。

其实,即便不等到曹操“可灭”,等到曹操受到进一步打击、削弱后,孙刘才有“未可量”的前景。

当时,在孙权的坚决阻击(三战濡须)和刘备的接连打击(汉中之战、攻襄樊之战)之下,曹操的优势已经出现了动摇。

虽然曹操没有出现“可灭”的迹象,但正如当时满宠所说,已经出现了“洪(黄)河以南,非复国家所有”的危机。

但是,曹操出现的这些问题,只是因一系列意外导致的“气喘吁吁”(如夏侯渊被杀、于禁被淹,导致部分地区力量出现问题,从而影响全局的部署),并不是实力受到了毁灭性打击!

如果孙权此时坚持孙刘联盟,继续以曹操为主要打击对象,那么,趁着曹操气喘吁吁的机会,是可能与刘备一起进一步打击、削弱曹操的。

只有在进一步打击曹操,三方实力进一步均衡后,孙刘才会有争夺天下的机会,孙刘之间的争斗才具有真正争夺天下的意味。

然而,孙权过早破坏孙刘联盟,直接袭关羽,虽然短期内夺得了一些地盘,但是,却使原本手忙脚乱的曹操缓过气来!

如此,孙刘相互削弱,缓过气来的曹操重新确立了不可动摇 的优势!

而一旦曹操缓过这口气来,重新确立了不可动摇的优势,那么,孙权看起来开疆拓土了,但却彻底失去了“未可量”的前景,彻底失去争夺天下、问鼎中原的机会了。

第二种观点认为:孙权袭江陵,势在必行,宜早不宜迟。

这种观点认为:孙权本来就没有争夺天下的希望,将目标及时定在“全据长江”上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刘备能够打下汉中,关羽能够威震华夏;东吴呢?从头到尾,只是在赤壁之战后,夺下过长江流域的江陵,而且还是在刘备、关羽支持下实现的。

再往北发展,东吴从来没有取胜过!

以绝对优势兵力攻打合肥,结果遭遇了屈辱性失败。

所以,决心袭关羽前,吕蒙与孙权在探讨进军方向时,吕蒙就指出:现在去袭徐州,肯定能拿下。但是,徐州陆路交通发达,拿下来以后,面对曹军的步骑反击,我们就算竭尽全力,又能守得住吗?

这些情况表明:东吴没有向北发展的能力!即使是“趁虚而入”(如攻合肥)也不行!

既然没有这个能力,那么,承认现实,把目标定在建立完善的国防安全上,不失为务实之举!

所以,吕蒙“为国家前据襄阳,何忧于操,何赖于羽”,立足于靠自己完善国防体系的思想,成为东吴的指导思想,其实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如果确定要“全据长江”,袭击关羽,就确实要宜早不宜迟。

趁着刘备集团其势未成,关羽尚未拿下襄樊,迅速出手,是最为划算的,否则,等到关羽夺取襄樊,在荆州的势力进一步壮大,根基进一步加强,孙权再要去争,那机会就小多了!

以上两种观点,针锋相对,使吕蒙袭江陵成为汉末三国最具争议的话题!

个人看法

吕蒙袭关羽,战术上是无可争议的漂亮,战略上则充满争议。

战略上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其实反映了自古以来战略制定的两个不同的侧重点:战略制定,是要侧重于“你想要去哪里”,还是要立足于现实实力?

很多时候,人们喜欢说“正确的废话”:当然两者都要兼顾呀···

其实,从吕蒙袭荆州这件历史事件看,我们就知道,要都兼顾,是很难做到的!

绝大多数时候,最终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不是领导集体的理性决策能力,而是取决于领导集体的性格。

当初,孙策创业前,张纮给孙策规划:“荆扬可一”,据长江奋威德!

孙策把大位交给孙权时,告诉孙权:与天下争锋,你不如我!但是,“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孙策又告诉领导集体另一关键成员,“夫以吴、越之中众,三江之固,足以观成败”!

因此,从孙权接位的一刻起,“保江东,观成败”,就是东吴的指导思想!

其后,鲁肃、吕蒙,也是指出“全据长江”!

江东历届领导班子,除了周瑜曾提出过“北方可图”的大志设想外,自始至终,一直没有脱离以长江为本的思想!

可以说,与长期什么都没有却一心“光复汉室”的刘备集团不同(价值观驱动),孙权集团始终以“保江东”、“全据长江”为发展目标和方向!

在这种情况下,孙权、吕蒙选择“全据长江”,选择袭关羽,其实,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你可以笑话孙权、吕蒙缺乏一统天下的大志,但是,不必笑话人家战略短视。

相比于曹操、刘备,江东孙权,确实少了一分逐鹿天下的大志。

但是,孙权务实灵活,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围绕自己的目标展开工作,最终虽不能一统天下,但也使江东基业成为三国中享国最久者。

就历史贡献而言,孙权的江东政权,虽然没有一统天下,但立足南方,为长江以南的开发做出的历史贡献未必在一统天下的帝王大业之下!

现实中,也有很多人,没有动不动就“改变世界”的雄心壮志,但务实求真,立足于现实,同样能给自己积累财富,给社会创造价值。

这样的人,也许看起来没有那么“吸粉”,但是,同样值得尊敬!

0 阅读:158
评论列表
  • 2024-01-20 20:49

    你这种人也配谈战略?东吴战略就是全据长江,吕蒙帮东吴完成了理想,怎么失败了?后面陆逊更帮吕蒙烧烤刘备,结果导致诸葛亮刘禅双帝并尊,让孙权有了合法性,吴蜀之后一直没有战事一起抵抗曹魏,这不是好战略你找个好战略出来?该不会真有人会认为吴蜀加起来能灭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