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里的童真画卷:七首词读懂古人童年

江上者渔 2025-03-11 18:20:45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童年,是人生中最无忧无虑、最纯真美好的时光。那时的我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对生活充满热爱,没有烦恼,没有忧愁。这七首描写童年趣事的宋词,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让我们得以穿越千年,一窥古人童年的欢乐与美好。今天,就让我们以倒序的方式,打开这七首宋词的时光宝盒,探寻其中的纯真密码。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第7首:辛弃疾《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词开篇描绘了居住环境,松竹连绵,与云相接,词人觉得万事皆足,生活惬意。邻居分来祭社的肉,自家新酿的白酒也已成熟,生活平淡却满足。下阕笔锋一转,聚焦到孩子们身上。秋天的山园里,梨子和枣子成熟了,孩子们偷偷拿着长竿来打果子。

辛弃疾看到这一幕,不但没有制止,还叮嘱旁人不要惊扰了孩子们,自己则在一旁静静地观看。这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孩子们的调皮可爱跃然纸上。辛弃疾对孩子们的包容与喜爱,也让我们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那份童真未泯。在他眼中,孩子们的天真活泼是生活中最美好的风景,这种对童年纯真的珍视,在他豪迈的词风里,显得格外温暖动人。就像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孩子们的调皮捣蛋,有时也会忍俊不禁,回想起自己童年时那些偷偷摸摸却充满乐趣的小冒险。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第6首: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又是辛弃疾的佳作,这首词将一个普通农家的生活场景描绘得温馨而有趣。低矮的茅屋,溪边的青草,一对白发老夫妻操着吴地方言,带着醉意,相互逗趣,其乐融融。大儿子在溪东的豆田里辛勤劳作,二儿子专注地编织鸡笼,而最让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顽皮地趴在溪边剥莲蓬吃。

“最喜小儿亡赖”,一个“亡赖”(同“无赖”,在古文中指顽皮可爱)把小儿子的天真烂漫刻画得淋漓尽致。他无拘无束,自在随性,享受着童年的快乐时光。辛弃疾通过对农家生活和孩子们不同状态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和谐美好的乡村生活画卷。在这里,孩子们的童年充满了质朴与纯真,他们在劳动与玩耍中成长,没有过多的烦恼与压力。我们仿佛能看到小儿子那专注剥莲蓬的模样,嘴角挂着的笑意,也会想起自己童年时在大自然中尽情玩耍的快乐时光,简单却无比珍贵。

绿杨楼外出秋千

第5首:欧阳修《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

这首词描绘了春日堤上的游乐场景,充满了欢快的氛围。堤上的游人追逐着画船,春水拍打着堤岸,天空仿佛从四面垂下,构成一幅开阔的画面。而“绿杨楼外出秋千”一句最为精妙,绿杨掩映的高楼外,少女们正在荡秋千,一个“出”字,将少女们荡秋千时轻盈的姿态和欢快的笑声生动地展现出来。虽然这里没有直接描写儿童,但少女们的活泼天真,与童年的纯真活力一脉相承。

少女们在春日里荡秋千,享受着美好的时光,这让我们联想到童年时对一切新鲜事物的好奇与热爱,以及在户外尽情玩耍时的无忧无虑。欧阳修以他独特的笔触,捕捉到了生活中的这些美好瞬间,让我们在词中感受到了那份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童年气息,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春日的游乐场景中,与少女们一同欢笑,一同享受着春日的温暖与快乐。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第4首:欧阳修《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

这首词描绘了春日踏青的美好情景。在南园春意正浓的时候,人们纷纷外出踏青,微风和畅,传来阵阵马嘶声。青梅如豆大小,柳丝像美人的眉毛,白昼渐长,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好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下阕则描写了游玩归来的少女,她荡完秋千,慵懒困倦,解开罗衣,准备休息,此时画堂中双燕归来。

词中虽未直接提及儿童,但少女们春日踏青、荡秋千的场景,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与童年的纯真。踏青时的欢快,荡秋千后的慵懒,都展现了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这正是童年生活的写照。我们仿佛能看到少女们在春日里嬉笑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场景,就像我们自己童年时,在春天里尽情奔跑、嬉戏,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界的好奇。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第3首: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欧阳修笔下的西湖,如诗如画,充满了宁静与美好。词人乘坐轻舟,短桨缓缓划动,欣赏着西湖的美景。碧绿的湖水蜿蜒曲折,长堤上芳草如茵,隐隐约约的笙歌仿佛一路相随。湖面无风时,像琉璃一样光滑,船在不知不觉中移动,微微荡起的涟漪,惊起了岸边栖息的沙禽,它们掠岸飞过。

在这样的美景中,我们可以想象孩子们在岸边嬉笑玩耍,追逐着沙禽,或者好奇地看着湖中的游船。西湖的美景激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的欲望,他们在这片美丽的天地里,自由自在地成长。欧阳修通过对西湖景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我们感受到童年与大自然亲近时的那份快乐和自由,仿佛能听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在湖面上回荡。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第2首:晏殊《破阵子·春景》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晏殊的这首词充满了春日的明媚与活力。开篇点明时间,在燕子归来的春社时节,梨花刚刚凋谢,清明将至。池塘水面上点缀着几点碧绿的青苔,树叶底下偶尔传来一两声黄鹂的啼叫,白昼渐渐变长,柳絮在微风中轻轻飞舞,勾勒出一幅清新自然的春日画面。

下阕聚焦到少女们身上,她们在采桑的小路上相遇,巧笑嫣然,相互问候。其中一个少女疑惑为何昨晚做了个好梦,原来是今天斗草赢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笑容在脸上绽放。斗草是古代孩子们喜爱的游戏,通过这首词,我们仿佛看到了少女们蹲在草地上,认真挑选草茎,相互比试,为了小小的胜利而欢呼雀跃的场景。这简单的快乐背后,是童年的纯真无邪,她们的生活充满了阳光和乐趣,没有烦恼和忧愁,让我们回忆起自己童年时那些充满欢笑的游戏时光,感受到童年的美好与珍贵。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

第1首:王安国《清平乐·春晚》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这首词虽名为“春晚”,写暮春之景,但词中的童趣却别有一番韵味。上阕描绘了暮春的景象,春天即将离去,黄莺费尽口舌也无法留住,满地的落花就像被玷污的宫锦,原来是昨夜南园遭受了风雨的侵袭。下阕则通过一个小女孩“小怜”的形象,增添了词中的活泼气息。小怜刚刚开始学习弹奏琵琶,清晨醒来,思绪飘向远方。

这里的小怜,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和对未知的向往。她在学习琵琶的过程中,展现出的专注和天真,让我们看到了童年的纯真与可爱。她的心思不受拘束,如同自由自在的杨花,在春风中飘荡。与词中暮春的伤感氛围形成对比,小怜的形象宛如一抹亮色,给整首词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我们也能从中回忆起自己童年时学习新事物的热情和对未来的无限遐想,那份纯真和勇敢,是童年给予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这七首宋词,从辛弃疾笔下乡村儿童的质朴生活,到欧阳修描绘的春日游乐场景,再到晏殊展现的少女斗草的欢乐,以及王安国刻画的小女孩学琵琶的天真,每一首都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童年的纯真与美好。宋词的韵律之美与童年的纯真无邪相互交融,让我们在品味诗词的同时,也深深沉醉于古人童年的欢乐时光中。

这些宋词就像一扇扇时光之门,让我们穿越千年,与古人的童年相遇,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纯真与快乐。它们提醒着我们,无论生活多么忙碌,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都要永远保持一颗童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去追寻那份简单而纯粹的快乐。让这些宋词中的童年记忆,成为我们心灵深处最温暖的慰藉,陪伴我们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