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被称为哈马斯的金主,哈马斯有两个驻外办事处,其中一个就在卡塔尔。
同时,它还是美国的传统盟友,其境内的乌代德军事基地是美军在中东的战争指挥塔。
它支持哈马斯,但与以色列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积极参与以色列与其它阿拉伯国家的调停。
沙特是它最大的邻国,却一心想要吞并它,曾威胁要挖一条运河,让卡塔尔成为岛国。
它是逊叶派国家,却曾被其它阿拉伯逊叶派国家孤立排斥。
它与伊朗隔波斯湾相望,关系交好,却与伊朗是两个派别的国家。
它就是卡塔尔!
卡塔尔国位于阿拉伯半岛的卡塔尔半岛上,陆地面积仅为11521平方千米,大约是台湾岛的1/3。
截至2023年10月,卡塔尔人口为309万,其中卡塔尔公民约占15%,外籍人口占了85%,外籍人主要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和东南亚国家。
就是这样一个面积又小人口又少的国家,却是巴勒斯坦哈马斯的金主。
卡塔尔向哈马斯支付巨额资金,一部分成为了哈马斯的武器,另一部分使得哈马斯领导人在多哈享受到了各种奢华生活。
哈马斯的主要领导人长期居住生活在卡塔尔,遥控指挥哈马斯与以色列死磕。
同时,它还是美国的传统盟友,乌代德军事基地是美军在中东的“战争指挥塔”,先后协调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等地的军事行动,并在2021年阿富汗撤军中承担了重要转运任务。
与以色列关系也不差!美国以色列和哈马斯在多哈进行释放人质谈判,也是卡塔尔从中调停的。
卡塔尔驻美大使的原话是:
从卡塔尔到加沙的所有人道主义援助,都直接交付给了巴勒斯坦家庭。
来自卡塔尔的其他资金为 200 万加沙人的家庭提供电力,卡塔尔的援助是在与以色列充分协调的情况下分发的。
灵活游走在各大国甚至是仇敌国家之间,卡塔尔可以说是阿拉伯世界中的“另类”。
这种另类建立在独特的资源禀赋、灵活的外交策略和“小国大外交”的雄心之上。
以下是其“另类”特质的核心体现:
一、“小国大外交”:灵活务实的外交战略。
一是调停者的角色定位:
卡塔尔长期以“中间人”身份介入地区冲突,如在巴以冲突中促成停火协议、协助美国与阿富汗塔利班谈判、斡旋伊朗核问题等。
其成功源于与各方保持平衡关系:既是美国盟友(乌代德军事基地),也与伊朗、土耳其甚至哈马斯等非国家行为体保持联系。
这种“不选边站”的策略使其能在阵营化对抗的中东独树一帜。
二是超越传统阵营的独立姿态。
卡塔尔拒绝完全依附沙特或伊朗,例如在叙利亚问题上支持反对派,与沙特立场相左。
同时通过2025年埃米尔塔米姆访问叙利亚过渡政府,率先承认新政权,展现外交主动性。
这种独立性曾导致2017年“断交危机”,但卡塔尔凭借经济韧性和国际网络成功化解,并进一步扩大外交空间。
二、能源财富与软实力的双重杠杆
一是将经济实力转化为政治影响力
卡塔尔是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国,人均GDP超6万美元。其通过巨额经济援助(如每月向加沙提供3000万美元)激励冲突方和解,并将油气收入投入体育、媒体等软实力建设,如收购巴黎圣日耳曼俱乐部、运营半岛电视台,塑造开放进步的国家形象。
二是通过大型赛事推动国家转型
2022年世界杯是卡塔尔“2030国家愿景”的核心一环,耗资2290亿美元完善基础设施,目标从能源经济转向服务与文旅产业。
尽管面临西方对劳工权益和碳排放的批评,但赛事提升了国民自豪感,并展示了其科技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如空调球场、碳中和承诺)。
三、价值观的“另类”平衡**。
一是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与调和。
卡塔尔在保守伊斯兰传统与现代化间寻求平衡:允许女裁判执法世界杯以改善性别平等形象,但仍严格限制LGBTQ权利和酒精销售。
这种矛盾性使其既被西方批评“人权记录”,又通过改革劳工制度(如废除“卡法拉”体系)部分回应国际压力。
二是对抗西方“双重标准”叙事
面对西方媒体对其人权和贿选指控,卡塔尔反驳称批评带有“东方主义偏见”,并指出欧洲在移民、环保等问题上的历史污点。
这种强硬姿态反而赢得阿拉伯世界的同情,将世界杯塑造为“阿拉伯的胜利”。
四、地缘政治中的“缝隙生存”
卡塔尔地处沙特与伊朗两大国夹缝中,通过“对冲战略”确保安全:依赖美国军事保护,同时与土耳其深化安保合作(如世界杯期间土派遣3000名安保人员)。
在地区冲突中既支持穆斯林兄弟会等政治伊斯兰力量,又参与海合会框架下的区域协调。
这种多面性使其在复杂中东格局中维持了独特的存在感。
卡塔尔的“另类”本质上是小国在资源、地缘与大国博弈中的生存智慧。
其通过能源资本、灵活外交和软实力投资,打破了“小国无外交”的刻板印象,但也面临价值观争议与地区关系的长期挑战。
未来,卡塔尔能否持续平衡内外压力,将决定其“小国大雄心”的最终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