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偶梅根》:温子仁总能把恐怖片玩出新意

影狂人 2023-01-31 17:05:39

阿凡达上映期间,敢和它硬碰硬抢票房的不多,本片就算一个。

目前,小成本恐怖片《玩偶梅根》北美票房已经获得8216万美元,全球票房达到1.46亿元。

这又是一部温子仁参与编剧的恐怖片,本片之所以成功,大概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殊性。

01 病毒营销

现在院线电影的营销方式可谓匪夷所思,但是往往效果特别好。

在影片还未上映前,就聘请一群舞蹈演员,穿着影片中玩偶梅根的衣服,在纽约帝国大厦上热舞,借助短视频,让梅根热舞这一话题爆红全网。

影片上映后,又别出心裁,在电影院贩卖爆米花的地方,一群梅根玩偶排队领爆米花,荒诞中加上点恐怖,又引起了观众的好奇心。

02 类型创新

当然了,流量有好处,也有坏处,如果影片本身的质量一般,如此炒作,无疑会带来全网的口诛笔伐。

本片科幻+恐怖的设定,将这两种电影类型进行了融合创新,效果还不错。

可能这两种类型的资深粉丝都不满意,比如人工智能自我意识的觉醒太过随意,没有遵循机器人不能伤害人类的“三大定律”;恐怖元素大多也是一惊一乍,加上飙血浆。

但是,不故弄玄虚,给唯心的恐怖片加上唯物的科学设定;不沉重死板,给硬核的科幻片来点幻想的小火花,这一切都恰到好处。

更何况,本片还通过家长为了偷懒,给小孩子制作一个陪伴他们、教育他们的机器,后果是多么的可怕,还顺便探讨了儿童教育和亲子关系的话题。

03 恐怖玩偶

影片的主角,外表是玩具,内里是人工智能,整个表演过程中,有时候还真区分不开到底是一具机器,还是由人来扮演。

翻了下演员表,然后去看了下幕后花絮,发现这个玩偶的戏份还是挺复杂的。

首先,不动的时候,应该是有个模型,就放在那里,其他演员在对戏。

其次,玩偶有很多的动作非常的拟人化,如果不是她面部大大的眼睛,完全就是一个真人,这样的设计放大了“恐怖谷”效应,就是越是像人,越是有一种不是人的恐怖感。而这些跳舞、走路、奔跑等动作,都是由一位小演员来扮演的。后期再对面部进行特效处理,部分场景还带了同款的头套来演戏。

最后,梅根的声音来自于另一位小演员。

如此,才创造出了梅根这个危险的人工智能角色。

这种软科幻加恐怖的形式,非常值得国内的电影人借鉴,既避开了鬼片不能有鬼的尴尬,又能正大光明的拍。

另外,影片的续集已经开始谋划,梅根 2.0版本预计2025年上线。

2 阅读:341
评论列表
  • 2023-02-04 10:18

    毫无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