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休假那天,我正在厨房择菜,老公刘建军突然兴冲冲地冲进来喊道:"老婆,我爸妈说晚上来家里吃饭,你爸妈也一起来!"
我手里的菜掉进了水池,呆愣了好一会儿,这可是结婚后头一回两家人聚在一起啊。
那是1995年的夏天,我和建军住在化肥厂分的筒子楼里,是个狭小的两居室,客厅连餐桌都摆不下。
楼道里飘着各家的饭菜香,夹杂着楼下油条铺的香味,还有放学孩子的打闹声。
站在生锈的铁栏杆边,我望着楼下晾衣绳上飘荡的旧布罩,记忆不自觉地回到了三年前。
那时候我刚从乡下来到城里,在厂里食堂打工,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准备工人们的早饭。
建军是机修车间的技术骨干,为人老实,但手艺好,厂里都夸他。
头回见他,是他来修理食堂的煤气灶。我笨手笨脚地给他倒水,不小心泼到了他工装裤上。
他不但没生气,还笑着说:"大妹子,你这水烫得不够热啊。"那天他修完灶具,还特意教我怎么调节火候。
后来他每天都来食堂吃饭,总是默默地坐在角落,我给他打饭的时候,他就笑眯眯地说声谢谢。
可是恋爱的事一传出去,婆婆就坐不住了。她是厂里的老会计,在机关干了二十多年,嫌我是乡下人,连高中都没上完。
记得第一次去他们家,我紧张得打碎了茶杯。婆婆脸都绿了,拽着建军去卧室:"儿子,咱厂里小张家的闺女多好,人家可是大专生,现在在办公室当档案员呢。"
厂里人背地里都说,要不是建军拿了市里的技术能手,评上了先进工作者,婆婆怕是打死都不会同意这门亲事。
就连结婚那天,婆婆都是板着张脸。我穿着从表姐那借来的婚纱,听见婆婆跟亲戚说:"这么大人了,连件像样的婚纱都买不起。"
那会儿建军每月工资一百八,我七十二块,省吃俭用才把婚房的家具添齐。
楼下传来收音机的声音,是《外滩十八号》,那是婆婆最爱听的广播剧。我赶紧翻出压箱底的工资,去市场买菜。
六月的太阳火辣辣的,街边的榕树叶子都蔫了。菜场里人挤人,我费了好大劲才买到新鲜的五花肉。
卖肉的李大爷认得我,笑呵呵地说:"今天这么阔气啊?"我不好意思地说是两家人要来吃饭。
他掂了掂秤,多给了半斤:"丫头,你婆婆我知道,脾气不好伺候。这肉是上好的,包她满意。"
买完菜回来,邻居李婶正在楼道里纳凉。看见我提着这么多菜,她打趣道:"小王啊,今儿个要摆酒席啊?"
我不好意思地笑笑:"两家老人要来。"提起婆婆,李婶叹了口气:"你婆婆那个脾气,我可是领教过。当年我闺女想嫁你们厂的小李,就让你婆婆一句'没有工作关系'给搅黄了。"
李婶絮絮叨叨地说着,又摸出一把青菜给我:"我家阳台种的,新鲜着呢,你也拿去做。"
我知道,这是街坊们的心意。在这个筒子楼里,大家都把邻里当亲人。
岳父岳母来得早。他们刚从乡下种完田赶来,岳父手上还有泥巴痕迹,衣服上沾着稻草,身上带着田地里的泥土气息。
看见我在厨房忙活,岳母二话不说卷起袖子帮忙切菜:"闺女,做这么多干啥,太破费了。"
岳父抱着我们家小宝,笑眯眯地说:"你看你妈,自己种地累得腰都直不起来,还惦记着帮你。"
我一边炒着最拿手的红烧肉,一边想起小时候跟着妈妈学做饭的情景。
那时候家里穷,年年闹旱灾,能有块肉都是过年才有的享受。妈妈总说:"闺女,要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家人。"
记得去年过年,妈妈来城里看我,给我带了一罐自己腌的咸鸭蛋。她说:"闺女,在城里过得不容易吧?妈知道,你婆婆那个性子..."
我赶紧打断她的话:"妈,我挺好的,建军对我好着呢。"可是妈妈的眼圈还是红了。
楼道里响起了高跟鞋的声音,那是婆婆标志性的脚步声。果然,公婆来了。
婆婆穿着缎面旗袍,脖子上还挂着金项链,手里提着个保温桶,一看就是要显摆。
她一进门就皱眉:"这么热的天,做这么多菜,多浪费啊!"说着还不忘瞟了眼我沾满油渍的围裙。
我心里一沉,赶紧解释:"难得两家人聚在一起嘛。"婆婆冷哼一声:"平时你做饭可没这么讲究,是不是想显摆给你爸妈看?"
公公在一旁打圆场:"老太太,你就别挑刺了。建军媳妇孝顺着呢。"
饭桌上,岳母夹了块红烧肉给婆婆:"大姐,尝尝我闺女的手艺,她可是跟着我学了好几年呢。"
婆婆把肉往儿子碗里一推:"我吃素,你们吃吧。"这话像块石头,砸得屋里气氛冷飕飕的。
我看见建军眉头紧锁,知道他心里不好受。他从小就在母亲的溺爱中长大,现在夹在我们中间,也是为难。
正想着该怎么缓解气氛,谁知道我们家小亮突然站了起来,"哗啦"一声,桌子被掀翻了。
碗碟摔得满地都是,汤汁溅到了婆婆的旗袍上。婆婆气得直发抖:"看看,这孩子,一点规矩都没有!"
小亮带着哭腔说:"奶奶,你为啥不吃妈妈做的菜?妈妈昨天晚上就开始准备了,还特意问隔壁李婶要的配料!妈妈说,你最爱吃外婆做的红烧肉,她学了好久好久......"
这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婆婆的心结。我这才想起,前几天听建军说起,他妈妈总念叨着想念她娘做的菜。
原来,我家小机灵鬼都记在心里了。他平时虽然调皮,但特别懂事,常常偷偷帮我擦桌子拖地。
建军忙抱起儿子:"爸妈,对不起,是我们没教育好孩子。"岳父突然笑了:"小家伙心疼他妈妈呢。"
我看见婆婆愣愣地望着洒了一地的红烧肉,眼圈红了。她慢慢蹲下来,和我一起擦地板。
"是我不对,闺女。你这么用心,我却挑三拣四的。"婆婆的声音哽咽了,"我是老了,总觉得儿子娶了媳妇,就不要妈了。"
我鼻子一酸,想起建军说过,奶奶去世的时候,婆婆才二十岁,那时候她刚嫁到城里没多久。
后来婆婆自己一边带孩子一边工作,过得很不容易。她总说要让儿子过好日子,可到头来,却把儿子的幸福看得太重了。
收拾完残局,我们重新热了菜。这回婆婆主动夹了块红烧肉,尝了一口说:"味道真不错,跟我妈做的一模一样。"
婆婆给我们讲起了她年轻时的故事,说她也是从乡下嫁到城里,一开始连电灯怎么开都不会。
说着说着,她从保温桶里拿出一盒咸鸭蛋:"这是我自己腌的,想着你们爱吃。"原来,她提着保温桶来,是怕咸鸭蛋坏掉。
从那以后,每逢节假日,婆婆总会提前打电话问我:"闺女,需要帮忙不?"有时候还会教我做她拿手的菜。
而那个端午节的"翻桌"意外,成了我们家的笑谈。每次提起,都会让我想起那个闷热的下午,想起那顿有惊无险的团圆饭。
小亮上初中时写作文,题目是"我家的故事"。他写道:"我家最珍贵的不是电视机,不是沙发,而是那张差点被我掀翻的饭桌。因为在那张桌子上,我们家的隔阂变成了理解,误会变成了亲情。"
现在每次看到街边小贩卖的红烧肉,我都会想起那个夏天。家和万事兴,有时候需要一点"意外",来化解隔阂;需要一颗真诚的心,来温暖彼此;更需要时间,让我们学会理解和包容。
日子就这样一年年过去,我们家的饭桌上,永远飘着幸福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