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哪个开国之君不想把位子传给子孙代代无穷以致万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一定会广肆封赏建立藩国作为屏障,以图保证皇权的巩固。唐虞以前的情况,因为缺少文字记录,我们不得而知。夏殷以来的情况,从现有的文字来看,只看到确有万国诸侯会于涂山这样的盛会,至于当时分封诸侯的制度却是无从考证。
时间来到周朝,一切就清清楚楚了,当时周王室把近亲及功臣分封到各地建立了大量的诸侯国。这些诸侯国对于维持周朝的统治确实起到了积极和正面作用,当周王室强盛的时候,周公、邵公尽心辅佐王室,周王朝一度国泰民安;当周王室衰落的时候,齐桓公、晋文公几度扶大厦于将倾。因此,周王朝在风雨飘摇中维持了八百年的统治。直到赧王即位,周王朝的统治到了尽头,天下无共主的局面持续了三十多年!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认为周王室之所以衰弱而失天下,责任全在诸侯尾大不掉,却忽略了诸侯国对巩固中央政权的正面作用,于是始皇帝废除封建制改用郡县制,把政权牢牢掌握在了始皇帝一人之手。皇帝掌握了无上权威,而宗室子弟却与匹夫无异。始皇帝权力大了为所欲为,杀伐一由己出,权力彻底失去了控制,搞得天怒人怨。当陈胜振臂一呼,烽烟四起时,缺少诸侯国拱卫的弊端彻底暴露了出来,当时秦朝内无社稷之臣辅佐、外无诸侯之助,结果二世在望夷宫死于非命,子婴系颈纳降在轵道旁。秦朝二世而亡,最大的原因就是废除封建改用郡县!
汉高祖其兴也勃焉,为了革除秦朝的弊端,封建子弟功臣为莫大诸侯,然而矫枉过正,导致诸侯尾大不掉,先有韩信、彭越造反而被葅醢,后有吴楚七国之乱。武帝实施推恩之法,解决了诸侯尾大不掉的毛病,却依然保持了分封诸侯的本意。成、哀之际,国统三绝,外戚、宦官你方唱罢我登场,汉朝君臣偷安一时,最后王莽篡位海内鼎沸!光武帝作为宗室支属,雄才大略,扫平天下,重建两京辉煌,使汉朝延续了四百年。宗支继绝之功,不言而明!
魏武帝缺少长远的考虑,只会耍些小聪明,只会撒些空头支票,功臣无立锥之地,子弟君不使之人,诸侯虽然有王爵之名,却没有王侯之实。本根已失,也就难怪三世而亡了!
有晋一朝欲改秦、魏覆车之辙,欲兴周、汉诸侯磐石之固,于是诸侯在外为封疆大臣,在内则权倾朝野。然而,所托非人,政令不一,赏罚斯滥,不是该用的不用,就是不该用的瞎用,要不就是该杀的不杀,不该杀的乱杀,早晨还被被誉为伊尹、周公,下午就成了王莽、董卓。结果,皇帝在上失去权柄,诸侯在下恣意妄为,楚王、赵王等相继作乱,各地诸侯徒兴晋阳之甲,却没有真正的勤王之师!挑起事端的诸侯都有自己的小九九,结果如意算盘没打成而身死国亡;那些打着救国的诸侯全无忧国之心,无忧国之心如何救国?八王轮流执政犹如下棋,纷纷粉墨登场,皇帝说幽禁就幽禁,如此一来,国家焉能不乱,朝廷焉能太平,结果出现了五胡乱中原的局面,晋朝宗庙沦为废墟。可悲也!可叹哉!
国家之有诸侯作为藩屏,就如同渡水之有舟楫,安危成败不可或缺!舟楫完固,无论遇到多么险恶的波涛也能安全抵达彼岸;诸侯稳固,政权如何能够迅速垮台?就拿晋朝来说,如果八王之中有一王能像西汉七国之乱时的梁王抵挡住乱军,或者能像朱虚侯那样为国除贼,还怎么会有五胡乱中原!还怎么会有举国一盘散沙!
如若八王中有一王忠心为国,纵使闇主在上,权臣当朝,晋朝也不至于土崩瓦解!为什么这样说?琅邪王司马睿比之八王权轻势弱,手中的兵马比之八王更不可同日而语,然而只身单马过长江却开创了东晋一百多年的基业!也许有人认为司马睿的成功是天命,我想更多的还是人事!赵王伦、齐王囧之流,河间王颙、东海王越之徒,家国俱亡,身名并灭,那个不是自作孽不可活,所以说,是天命,更是人事!
西晋王朝的政乱朝危,虽然与几代皇帝有莫大关系,但是推波助澜者在八王!故专门把这八王的传记放在一起总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