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芯真能变“黄金搭档”?
看这里的方法论秋收之后,玉米芯往往被当柴火烧掉,但有人却靠它赚到了钱。
农村老张就是个例子,他去年试着用玉米芯种平菇,结果出菇量高得让邻居都直咂舌。
有个村里人半开玩笑地说:“啧,废物都能攒金子了。
”
其实,玉米芯确实是种平菇的好材料,既环保又省钱,但冲着这点尝试的人不少,成功的却没几个。
原因很简单,种菇需要方法,玉米芯更是一旦用不好,发霉、出虫都是家常便饭。
所以,用玉米芯种菇真不是随便堆一堆就行,而是有一套讲究的诀窍。
三步选材技巧,玉米芯种菇更高效第一步,粉碎处理别大意。
当初张叔刚开始种菇时犯了个错,他直接用了整根的玉米芯,以为稍微泡一下种下去就能出菇,结果菌丝都“爬”不起来。
他后来才明白,玉米芯需要粉碎到指甲盖大小,粗细结合才能透气又保湿。
张叔至今逢人就提醒:“直接丢整块进去?
那不废了!
”
第二步,浸泡料液有讲究。
光用清水泡是不够的,玉米芯如果酸碱度没调好,容易影响菌丝的生长。
所以,建议用石灰水调整到pH值8-9,并加入一点石膏防止板结,或者小技巧是往水里滴点红糖水,增加营养的同时还能让菌丝长得更快。
一个经验丰富的种菇老乡甚至开玩笑说:泡不泡红糖,就看你菇想不想长得欢。
第三步,堆料发酵是关键。
这一步对新手来说最容易出错,因为温度和时间是最难控制的。
玉米芯的堆料高度不能超过1.5米,薄膜一定要盖严,内部温度要保持在65℃左右。
这两年秋季降温早,张叔还多包了层稻草来保温。
他说发酵完成的好料不难辨认,只要有股淡淡的酒香,嘿,合格了。
出菇管理四字诀,平菇长得好不好全靠它种植平菇的后期管理,总结起来就八个字:湿、光、气、温。
听着简单,但每一步都有门道。
湿度控制很重要。
你知道菇长得太快和太慢都是问题吗?
空气湿度需要精准控制在85%左右,喷水不能太猛,否则菇伞表面会留下难看的水斑。
为了保证湿度,张叔选择用“蜻蜓点水”的方式轻轻喷雾,而且严格控制每天不超过三次。
这点多不少人嫌麻烦,可没谁比老张知道,干了、湿了全不行。
采光也是常被忽略的管理条件。
蘑菇不喜欢强光,但也不能全黑。
张叔早些年栽培的时候,直接在旧塑料棚里种,结果出菇稀稀拉拉。
后来才明白,蘑菇需要散射光,他就在棚顶刷了一层石灰水,既遮光又能防菌。
这个效果好到有很多村民专门跑到张叔地里取经。
至于通气和温度的保持,一句话:切莫偷懒!
扎透气孔时别心疼袋子,间隔宽点别省那点气。
温度在15-25℃最为合适,冬天可挂棉被保温,虽然看着老套,但确实管用。
避开这些常见误区,让平菇种植事半功倍想用玉米芯种出高产的平菇,最怕的就是“想走捷径”。
张叔总结的几个坑点,你可得绕开:
第一,买便宜菌种。
便宜没好货这一条适用范围很广,种菇也不例外。
买到低质量的菌种可能直接影响整个结果,菇不长就罢了,发霉烂掉是常有的事。
第二,发酵不翻堆。
别小看这一步,没翻堆会导致下层的料发霉甚至烂掉,以为能省几分钟,实际可能浪费整车的玉米芯。
第三,浇水猛追求快长。
有些人急于求成,拼命喷水,结果不仅增加了成本,还让菇品质下降,卖相差、价格低,最后赔了本。
结语:种菇这门技术,不能偷懒种菇看着简单,实则是一门技术活,说白了,费工夫却能见收益。
老张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养菇就跟教孩子一样,指望3天成才,准保什么也教不好。
”
想靠玉米芯种平菇,省心挣钱可行;可不按规矩来,乱撒乱堆就别指望有好结果。
所谓的窍门,其实就在那点细心里头。
仔细点,慢些来,说不准,废物真能变“黄金”。
所以,不管你是种平菇,还是做别的事,耐性和方法一样重要,缺了任何一个,都很难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