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阳之战,刘秀为何能以少胜多?

追星逐日 2018-08-11 16:15:25

昆阳古战场在今河南叶县。西汉末年,奸臣王莽篡夺汉室皇位,成立新朝。由于王莽政权法令烦苛,地方官吏“侵刻小民,富者不能自保,贫者无以自存,于是并起为盗贼”。在众多反抗王莽政权的“盗贼”当中,北方的赤眉军和南方的绿林军声势最大。

为镇压民变主力,当时王莽派司空王邑、司徒王寻为帅,倾其天下精锐,合兵43万,号称百万,以排山倒海之势,压向小城昆阳。城中困守的汉军,兵力不过数千,刘秀还被迫出城求援。而留守的头目王凤等人更是主动向莽军乞降,在遭到拒绝后,个个惶惶不可终日。

战前态势,总兵力50比1,一个是志在必得,一个是惊弓之鸟,似乎不战而高下立判。大战之时,刘秀从城外带来的兵力不过区区3000人,城中则是一帮缩头乌龟。这样,作战双方的态势是:总兵力100比1,一方是以逸待劳,一方是惊疑不定,似乎不战而成败立知。但历史的编剧能力出乎所有人的想象。或许是优越感太强烈了,或许是对汉军的过度仇恨化为了蔑视,王邑、王寻这两位三公级的人物,竟然选择了几乎就是江湖上单挑的做法:在发现刘秀的部队后,两人仅仅是带了万把人出来——巡视。以新莽特有的一贯派头,估计这也就是个大型仪仗队的架势,简单说,二王所带的,并非正式的作战部队。

兵法云“受降如临敌”——接受投降都要象两军对阵如临大敌一样,而这两位将军却临敌如逛街,在战场上带一群围观者出来看热闹,其结果可想而知。

而没有最要命还有更要命的是,他们还下了道死命令:“敕诸营皆按部毋得动”——其余将士只许看、不许动。因此在整个战役(如果这也能称之为战役的话)过程中,新莽的百万大军既不敢、也无法出击——因为将军有令、因为根本就没有做好战斗准备!

结果就是那百万大军,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主帅被斩杀,争相逃命,败兵互相践踏,伏尸百余里。这时老天爷也突然发威,狂风暴雨顷刻而至,滍水泛滥,淹死数万败逃兵马,给王莽的脑门上又补了一刀。而那些虎豹禽兽,早已吓得四散而逃,不知所踪。王邑、严尤、陈茂侥幸逃得性命,余众各自奔回家乡。

此战之后,海内各地豪杰纷纷起兵,杀死王莽的郡守,改用汉朝的年号,刘秀的威名更是遍及天下。而不得人心的新莽政权,其灭亡也已经指日可待了。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