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太平军的有三大失误,特别是不懂统战!

雅琴谈历史 2024-03-31 02:20:33

影视剧《太平天国》中的林凤翔

太平天国是一曲悲歌,太平梦、天朝梦、小天堂梦终究是碎了一地。读这段历史,有一种浓烈的悲壮之感,悲是探路者从头破血流到迷失的局限,壮是改天换地、舍生忘死的铁血。

尤其是太平天国北伐,是为悲壮。

从下面这个角度看,北伐太平军是被自己人干掉的,不是僧格林沁率领的清军。

当太平天国北伐军陷入无粮无援兵遭寒冻时,其中的不坚定者纷纷叛逃至清军大营,然后僧格林沁把他们编成一支队伍,即“毛勇”或者“义勇”,先不准他们剃掉长毛,令他们每人去砍一个太平军头颅来,然后才能换发型。

于是这些毛勇豁出命去和昔日兄弟战友死磕,知己知彼,互懂打仗套路,很多都同归于尽了。北伐太平军被消耗到油尽灯枯。

根据北伐太平军的幸存者陈思伯回忆,一万多毛勇,战死大半,也把林凤翔等太平军耗死大半。林凤翔也是被自己的厨子施绍谦这个叛徒出卖、逮捕。僧格林沁的毒招真是厉害。

太平天国北伐有三个重大失误。

一、北伐援军太草率。

直到林凤翔、李开芳的求救信来后,天京才想到派援一军,非常被动和匆忙,没有提前计划,准备。临时派曾立昌、陈仕保、许宗扬北上去救。组织人事方面没有明确,曾立昌是员良将,但没有独断权,受陈仕保、许宗扬掣肘,无法抉择。

另外,北伐援军的军事任务没有向三位主将强调到位。救援是第一要务,不能贪恋城池而耽误时间。这样就不会在途中受捻军、散勇、各种义军干扰行军目标。那些捻军、散勇、各种义军对救援北伐太平军不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借助北伐援军的力量攻打城池,捞油水捞利益。怂恿北伐援军攻打山东漕运重镇临清就是个例子,油水多,但当打下来后,曾立昌要北上救援时,那些人都反对,不惜翻脸哗变,还救个毛线。

僧格林沁

二、没有选好主帅!

林凤翔和李开芳是良将,是下山猛虎般的悍将,但还没有成长为合格的军队主帅,帅才不够。

当时,相比之下,能统兵北伐的帅才仅翼王石达开,他懂些政治、军机、统战,有见识和文化水平,综合素质不错。

他不会像林李二人动不动就屠城,把自己弄成彻彻底底的孤军,他会收买人心,会拉拢北方知识分子。从他治理安庆和赣省就能看出来。

石达开因为它败亡了。

在太平天国中,石达开还是算综合素质很强之人。

相比之下,他文化水平高,有军事谋略,带兵治政都行,待人宽厚、仁慈,沉稳。

当然,石达开也有个性格缺点,那就是容易妇人之仁、犹豫不决。

天京事变中,他居然单枪匹马毫无准备去指责和劝说北王韦昌辉,幻想以情动人,翼王府遭血洗,被灭门,自己也差点送命。

但他没有吃一堑长一智。兵败大渡河时,又孤身赴清军大营,幻想以大义和生命换取部下将士的生命,最后鸡飞蛋打,片瓦无存。

这方面他不如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和北王韦昌辉。

当然,石达开成名太早了点,十几岁开始打天下,后面也才二三十岁的人嘛。

性格能决定命运。何况干大事的人。

石达开影视形象

言归正传。

三、即太平天国北伐的重大失误之三:不懂搞统一战线。

太平军北伐过程中,沿路的义军、捻众、散勇都是纷纷响应的,但这些人不像太平军有推旧建新的理想,他们只想趁火打劫,没有什么稍微长远一点的目标理想,看见太平军厉害,就靠过来,借助太平军的战力攻打城市,然后捞油水。

面对这种局面,太平军没有认真想过如何去统一战线,化为己用,而是旧的义军四散后,新的一伙义军又加进来了,反反复复。

直到太平天国灭亡后,遵王赖文光率残部北上,和捻军统一了战线,果然效果不错,至少灭了僧格林沁。如果北伐时就能这样,那么北伐太平军在北方大地上就不是孤军奋战了,四处有缓冲区有犄角。

当然,太平天国北伐的重大失误之处还有不少,可以多角度深层次探讨。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