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土豆可是咱老百姓餐桌上常见的食物,也是很多农户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可你有没有发现,同样是种土豆,有的人家土豆长得那叫一个大,饱满得很,产量还高;而有的人家呢,土豆又小又瘪,产量低得可怜。这到底是为啥呢?其实啊,这里面的关键就在于施肥,尤其是追肥这个环节。
咱先来说说土豆这种农作物。土豆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它的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土豆适应能力很强,在很多地区都能种植,像华北地区,土地平坦开阔,土壤肥沃,很适合大规模种植土豆;华南地区虽然气候较为湿润,但只要选对品种和种植方式,也能有不错的收成。土豆喜欢冷凉的气候,对土壤的要求也比较宽泛,但以疏松、肥沃的砂壤土为佳。
在种植土豆的时候,大家都希望自己种出来的土豆个大饱满。可是很多人在施肥这个环节上出了问题。我就听说过这样一个事儿,昌平有个草莓种植户王师傅,他一开始也种土豆。他想着,肥料嘛,就那么回事儿,能省则省。结果呢,他家的土豆长得那叫一个惨不忍睹。土豆个头小不说,还特别少。王师傅就很纳闷儿,为啥自己这么精心照料,土豆却长不好呢?后来他才发现,原来是施肥没搞对。
那土豆追肥到底有啥关键技巧呢?这可大有学问。首先啊,追肥的时间很重要。一般来说,在土豆幼苗期,也就是种植后大概15天左右,这个时候土豆苗刚刚长出来,需要一些氮肥来促进它的生长。就像小孩子长身体的时候,需要多吃点有营养的东西一样。但是这个氮肥也不能施得太多,多了的话容易造成土豆徒长,光长叶子,不长块茎了。
我有个朋友在乡下有个自留地,他就种了土豆。他在土豆幼苗期的时候,就按照每亩大概10 - 15公斤的尿素量来施肥。这个量是他根据自己的经验,还有向村里有经验的老农请教得来的。他发现,在施了这个肥之后的大概7天左右,土豆苗就长得特别旺盛,叶子绿油油的。但是他没有继续大量施氮肥,而是开始调整施肥的种类。
到了土豆块茎形成的时期,这个时候大概距离种植已经过了一个月左右,就需要增加磷钾肥的施用量了。磷钾肥就像是给土豆块茎注入了生长的动力。在山东的一些地区,那里的土壤肥力还不错,但是农户们也特别注意在这个时期给土豆补充磷钾肥。他们有的会用草木灰,草木灰里面含有丰富的钾元素。把草木灰撒在土豆的根部周围,然后再浇点水,让肥料慢慢渗透进去。这种土方法虽然简单,但是效果却很不错。
那怎么判断土豆是不是到了块茎形成的时期呢?其实很简单,你可以看土豆苗的生长情况。如果土豆苗不再像之前那样疯长,而是开始在根部周围有微微隆起的小土包,那很可能就是土豆块茎开始形成了。这个时候施肥就要跟上。
再说说施肥的量。这个量啊,要根据土壤的肥力、土豆的品种还有种植的密度来决定。比如说在南方的一些山区,土地相对比较贫瘠,土豆的种植密度又比较大,那施肥的量可能就要比北方肥沃平原地区多一些。我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网友分享他的经验,他在广西的一个小农场里种土豆。他的农场面积不大,但是土豆种得密密麻麻的。他发现,如果按照常规的施肥量,土豆根本长不好。于是他就自己做了一些试验,慢慢地摸索出了适合自己农场的施肥量。他在块茎形成期,除了施草木灰,还会额外施一些自己发酵的有机肥,大概每亩施20 - 30公斤左右。这样种出来的土豆,虽然没有东北土豆那么大个,但是在当地来说,也算是产量很高、个头比较大的了。
还有啊,在土豆生长的后期,也就是距离种植大概两个月到两个半月的时候,这个时候土豆基本已经长成了,但是为了让土豆更加饱满,还可以适当施一些钾肥。在内蒙古的一些草原地区,那里的土地很辽阔,土豆种植面积也不小。当地的农户会在这个时候给土豆施一些草木灰或者硫酸钾肥料。他们发现,施了这些肥料之后,土豆的表皮更加光滑,个头也更加均匀。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了,那除了这些肥料,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能让土豆长得更好呢?其实啊,除了施肥,浇水、光照这些因素也很重要。但是今天咱们主要说的是施肥这个关键的环节。
在土豆的生长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需要精心的照料。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不能马虎。你要是想让自己的土豆个大饱满产量高,就一定要掌握好追肥的关键技巧。
你看,那些种土豆种得好的人家,他们的土豆不僅自己吃不完,还能拿到市场上去卖个好价钱。而那些因为施肥不当导致土豆产量低的人家,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赚钱了。你说,这是不是很可惜呢?
那我想问一下大家,在你们当地有没有一些独特的土豆施肥技巧呢?或者你们在种植土豆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因为施肥而出现的一些问题呢?希望大家可以在评论区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或者遇到的问题,咱们一起讨论讨论,说不定还能互相学到不少东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