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8岁差点被父打死,12岁被迫离家闯荡,如今全家都在为他扛工

正又直说事 2025-03-28 13:20:42

小男孩8岁时差点被父亲打死,12岁又因为家庭原因被迫闯荡江湖,但现在的他一个月营业额就几十万,全家都在为他打工。

这不是什么虚构的爽文,这是小天亲身发生的故事,但他现在坐在桌子前无比平静,就像是讲述着他人的事情。

小天的童年,像一幅被撕碎的画,残破得让人不忍直视,他出生在东北一个穷得掉渣的农村,母亲沉迷搓麻将,父亲脾气更是不好,一点就炸,生下他时,家里穷得连锅都揭不开。

小天回忆,他父母一个19岁,一个24岁俩人在还是孩子的年纪就有了孩子,那时候小天对父母来说可能就是个“累赘”,挨揍是家常便饭,皮带抽、木板砸,他早就习惯了疼痛。

小天8岁的时候,他和三个小伙伴偷了亲戚六奶家的杏,其实也不算偷,就是几个馋嘴的孩子爬树摘了几个吃,六奶气不过,挨家告状。

前两个小伙伴,一个被揍了一顿,一个挨了小嘴巴,轮到小天,父亲的怒火彻底炸了:“你长这么大,我不能让你进监狱!”

话音刚落,大板子“砰砰”砸下来,不解气的父亲又用皮带吊着他,村里人围了一圈,像看戏一样指指点点,小天被打的眼睛直翻,意识模糊,家人看小天快不行了,赶紧将他送到了诊所。

医生皱眉摇头:“这孩子不行了”,村里医疗条件只能先打个吊瓶看看,奇迹般地,一个吊瓶下去,他喘过气来,活了,之后他五六天没下炕,瘦弱的身子才勉强恢复了力气。

12岁,对普通孩子来说,是小学毕业后嬉笑玩闹的年纪,可对小天来说,这是他人生的分水岭,弟弟刚出生,又多了一张嘴,小天没办法只能被迫离家闯荡。

那时候,他有个天真的梦想去学二人转,像小沈阳那样站在舞台上发光发热,可家里连一分多余的钱都掏不出,梦想只能锁在心底,蒙上一层灰。

他投奔一个亲戚,在婚庆公司干活,扛录音机,那时候,他瘦得像根竹竿,体重不到一百斤,一天就吃一顿饭,饿得头晕眼花时,就灌几口别人剩的汽水,把肚子胀起来充饥。

亲戚嫌他没文化,不会打字,想把小天送回家,母亲急的没办法就塞给他一本新华字典,他硬着头皮,一个字一个字地认,一个字一个字地练。

白天扛机器,晚上啃字典,手指磨出茧子,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后来竟然学会了五笔打字,亲戚看他打字速度不赖,就留着他继续干。

这个亲戚也不是真的对小天好,当时他和其他三个年轻的小孩一起接活,小天每日差不多可以跑3个活,一场能给亲戚赚200块,一天四人能挣2000多元。

但就这样,亲戚还是让这四个孩子连饭都吃不饱,更不要说攒到钱了,受不了的小天在16岁左右离开了这个行当。

17岁那年,父亲觉得小天一事无成,拿起树条子“啪啪啪”抽在他身上,小天终于忍无可忍,他站直了身子,盯着父亲的眼睛,咬牙说:“你打吧,这命给你了,打死我算了!”

父亲愣住,手里的条子停在半空,没再落下,小天却铁了心要走,他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儿,但知道再不走,这辈子就完了。

上车前,父亲一把拽住他,眼泪掉下来,塞给他200块钱,哽咽着说:“父亲不是想打儿子,谁不想望子成龙?我没混好,你要好好混。”

这200块,成了小天离家闯荡的全部家当,他没回头,却把这句话刻在心里,像一盏微弱的灯,照着他跌跌撞撞往前走。

小天来到长春这个大城市打拼,他不再瞎混,因为长年吃不饱饭,他决定当一个厨子,到了八里铺找了个老师傅学习厨艺。

师傅手艺了得,小天为了学到真本事,把赚来的每一分钱都用来孝敬师傅,自己还是不舍得吃穿。

这师傅也算是贵人,哪家料好,哪家食材地道都毫无保留的告诉小天,他白天跟着师傅学刀工,晚上自己琢磨调料,累得倒头就睡,梦里都是锅碗瓢盆,总算是出师了。

21岁那年,他攒了点钱,结了婚,有点小钱的他用所有积蓄开了第一家海鲜烧烤店。

他满心以为能靠这个翻身,结果呢?今天赚了钱就关门歇着,明天赚了钱又偷懒,三两下把店干黄了,25万的本钱扔进去,赔了将近8万,血本无归。

失败像一记重拳,砸得他喘不过气,但他没倒下,反而更清醒,后来,他在一家烧烤店打工,生意火爆得不行,一天能卖七八千,甚至上万。

小天眼尖心细,把经营的门道琢磨得透透的,想再搏一把,可单干半年,生意还是起不来,他急得满头大汗。

就在这时,原老板的烧烤店也遭遇了危机,于是给打小天来电话:“你对这店熟,干得也不错,我卖给你吧”。

小天目前只能拿出4万,老板要20万,他咬牙赊了16万,写了个欠条,把店盘了下来。

头一个月,店里卖了10多万,小天懵了,他赶紧找人宣传,拍视频、搞活动,流量蹭蹭上涨,一条视频爆了,最高峰时,月营业额冲到55万。

三个月,他不仅回本,还清了债务。从此,小天有了自己的地盘,成了他翻身的第一块基石,他终于站稳了脚跟。

如今的小天,是个小老板,店里生意红火,周五到周日得排队订桌,门口经常挤满了等着吃饭的回头客,他还定了个特别的规矩:每个消费的客人免费送一块大骨头。

他说:“小时候我吃不起大米饭,饿得抓心挠肝,现在就想让来我店里的人都能吃饱,别因为没钱吃不到好东西”,这招看似简单,却抓住了人心,回头客一拨接一拨,口碑传得比风还快。

更让人感慨的是,曾经打他的父亲,如今在店里帮忙上菜,端盘子、擦桌子,忙得不亦乐乎;弟弟跟着他学烧烤,围着炉子转,学得有模有样。

等于说现在全家人都在他店里为他打工,小天不恨父亲,他说:“他跟着我,我得多孝敬他几年。小时候大家都觉得我啥也不是,现在我有车有房有媳妇孩子,挣得不多,但很知足。”

他回想过去,那些挨打的日子,那些饿肚子的夜晚,那些被人看不起的眼神,都像一块块砖,砌成了今天的他。

他不抱怨,也不后悔,只是淡淡地说:“每个决定,都是当时能做的最好选择。”

0 阅读:2

正又直说事

简介:又正又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