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克兰情报部门制造针对克里米亚大桥的爆炸案后,俄罗斯当局彻底放开手脚,不再对泽连斯基当局保留任何情面,开始发起针对乌克兰全境的打击行动。
尽管在特别军事行动之初,俄军也发动过针对乌克兰的全面打击,不过主要以大规模地面部队推进为主,旨在消灭乌克兰军事力量和极端武装组织,不仅没有打击民用设施,相反因为担心美西方媒体的舆论操作,而在战役期间束手束脚,严重制约预定目标的达成。
不过这次,普京显然是下了狠心。一方面,9月初乌军的反击行动让俄军遭受不小损失,丢失大面积占领区。随后在普京七十大寿之际,乌克兰当局又策划克里米亚刻赤大桥爆炸事件,刺激俄罗斯上下敏感的神经。如果俄军再不采取强有力的军事手段作为回应,普京的总统宝座怕也坐得不再安稳。
当地时间10月10日清晨,一连串爆炸声响彻乌克兰各大主要城市,随之而来的就是漫天的火光与爆炸后直冲云霄的黑烟。据统计,在打击行动开始的第一天,俄军总计向乌克兰各地发射大约200枚各型远程弹药,包括俄军现役各型号战术导弹与从伊朗引进的“见证者-136”自杀式无人机。
身为全球第二大武器装备出口国的俄罗斯,竟然沦落到向伊朗采购无人机,听起来像是一则地狱笑话,但却已经实实在在的发生。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不外乎两点。首先,俄罗斯军工发展不均衡,在坦克、火炮、轻武器等常规装备领域,俄罗斯依然拥有不小的优势。
不过在代表现代化、信息化技术的无人机领域,俄军则因为本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薄弱而发展较慢。反观伊朗的军工业整体无法和俄罗斯抗衡,但因为多次捕获美国无人机的缘故,经过逆向研究而获得长足的进步,取得比俄罗斯更为先进的无人机技术。
选择大量使用无人机,还有性价比和战术作用的考虑。对于乌克兰军队重要的军事目标、指挥中心等,使用性能更为出色的巡航导弹成功率更高,高爆弹头的杀伤效果更强。反之,对于平民区和能源设施,使用大量无人机既能降低战争成本,较小的杀伤性又不至于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引发国际舆论的指责。
和其它无人机不同,成本低廉的“见证者-136”自杀无人机,其飞行速度并不快,在空中飞行时还会发出巨大的机体噪声,如此一来就能让当地居民有更多时间及时逃离当地。
也正因此,虽然俄军对乌克兰的空袭持续不断,但乌方公布的伤亡人数却相当有限,主要杀伤都集中在对建筑物等固定目标之上。原本焦灼大半年的俄乌冲突,却被土气而又简易的伊朗无人机破局,远在乌克兰和北约当局的意料之外。
在最近几日之中,“见证者-136”继续在乌克兰战场上大出风头。10月17日,有法国记者拍摄到“见证者-136”袭击基辅的场景。在伊朗无人机即将落地之前,这名记者的相机镜头完美拍摄到它的整体影像。闻声赶来的乌克兰士兵急忙向空中开火,希望在落地之前将其击毁。
与此同时,在乌克兰南线战场,一架乌军米格-29战机使用机关炮准备近距离击落“见证者-136”无人机之际,无人机上携带的炸弹突然引爆,炸弹碎片直接命中相邻的乌军战斗机,机体安全受到重大威胁,随后米格-29飞行员只能被迫选择弃机跳伞。
相较于巡航导弹动辄几十万美元、上百万美元一枚的单价,最大飞行距离2000公里、携带50公斤高爆炸药的“见证者-136”无人机,价格只在1-2万美元之间,即便是俄罗斯这样军费并不富裕的国家也能承担得起。据悉,俄方从伊朗订购了至少2400架“见证者-136”自杀无人机,充实自己的战场打击体系。看来,在俄乌冲突中赚得盆满钵满的不只有美国军工复合体,伊朗政府也是最大赢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