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著名艺术品拍卖行、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艺术品拍卖行佳士得官网更新了近期的拍卖日程,其中一场人工智能艺术拍卖会引发了广泛关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c97999802acd5f6066c210e09f98f54.png)
图源佳士得官网
据佳士得官网简介,这场拍卖会将在美东部标准时间2月20日上午10点举行,“增强智能(Augmented Intelligence)是一场具有开创性的拍卖,彰显了人工智能艺术的广度与品质。”此次拍卖会涵盖了一批具有创新思维者的杰出作品从 20 世纪 60 年代的早期人工智能先驱哈罗德・科恩(Harold Cohen),到当代艺术家如雷菲克・阿纳多尔(Refik Anadol)、品达・范・阿曼(Pindar Van Arman)、霍利・赫恩登(Holly Herdnon)与马特・德赖赫斯特(Mat Dryhusrt)、亚历山大・雷本(Alexander Reben)、克莱尔・西尔弗(Claire Silver)、萨沙・斯泰尔斯(Sasha Stiles)等等。“这场拍卖重新定义了艺术与技术的演进,探索了美术领域中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类能动性。从机器人技术到生成对抗网络(GANs),再到互动体验,艺术家们在绘画、雕塑、版画、数字艺术等多种媒介中融入人工智能并与之合作。”佳士得数字艺术部总监妮可·赛尔斯·贾尔斯 (Nicole Sales Giles)表示对此次拍卖表示"人工智能技术无疑是未来趋势,其与创造力的结合将日益重要。"
目前官网发布了五件人工智能艺术品并公开了估价,目前估价最高的是品达・范・阿曼(Pindar Van Arman)的作品《新兴面孔》(Emerging Faces ),估价为18万美元到25万美元,依当前汇率折合人民币131万元到180万左右。品达・范・阿曼是美国知名的AI艺术先驱之一,作为艺术家的同时也是一名机器人专家,《新兴面孔》系列作品被认为是最早由神经网络自主绘制的画作之一,被视为AI生成艺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19c9e2f3023718851f562e1318da2a6.png)
品达・范・阿曼(Pindar Van Arman)作品《新兴面孔》(Emerging Faces ).png
在2018年佳士得就曾探索性的在拍卖中加入了AI和区块链元素,2018年的伦敦首届"艺术+科技"峰会上,佳士得向参与者赠送了罗比·巴拉特(Robbie Barrat)的AI生成肖像NFT兑换卡。这一年佳士得还拍出了首件AI生成艺术品《埃德蒙·贝拉米肖像》(Portrait of Edmond de Belamy),成交价格是43.25万美元。
尽管佳士得对人工智能领域持有相当积极的态度,但是这场AI艺术品拍卖会并没有获得所有人的认可,据中新网2月11日援引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已有超三千名艺术家写信联名抗议佳士得拍卖人工智能艺术品,抗议的艺术家们认为许多被拍卖的艺术品均使用人工智能模型创作,而这些模型据称是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由受版权保护的作品训练而成的,其中一位署名抗议的艺术家埃德·牛顿·雷克斯(Ed Newton-Rex)表示自己并不责怪艺术家使用人工智能产品,但是他反对佳士得以数十万美元的价格出售这些作品,这是对相关人工智能产品背后剥削行为的默许和纵容。
围绕AI艺术的争议性问题仍然非常多,各个国家的态度、情况差别也非常大,尽管持有极为强烈反对AI艺术的人不少,但是已经通过AI艺术赚出第一桶金的人也不少,在今年1月底刚刚成立的AI艺术创新联盟所发布的《人工智能艺术:红树林宣言》或许对当下的人工智能艺术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人类是创作的主体。拒绝“全自动艺术”,捍卫人类艺术表达的自主意识;人类创意为内核,AI作为创作伙伴,人类创作者对作品的主题、风格、情感表达等关键创意元素拥有最终决定权,确保作品蕴含人类独特的思想与情感。尊重他人的原创成果,避免抄袭、剽窃等侵权行为。在使用AI生成素材时,需确保其来源合法合规,未经授权不得使用受版权保护的素材进行训练或创作。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