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武汉家电工厂要火?这速度网友看了直呼“炸裂”!

灵萱乐趣 2025-04-28 06:53:01

最近武汉光谷的工地有点热闹——小米家的智能家电工厂,居然提前两个月要交付了?

4月15日,当无人机镜头扫过这片751亩的工地时,封顶的厂房在阳光下格外显眼,工人们正忙着装修和室外施工,连食堂、宿舍楼都要赶在9月15日一起交工。

要知道,这工厂去年8月才签约,11月开工,今年1月就封顶,“签约3个月开工、开工2个月封顶”的“光谷速度”,简直像开了倍速播放!

小米为啥死磕武汉?这里藏着“家电大本营”的秘密

很多人好奇,小米为啥把第三座智能工厂(前两座是汽车和手机工厂)落子武汉?

答案藏在一组数据里:自搬迁光谷以来,小米大家电业绩连续三年同比增长近50%,卢伟冰直接喊出“光谷是小米家电大本营”。

更关键的是,武汉不仅是生产基地,更是研发高地——2024年10月,小米耗资1.2亿、面积超1万平米的智能家电实验中心就在光谷揭牌,47间实验室能覆盖产品预研、试产到耐久性测试的全流程,相当于给家电研发装了“加速器”。

换句话说,武汉早就不是单纯的“代工厂”,而是集“研发-设计-生产”于一体的“全栈基地”。

就像网友调侃的:“小米这是把‘大脑’和‘手脚’都搬来了,想不发力都难!”

工厂背后的“野心”:空调要冲前三,家电格局要洗牌

现在再看工地的“赶工”就明白了——这哪是建厂房,分明是在给小米家电“开挂”。

根据规划,工厂2025年11月投产,2026年大规模量产,总产能600万台/年,初期先放300万台。

其中最“受宠”的是空调:初期分100-150万台产能,未来还要占到总产能的50%以上,直接对标格力、美的。

为啥是空调?

看看市场数据就懂了:截至2024年第43周,小米空调线上份额已经11.82%,排第三,仅次于美的和格力,但线下才0.08%,几乎是块“处女地”。

卢伟冰放话:“2025年销量保持50%以上增速,还要推高端产品,长期目标冲击公开市场前三,未来五年当行业头部!”这工厂一投产,自研自产的空调就能摆脱“贴牌”标签,用自动化产线(卢伟冰说“自动化程度很高”)控制成本,再靠武汉的研发中心打磨技术,线下市场的空白正好是突破口。

网友也跟着激动:“以前买小米空调总担心是不是代工厂品控不稳,现在自家工厂造,质量更放心!”“听说连中央空调都对标大金,价格还只要三分之一,这波传统厂商要慌了吧?”

不只是造家电,小米在下一盘“人车家”的大棋

往深了看,这座工厂更是小米“人车家全生态”的关键闭环。

之前小米有汽车超级工厂、手机智能工厂,现在加上家电工厂,从“出行-通讯-家居”三大场景,终于有了自己的“制造铁三角”。

就像雷军说的:“有了先进的智能制造基地,武汉的业务布局能进一步延展。”未来“冰空洗”(冰箱、空调、洗衣机)这些“家族化”产品,研发生产都要在武汉完成,家里的小米空调、客厅的小米电视、厨房的小米冰箱,可能都是“武汉制造”。

更有意思的是,这工厂还藏着“技术溢出”效应。

比如会引入手机工厂和汽车工厂的技术,用AI大模型和大数据优化生产,连防水工程都找了行业头部企业“卓宝科技”,7天赶工10万平米材料,细节都在抠“智造标准”。

网友说得实在:“小米这不是单纯造家电,是要带着整个产业链升级——从研发到生产,从技术到品控,都要给行业立个新标杆。”

站在光谷的工地上,能清晰听见“咔嗒咔嗒”的装修声,那是小米家电“破局”的声音。

当传统家电行业在“固化格局”里打转时,小米带着互联网的速度、智能制造的底气、全生态的野心杀了进来。

或许用不了多久,我们不仅会看到“武汉造”的小米空调卖爆,更会见证一个“新家电时代”的开启——毕竟,当“速度”和“技术”碰撞,从来都不只是工厂的交付,更是一个行业的觉醒。

0 阅读:159
评论列表

灵萱乐趣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