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突然中止,8300亿广州银行何时能圆“上市梦”?

老虎财经 2024-08-30 19:30:13

作为中国第一大经济强省的主要城市商业银行,广州银行的上市一直备受期待。然而,尽管筹划IPO已有15年之久,广州银行至今仍未进入A股市场。与此同时,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内部控制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也增加了其上市的难度。

历经15个年头的IPO筹备,如今,广州银行的上市之路再遇波折。

8月28日,据深交所披露,广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IPO审核状态更新为“中止”。

对于中止原因,深交所披露信息显示,因发行人需更换申报会计师,根据相关规定,深交所中止广州银行发行上市审核。

具体来看,当前广州银行聘任的申报会计师为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天职”),不过,由于在奇信股份年报审计中未勤勉尽责,制作、出具的审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等,8月16日,中国证监会暂停天职从事证券服务业务6个月。

受此影响,天职提供服务的多个项目状态显示为“中止审核”,涉及IPO的项目包括天富龙、财信证券、必贝特、友升股份等。

事实上,在被审计机构拖累上市进度之外,排队数年的广州银行发展也进入了“瓶颈期”。数据显示,广州银行的净利润连续遭遇了“三连降”。同时,不良贷款率仍维持在高位,达到了2.05%,远超同期商业银行平均水平。

上市路漫漫

广州银行的前身是由46家城市信用合作社合并成立的广州城市合作银行。

彼时,中国正处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城市信用合作社正逐步向着现代商业银行转型。在此影响下,仅仅成立两年的广州城市合作银行正式在1998年更名为“广州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此后,广州银行又经历了股份制改革,在2009年,正式更名为“广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这个过程中,广州银行逐步壮大,截至2023年底,该行资产总额已达到8317.27亿元,相比于1998年的117.76亿元暴涨了超70倍,成为广东省内资产规模最大的城商行。

与此同时,广州银行也寻求在A股上市。早在2009年,时任广州银行董事长姚建军便公开表明上市意图,并喊出“三年上市”的口号,但后续并未有实际进展。

2018年,广州银行为了解决股权结构问题,引入了7家战略投资者,优化股权结构,并于同年年报中宣布,将全面启动A股上市工作。此后一直到2020年6月,广州银行的上市申请才获证监会受理,当年11月获得了证监会反馈意见。

虽然顺利进入了下一个阶段,但其上市进展仍然缓慢。2023年3月,因A股市场改革深化,注册制实施,广州银行平移至深交所,其上市申请获得深交所受理。今年6月,广州银行继续更新并提交招股说明书,上市状态也从“中止”变更成“已受理”。

为了顺利上市,广州银行也聘任了外部审计机构。在2020年时,广州银行选择合作的会计师事务所,为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普华永道中天”)。彼时,普华永道中天给广州银行辅导的内容,包括财务及内控等。此后,广州银行把2020年度、2021年度、2022年度的财报审计,都交给了普华永道中天。

随着普华永道卷入恒大集团财务造假事件,多家上市公司包括银行、基金等金融机构纷纷与普华永道解约,2024年广州银行也加入这一行列。在2023年年报中,广州银行表示,报告期内,经履行有关监管机构要求的选聘程序,并经股东大会批准,解聘普华永道中天,聘请天职担任本行2023年度财务报告的审计机构。

不过,天职也不靠谱。8月16日,因在奇信股份年报审计中未勤勉尽责,制作、出具的审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等,中国证监会对其罚没超过2700万元,并处暂停从事证券服务业务6个月。

受此影响,近期,深交所披露,因广州银行需更换申报会计师,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2024年修订)》第五十九条的相关规定,深交所中止其发行上市审核。这导致广州银行今年两度从“已受理”状态变更为“中止”状态。

据不完全统计,除广州银行外,还有其他14个IPO项目因天职中止,包括天富龙、财信证券、北斗院、湖南兵器、新明珠、博华科技、施美药业等。

进入“瓶颈期”

在追逐“上市梦”的过程中,该行资产总额不断增加。然而,从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来看,近年来,广州银行进入了“瓶颈期”。

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广州银行分别实现营收149.17亿元、165.64亿元、171.53亿元及160.03亿元。可以看到,2023年,广州银行的营业收入开始出现下滑,同比降幅达到6.71%。

相比于营收的下滑,广州银行的净利润下滑趋势早已显现。2020年至2023年,广州银行的净利润分别为44.55亿元、41.01亿元、33.39亿元及30.17亿元。近三年,同比分别下滑7.95%、18.58%及9.64%。2023年的净利润相较2021年减少了10.84亿元。

具体来看,净息差是影响广州银行业绩的“拖油瓶”。在生息资产中,2023年的贷款平均收益率仅有5.56%,比2022年下降了61bp。贷款收益率的大幅下跌。受此影响,2023年该行的净息差为1.75%,同比下降了36bp。因此,广州银行营收端的利息净收入同比下滑11.9%。

此外,广州银行的业绩不振也与其零售业务低迷关系密切。

立足于大湾区的广州银行,零售业务一直都是营收的主要“粮仓”。2021年至2023年该行的零售业务分别实现 83.28 亿元、95.65 亿元和 99.29 亿元的营收,占总营收比重分别为 50.28%、55.76%和 62.05%。

然而,从增速来看,广州银行的零售业务也步入下滑区间。2022年、2023年,广州银行的零售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4.85%、3.81%,仅一年时间就下降了11.04个百分点。

而在零售业务当中,首屈一指的当属信用卡业务,2022年广州银行的信用卡贷款余额达到了1015.08亿元,占个人贷款总额的比例达55.08%。这部分业务也为广州银行带来了可观的利润,数据显示,2022年信用卡业务产生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达到9.12亿元,不过在2021年这一数字仅为5.38亿元。

2023年,广州银行一路高进的信用卡业务却踩下了刹车。报告期内,信用卡贷款金额只有860.16亿元,相比于2022年下滑15.26%。与之对应,信用卡业务产生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也下滑至8.69亿元。

为了“破局”,广州银行开始押注消费金融。从业绩来看,2021年末、2022年末、2023年末,广州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分别为 380.89亿元、312.35亿元和426.17亿元,占个人贷款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1.46%、16.95%和23.08%,增长明显。

被房地产拖累

不良率高企也是摆在广州银行面前的难题。

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广州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57%、2.16%、2.05%。对应的不良贷款余额则分别为60.84亿元、97.10亿元、95.11亿元。

产生这一现象的很大原因是该行前几年大力投放房地产贷款。2020年末,广州银行的房地产业贷款余额占总贷款的比例高达23.56%,彼时该行房地产业不良率只有1.14%。

不过,随着房地产行业震荡,该行的房地产业不良率一路上升,2022年末,房地产业的不良率已上升至3.23%。不良贷款余额也从4.03 亿元上升至10.62亿元。虽然2023年已大部分出清,但贷款总额仍有280.13亿元。

除了对房地产公司的贷款和垫款,广州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也在2023年上升至323.93亿元,不良贷款率从2021年的0.89%上升至2023年末的2.07%,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 2.73 亿元、5.14亿元和6.71亿元。

此外,2023年,该行的信用卡业务对广州银行的资产质量产生了较大影响。2021年至2023年,该行本行信用卡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15.95亿元、29.35亿元和42.00亿元,占个人不良贷款的比例上升至67.17%,不良贷款率也上升至4.88%,显著高于公司总体的不良贷款率。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3年末,广州银行及分支机构作为原告和申请人,且单笔涉案争议金额本金在1000万元以上的,尚未终结的重大诉讼和仲裁案件一共有95件,涉诉金额合计约为97.58亿元。

其中,涉及“宝能系”的部分贷款尤其引发投资者关注。据了解,涉及宝能系的金额约为34亿元,目前仅计提了8.8亿元的资产损失准备,在宝能系的财务状况未得到根本好转的情况下,上述贷款或存在进一步减值的风险。

为了应对这一局面,该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现金清收、债务重组、资产转让等方式。具体来看,2023年内,广州银行通过第三方转让处置了30.8亿元的不良贷款,并以核销的方式处理了33.72亿元的不良贷款。

尽管这些举措帮助该行的不良贷款率从2.16%下降至2.05%,但广州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仍显著高于平均水平。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整体不良率为1.59%,城商行不良率为1.75%。

总的来看,除了更换审计机构导致上市申报“中止”外,业绩进入“瓶颈期”、资产质量下滑等问题也使得这家银行的IPO之路蒙上了一层阴影。这也说明,想要叩开资本市场的大门,广州银行还需更多努力。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