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我化身为知心大哥的模样,朋友们有点烦心事都爱来找我聊天。
最近小李有点烦,来我家串门。进门落座,茶水齐备,小李打开话匣子。他是和母亲闹了别扭。
没什么狗血剧情,就是在吃喝用上的小问题。
小李母亲自打退休以后,帮着他们带孩子。两家同住一个小区,虽说天天见面,可不住在一起,之前也没什么矛盾。
今年以来,小李孩子上了幼儿园,他母亲闲了下来。老太太没啥爱好,不打麻将不跳广场舞,整天待在家里看手机。这下好了,不知道她每天从哪看来的消息,开始审视四周,对家里的物品进行“检查”。
检查什么呢?哪样东西不能吃,哪样东西不能用。小李妈不能吃不能用的标准是:我觉得它不好。
这下好了,小李和他爱人不管买回来什么,在小李妈眼里都不能吃,尤其不能给孩子吃。今天这米不好,明天那油或许是转基因,后天的菜农药打得多。
搞的小李和爱人一头雾水:亲爱的妈妈,您是怎么看出来的呢?米就是平常吃的大米,油人家标注的不是转基因,至于菜,哪个菜不打农药?不打农药的,一是只有大超市有卖,二是价格它也贵呀。
至于零食,想都别想,添加剂太多,小李母亲看见就给扔,熟食同理,唯一不同的是熟食有点贵,不舍得扔,大人吃,不让孩子吃。小李的闺女眼巴巴看着奶奶扔零食,不给吃烧鸡卤猪蹄,每次都要哭闹。
小李两口子,他有工作,工资3000来块,爱人干零活,收入不稳定。有时候想给孩子买点好吃的,得趁着小李妈不在时候偷偷买,吃完必须打扫干净,告诉孩子要封口,不可对奶奶说。
小李母亲为了维持自己认为的健康,在一段时间内真的去买很贵的蔬菜副食,没多久花费太高受不了,遂作罢。
作罢后,老太太改为亲自去菜市场挑选,同样的东西,小李他们买回来就是“不健康”,自己买回来好的不行,什么人家菜贩子说了这菜绝对不打农药,肉铺老板说了这肉是咱家养的。
“价钱在那摆着呢,你说可能吗?”小李在沙发里和我长吁短叹说道。他说,现在家里倒是也有贵点的食物——鸡蛋。小李妈买的都是10多元一斤的柴鸡蛋,轻易不吃,吃也是先紧着孩子吃。小李好不容易实现的鸡蛋自由,被母亲生生打断。
吃的是一方面,用的更夸张。小李母亲在解决完吃的东西的问题后,又把眼光放在了家用物品上。微波炉,说是有辐射,直接送人;手机说是有微波,充电不能在床头柜;所有的不锈钢制品,306都不行,必须316……
小李家又破费了一遍,不破费不行啊,老太太天天能唠叨。终于,家里物品焕然一新,小李妈满意了,小李爱人不乐意了。她不和婆婆吵闹,和小李抱怨,说是妈啥都好,咋突然变成这样,在这么下去,我该疯了。
小李和我喝着茶,眉头拧出了皱纹,他说他也知道好东西好,可咱不是除了工资不涨,啥都涨,怎么敢计较这些?再说,现在的东西防不胜防,与其斤斤计较,不如傻活着,好歹图个回家开心。
我给小李出主意,你爸不是天天锻炼吗?你让他拉着你妈一起出去,老太太有点爱好,少看手机,就没那么焦虑了。小李说等他回去和父母谈一谈,试一试,要不日子没法过了。
父母对孩子的爱不分年龄,小李的母亲没错,他们也没错。在这个焦虑的时代,你必须放平心态,有多大的碗吃多少饭,先顾好生活,再议其他。很多时候,生活就这么无奈,我们要做的,是尽量过好它,过顺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