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电影《芙蓉镇》成功上映,饰演秦书田的姜文随之火遍大江南北。
此时的姜文,事业终于有了起色,无论身处何地都是如沐春风。有一天,他在北京打车,司机一下子就认出了他,于是他故意问司机:”您觉得我演得怎么样?”
司机脱口而出:“你演的姜文太棒了!”
一句话,直接把姜文给干没声儿了。
而这一年,还有另外一部大戏成功上演,那就是《红楼梦》。饰演林黛玉的陈晓旭同样大火,而且之后每一次翻拍《红楼梦》,她都会再火一次。
1979年,一位导演从国外考察回来后提出,外国名著《莎士比亚》已经拍成了电影,我们的古典名著也当如此。
1983年2月,《红楼梦》的拍摄筹备组正式成立,他们请了沈从文、曹禺等著名作家花了2年2个月的时间,一个字一个字地扣出了36集的剧本,导演王扶林将演员的海选面向了全国各地。
随之而来的是每天上千封的推荐信,可是对女主林黛玉的饰演者,王导是一个都不满意。他说,饰演黛玉者必须要有书中描写的神韵,那就是“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可一天天过去了,这样的演员始终没有出现。
一天大雨,王导照例来到办公室,他刚收好雨伞,无意间瞟到一封来自辽宁鞍山话剧团的自荐信。打开信的时候,王导的眼睛突然就亮了。
信是一个17岁女孩寄来的,洋洋洒洒写了好几页,都是对林黛玉的人物分析,信中还附带了两张她自己不太清晰的生活照。
这也算是数千封信中的特别者了,王导随即吩咐工作人员回信让她来试试,完了还不忘强调:“告诉她食宿自理,还有......如果没有入选,路费也不报销。”
导演就是导演,想薅剧组的羊毛蹭个旅游可没那么容易。
一周后,雨还在下。
王导依然在筛选着信件,敲门声突然响起,他眼都没抬便说了声“请进”。稍后,一只白皙纤细的手轻轻推开了办公室的门,木门发出的声响让所有人都寻声望去。一个女孩轻轻地走进来,她一袭青衣,衬托着清秀的脸,散发出一丝哀愁,仿佛让屋外的骤雨初歇,所有人都将目光看向了她。
她的眉毛如轻烟缥缈,似蝴蝶落在幽静的花朵上,让众人忘了眼前的工作。王导第一个打破了沉寂,开口问道:“你看过《红楼梦》原著吗?妙玉的判词是什么?(判词就是书中第个人物的人生缩写诗)”
没想到刚进门导演就来个随机抽查,女孩眼睛微微一眨,准确地背出了妙玉的判词。那樱桃小嘴一张一合间,让微小的气流散播到房间的每一个角落,王扶林有点吃惊,然而转瞬又让女孩回去等通知。就在女孩拉开门的一刹那,王扶林对她说:“你把火车票留好,下次来的时候我给你报销。”
她叫陈晓旭,虽说熟读《红楼梦》,也有些气质,但与书中的林黛玉相比,还是缺少了些美貌。以此来看,王导对演员的挑选可谓是精益求精。
然而林黛玉有倔强之性,陈晓旭也是倔强之人。
陈晓旭出生于京剧世家,父亲想让她沿袭京剧,可她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她去学了芭蕾,后来又参加了鞍山杂技社。这可把父亲急坏了,演杂技是要有过硬的功夫的,陈晓旭这细胳膊细腿的,哪能吃得消?
可是倔就是倔,陈晓旭不但在杂技社留了下来,她还要学习最为困难的登缸。水缸很重,几乎所有的学员在蹬的时候都会将腿稍为弯曲,让缸低一点,在脚丫子间旋转。可陈晓旭爱美,她怕这样蹬会让腿变粗,就伸直了蹬,拉长了脚筋才不会让腿变形。可这样蹬缸练习,摔破缸的几率就很频繁,于是大家就给这个倔丫头取了个外号,叫“司马光”。
都这样了,可陈晓旭依然不消停,看到了《红楼梦》广招演员的消息,她又冒着被开除的危险悄悄跑去了北京。
就算有些气质,有些倔,就可以演林黛玉了吗?当然不是,在王导还没有选定林黛玉这个角色的人选时,陈晓旭用一句话为自己争得了饰演权。
1984年春天,《红楼梦》剧组派出专人抵达鞍山,和话剧团协商后签下了半年的合同,抽调陈晓旭去北京集训。
这个集训是王扶林安排必须要开办的,就是将所有预选的演员集合到一起,教她们学古人,学到吃喝拉撒都要像古人。
集训地点在圆明园,男女总共近百人,每一个角色都有竞争,有的甚至是好几个人争一个角色,没选上的就只能回去。集训内容就更不用说了,琴、棋、书、画,包括行走身段,一言一笑,行为举止......
竞争黛玉的人有四个,都各具优点,王扶林对陈晓旭的气质最为满意,但对书中描写的漂亮又似乎稍逊一筹,于是便问陈晓旭道:“如果你不演黛玉,其他角色有喜欢的吗?”陈晓旭想都没想就回答道:“如果你让我饰演其他角色,观众会说林黛玉演了别人。”
王扶林一听,猛一拍手:“就你啦!”
无疑,陈晓旭的这句直言让王扶林下定了决心。
1984年9月15日,黄山脚下的太平湖里,一只木船荡漾在水中,陈晓旭倚船而坐,正在拍摄黛玉乘船北上的一场戏,这便是《红楼梦》正式开拍的第一个镜头。
等到36集的电视剧拍完的那一天,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年。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整个剧组跑了10多个省市,换了200多个景点,可谓是鞍山等雪花,西湖等桃花,而最经典的黛玉葬花又到了苏州等梅花。
在苏州实拍,怎一个“等”字了得?
苏州香雪海的梅花迟迟不开,剧组就派人每天蹲点守候,每天都要像植物学家一样记录:梅花开了两成;梅花开了三成;梅花开了四成......
终于等到梅花开了七成,王导一声令下:明天开拍!
这一夜,陈晓旭失眠了。
她担心雨骤风急,花瓣凋落太多。
天刚蒙蒙亮,陈晓旭就换好了戏服,坐在走廊里看花,这被同样焦虑的王导看见了。王导让所有人都不要去惊扰她,她的情绪就这样如碎花一样片片坠落。
坐到中午,陈晓旭一言不发,这时,王导轻轻命令众人:“开机。”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红红白白的花瓣与潮湿的泥土混合,陈晓旭的情感全然与花融到了一起,十几个镜头一气呵成。当王导一声“咔”,大家都欢呼雀跃时,她却还呆在原地,仿佛灵魂被抽空。
众人瞬间安静下来,王扶林轻轻走上前去,一看,陈晓旭依然泪如雨下,悲凉之意比拍摄时更加浓厚。
这一刻,她,就是林黛玉。
1987年5月,《红楼梦》首次登上荧屏,陈晓旭一夜成名,一个人,一部戏,一个角色,出道就是巅峰。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陈晓旭的事业高峰已经到来时,然而想象当中的片约不断却并没有出现。原来,许多导演都不敢请她再去饰演别的角色,因为他们怕拍好了,变成万人空巷,拍不好,又遭骂名不断。
陈晓旭竟落得无戏可拍,她凭着自己的倔劲儿苦等了三年,依然如此,于是一气之下跑去了国外旅游。她将自己的积蓄花得干干净净,她花去两万买了股票,剩下一万全部用来旅游。
1990年,当时的深圳只有五只股票,号称“老五股”,陈晓旭就成了第一批股民。都说如果上天给你关上了一扇门,便会为你另开一扇窗。从国外旅游回来的陈晓旭收到了一份意外的惊喜,她一气之下买的股票收入了14万。
拿着这笔资金,陈晓旭抛开了接不到戏的愁闷,她开始另谋出路,投资经商。
影视业也开始发展了,《红楼梦》重拍的消息传遍了千家万户,陈晓旭也知道了。
2006年,陈晓旭受邀到北大演讲,被问到影视传媒行业,她说现在流行改编,名著都被改得面目全非,听说要重拍《红楼梦》,要强化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三角恋,说是观众喜欢,可我认为是降低了观众的审美,侮辱了观众的智慧。
当时,韩剧《大长今》正在我国热播,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可它遵循的却是我国的文化底蕴,为此,陈晓旭极力维护着我们的经典。
一场演讲下来,陈晓旭略显疲惫,几个月之后,她上了头条。
2007年2月25日,身家上亿的陈晓旭遁入空门。
红尘再无陈晓旭,佛门唤她作妙真。
就在世人还没有摸清缘由她为何出家时,同年5月13日,陈晓旭突然去世,原因是患了乳腺癌,年仅42岁。
这一消息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据说有很多妇女都因此去筛查了乳腺。其中如果有人发现问题,得到了及早的治疗,那便是绛珠仙草留在世间的最后一次功德。
陈晓旭在17岁时遇见了自己的天命角色,成为了国人心中无法超越的林黛玉,让人生与剧作合二为一。
经典不可复制,精致华美的戏袍展现不出经典,刻意迎合的发心演绎不出经典,亿万投资的巨耗更砸不出经典,而这群感情纯真的人,却历时2年,百处取景,千里辗转,万中挑一,以身入戏,锱铢必较,燃烧生命般熬出了经典。
同样是1987年,姜文的演绎是人大于戏,而陈晓旭的演绎则是人等于戏,所以她是《红楼梦》中真正的林黛玉。
87版电视剧《红楼梦》,被誉为我国电视史上的绝妙篇章,它是不可逾越的荧屏经典,它承载着亿万观众的集体记忆,也记录着百位演员最美的青春时光。
经典永流传!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