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9月,一段模糊的核酸排队视频将王一博再次推上风口浪尖。画面中男子佩戴的太阳花挂饰,与綦美合同款爱马仕包上的配饰形成“巧合”,这场持续五年的绯闻拉锯战迎来新高潮。尽管乐华娱乐三度发布声明,但网友扒出的私人飞机行程重叠、游戏账号互动记录,让声明的公信力备受质疑。
绯闻经济学:流量与风险的博弈
值得玩味的是,绯闻发酵期间,王一博代言的香奈儿J12腕表销量同比激增47%,其主投的潮牌UNIQ-Designer天猫旗舰店访问量暴涨300%。经纪人孟某在匿名采访中透露:“团队评估过,这类传闻只要不涉及道德法律问题,反而能维持话题热度。”这种“黑红”策略在95后顶流中渐成常态。
但隐患已然显现:王一博微博粉丝量半月内流失12万,超话排名跌出前三。脱粉回踩的“前站姐”曝光其团队操纵代拍、刻意制造机场混乱等内幕,引发行业对流量艺人数据泡沫的讨论。
商业版图:顶流的资本游戏
天眼查数据显示,27岁的王一博名下关联企业达14家,涵盖影视投资、潮牌服饰、电竞俱乐部等领域。其与綦美合家族耀莱集团的关联尤为微妙:2023年,耀莱影城成为王一博主演电影《维和防暴队》的最大票补方;2024年,双方合资成立“耀博文化”,主攻虚拟偶像开发。
这种深度绑定带来机遇与风险并存。当綦美合兄长綦建虹被列入失信名单时,王一博的商业信誉一度受损。财经评论员吴晓波指出:“顶流艺人涉足资本运作,如同高空走钢丝,稍有不慎就会引发连锁反应。”
演技困局:流量反噬下的职业焦虑
在演艺领域,王一博面临更严峻挑战。其主演的悬疑剧《黑夜告白》豆瓣开分5.3,观众吐槽“眼神空洞,台词像AI”。导演陈正道在采访中委婉表示:“有些演员需要更多时间沉淀。”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王一博在综艺《这就是街舞6》中凭借专业点评挽回口碑,但这种“舒适区”表现难以支撑转型需求。
业内人士透露,王一博团队正在接触文艺片导演,试图通过《雪豹》等小众题材扭转形象。但投资方顾虑其“票房号召力与艺术片受众错位”,项目推进缓慢。这场顶流转型持久战,或许比绯闻更考验智慧。
绝望的文盲
优秀的文盲,绝望的文盲。[得瑟][得瑟][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