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对我来说一点也不陌上,小时候,农村里面每家每户在种水稻,养了牛来耕田,因为牛贵,还有放牛需要人工,都是几家人一起来养一头牛,我们家也和村里人共一条牛,农耕的时候都轮流使用,平时也是轮流放养。
农村的孩子,除了上学还是需要干很多农活的,放牛砍柴挑水烧火喂猪都是必不可少的。爷爷去龙川细坳镇行走江湖,爸爸外出去珠三角打工,妈妈要干大量的农活,我就经常要帮家里放牛。放牛对于现在很多城里的孩子来说也许是一种快乐,但对于一个农村放牛娃来说,是一直非常枯燥乏味的事情,常常都不肯去放牛,为此也没有少被妈妈骂。
那时候牛是家庭重要的财产,甚至可以是是重要的“成员”所以那时候吃牛肉少,一方面是因为本地的人家都不愿意杀牛,另一方面交通没有这么便利,外地的牛没有流通。只有牛做放养的时候,出现意外了才会杀牛。后来进入到了新的世纪,农耕的拖拉机“铁牛”代替了牛,牛的地位也发生了改变,从耕牛变成了肉牛,成为了千百万家庭的盘中餐。
在和平县贝墩镇牛肉还会被做成牛肉干,据说做百年前都有这样的传统了。小时候只有过年的时候,或者有人结婚打相识的时候才会吃到的菜,现在也变成了很多人的休闲食品,下酒菜,而电子商务让贝墩牛肉干走出了河源,成为了贝墩特产,乃至河源特产。
贝墩做牛肉干一般是选择在冬天,天气干燥有北风的时候。先选水牛肉做成条状,然后放上各种的配料进行腌制,过一两天就拿出来在室外进行风干,晒干后就可以包装出售,也可以切片,蒸熟放玻璃瓶再倒入本地茶油或者花生油,这样开罐即可吃。
牛肉价格上涨,今年不知道会不会影响到牛肉干的销售,贝墩的贝溪,强新和慎行三个村里,已经有很多农户做牛肉干了,希望他们能够有一个好的收入,不会做亏本的生意。
下溪搞期节目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