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每当谈及“梦”,总有人探讨梦境是否是连接某种高维或者其他信息。这种说法并非毫无根据,然而,关键在于能否在梦醒之后,依旧保持清醒的洞察。以我们当下的修行层次而言,实在难以辨别梦境究竟源自高维的神秘启示,还是仅仅是大脑中残留的思维碎片。因此,切不可被梦境牵着鼻子走。既然过去、现在、未来之心皆不可得,更何况一场虚幻的梦呢!
梦境的幕后操纵者是识神 ,它变化出种种虚幻之境,让我们在梦中对苦乐之感身临其境。然而,一旦突然醒来,一切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其实,并非是因为梦醒了才变得“无”,而是它原本就不存在。正如那句“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所说,只有达到这般境界,梦境才可能与高维信息产生共鸣。
金刚经有云,三心四相,皆由心所幻梦,山河大地,不过是梦中之景;王侯将相,也只是梦中之人;三教经典,都可视为解读梦境的典籍。三教圣人皆已从人生大梦中觉醒,深知生死不过是一场虚幻之梦,心中毫无牵挂阻碍,如此方能被称作真正的觉者。
宋朝有个白云先生论睡道时说:“凡人睡觉,先闭眼,后使心平静;我睡觉,则先让心平静,再闭眼;我醒来时,先睁开眼,再让心清醒。睁眼是为了观照内心,心若清醒便不再执着于世间万象,不执着于世间万象也就不再执着于内心。古往今来,那些治世、出世、训世之人,我都以一颗无心对待:睡时,无心;醒时,亦无心。”
白云先生通过睡觉和醒来的过程,表达了一种超脱的心态:不被外界干扰,也不被内心束缚,始终保持平静和清醒。这种态度让他能够从容面对世间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