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报记者 李紫莹
“这地方它在哪里,哪里有这么一个好地方,这个地方的名字就叫常德,常德是个好地方哟咿儿哟……”
走进古色古香的常德河街,穿紫河柔波荡漾,鸳鸯走马楼戏台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常德丝弦特有的“咿儿哟”传来,演员们手持圆扇,或歌或舞,或说或唱,一幅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画卷徐徐展开。
常德河街鸳鸯走马楼内的常德丝弦展演现场座无虚席。 常德日报记者 潘敬林 肖志芳 代维 摄
常德市蕴藏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16个门类200多个种类,其中7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41个项目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60个项目被列入常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15年,常德市启动常德河街建设,将老常德人记忆中的老街从沅水边“搬迁”至穿紫河畔,让常德老城的历史与文化在城市腹地“复活”。同时,我市努力探索“非遗+文旅”“非遗+教育”“非遗+科技”的跨界、跨域、跨业新模式,桃源刺绣、麻质画、桃源木雕等50余家非遗团队入驻常德河街,打造情景式、沉浸式多元文化体验,让国潮非遗融入到市民游客的日常生活中。
今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常德河街考察调研时指出,常德是有文化传承的地方,这里的丝弦、高腔、号子等要以适当载体传承好利用好,与时俱进发展好。如今,种类繁多的非遗在常德这片文化沃土上传承发展,成为我市厚重的“文化家底”和文旅融合的“富矿”。
演出前,常德高腔演员在化妆间精心装扮。 常德日报记者 李紫莹 摄
澧水船工号子演出现场。 常德日报记者 李紫莹 摄
常德市第十四届“鼓书大王”擂台赛新创金奖作品《温暖》演出现场。 常德日报记者 李紫莹 摄
一桌常德擂茶。 常德日报记者 潘敬林 摄
常德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澧水船工号子
·常德高腔
·荆河戏
·常德丝弦
·孟姜女传说
·花鼓戏
·鼓盆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