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山之将崩,必因拔壤。
树之将折,皆由蝎蠹。
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唐·虞世南《帝王论略》卷五
01
宇文邕,男,鲜卑族。
公元543年出生,南北朝时期北周(都洛阳)的第三代皇帝。
14岁官拜大将军,15岁即成为北周“八柱国”之一,16岁入朝就任鲁国公兼大司空。
17岁时,宇文邕被堂兄宇文护立为新帝(前面的2任皇帝一个被废、一个被毒杀)。
宇文护是北周开国的第一功臣,更是第一权臣。
17岁的宇文邕很乖巧,对自己这位堂哥是敬爱有加且低眉顺眼。
不过,他私下里,却一直想除掉自己的堂哥。
572年,韬光养晦了12年的宇文邕以“请堂哥帮助说服太后戒酒”的理由,把宇文护招进后宫埋伏圈,成功杀之;随即又干净利落的的把堂哥全家老小及主要党羽全砍了脑袋。
踌躇满志的宇文邕从此就“开了挂”,决心做一个堪比秦皇汉武的“千古帝王”。
为此,他对自己将来的皇位继承人就格外重视。
所以,他对时年13岁的太子宇文赟的要求格外严格。
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像自己一样,既要听话、懂得隐忍,又要有权谋手段。
可是,在怎样教育和培养子女这个问题上,宇文邕的方法太简单了。
对儿子的教育,宇文邕就一个字——打!
不听话了,打;
说错话了,打;
不合自己的意思了,还是打。
为了让儿子将来能有个好帮手,宇文邕还特意认了门好亲戚——娶了隋国公杨坚的长女杨丽华为太子妃。
<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1e1db8a8b10164ea2621442cb92b56f9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72" data-rawheight="1066"="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7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1e1db8a8b10164ea2621442cb92b56f9_r.jpg">
就这么打来打去的,还真是把宇文赟给打得“老老实实,服服帖帖”。
宇文邕很满意,很欣慰。
02
宇文邕是想成为一个秦皇汉武般的帝王,可惜命运多舛。
577年,宇文邕率军攻克了邺城(今河北临漳),消灭了北齐,完成了北方统一。
578年6月,宇文邕率军远征突厥,可不幸染病去世,时年仅36岁。
那个经常打自己、骂自己的父皇崩了,却让宇文赟惊喜交加。
19岁的少年咆哮道:“6年了,6年了,终于等到了今天!”
按照帝王丧事礼仪,新皇登基起码要30天以后。
可宇文赟等不及。
父皇薨后的第二天,他就急不可待的宣布登基继位了。
十天后,终于把父皇送进了皇陵,他便迫不及待的脱掉孝服开始了新皇的庆祝。
“再没有人敢打自己了,朕要把阴暗的6年时光赶快追回来。朕要玩“嗨!”
<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026ac6bc706e2bb1250527c22a0724f2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605"="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026ac6bc706e2bb1250527c22a0724f2_r.jpg">
03
宇文赟没有父皇那样远大的志向,他只想一件事——怎么玩并玩出不一样的人生。
于是,他做出了几件匪夷所思的“大事”。
第一件,杀叔。
齐王宇文宪是北周王室里为数不多的德才兼备之人。
有辈分、有资历、有本事、有才干,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太懂个人进退”。
宇文邕主政时,这位皇弟就数次拒绝入朝做官,一心只想做个太平王爷。
宇文邕很狐疑,总觉得自己这个满腹才华的弟弟这么做是在沽名钓誉。
宇文赟继位之后,立即想到了父皇当初的疑虑,然后更加坚定地认为自己这位叔父是个隐患。
怎么消除隐患呢?
在宇文赟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削去叔父的脑袋。没有了脑袋,还能有什么机会搞事情?
一天,宇文赟派人诏宇文宪入宫议事,然后在皇宫内当场勒死了宇文宪。
理由是“宇文宪要谋反”。
即是谋反,那就一定要有同党。
为了圆上这个理由,宇文赟根据宇文宪的“供词”,迅速抓捕并处死宇文宪的几个儿子以及与宇文宪交好的大将王兴、独孤熊、豆卢绍等高级武将。
宇文宪的冤死,也导致了北周皇室人才的凋零,更给了外戚崛起的机会。
04
接下来,宇文赟又做出了第二件事——禅位。
579年二月,也就是在杀叔一案仅仅过去不到八个月,宇文赟宣布禅位了。
没有理由,没有原因,没有解释。
继承帝位的,是宇文赟6岁的儿子宇文衍(北周末帝周静帝/宇文阐)。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59c1680476cf5c2732eea8cf4d5cc19f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72" data-rawheight="505"="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59c1680476cf5c2732eea8cf4d5cc19f_r.jpg">
辅佐幼帝的是宇文赟的岳丈杨坚,也就是宇文衍的外公。
宇文赟认为:杨坚是先皇看好的人,也是自己的岳丈,比那位皇叔可稳妥的多了。
05
然后,宇文赟就快速启动了第三件大事——称天封后。
退位的宇文赟宣称自己以后就是天元帝,称谓上不再称“朕”而称“天”。
既然是“天”,就要与“朕”明显不一样。
朕,只能有一个皇后;
而天,要有5个大皇后才匹配。
于是宇文赟史无前例、后无来者的同时立了天元、天大、天中、天左、天右五个大皇后。
这五后分别是杨丽华、朱满月、陈月仪、尉迟炽繁、元乐尚。
这里不能不提到天左大皇后尉迟炽繁。
尉迟炽繁是北周名将尉迟迥的孙女,美貌异常,是驻守淮南的西阳公宇文温(宇文赟的堂侄)的妻子。
作为新晋皇族贵妇,按照礼仪尉迟炽繁要单独入宫拜见宇文赟。
宇文赟一见这位侄儿媳妇,顿时被尉迟炽繁的美貌给惊呆了。
这是谁?宇文温的老婆?宇文温是个什么东西?也配享如此人间尤物!
宇文赟假惺惺地以留侄媳妇吃饭为借口,在酒席上就不管不顾的直接把尉迟炽繁“临幸”了。
06
妻子迟迟不归,宇文温感到不妙。
一打听,原来是被堂叔给“扣留”了。
宇文温又惊又恼,又羞又怒。
宇文温的老爸宇文亮(时任安州军区司令)对宇文赟的“扒灰”之举也是怒不可遏。
恰好这时宇文亮代表北周正在与南陈(都南京)交战。脑子一热,就想借机谋反作乱,决定先谋杀兵团元帅夺取兵权。
兵团元帅是宇文赟的心腹、能征善战的勋国公韦孝宽。
由于是仓促起事,消息不幸泄漏。
韦孝宽随即不动声色的设下埋伏,一举斩杀了宇文亮及其数百亲信将领。
消息传报给宇文赟后,可把宇文赟高兴坏了。
天正愁没有理由弄死宇文温呢。
“这下好,马上处死宇文温,他媳妇,天收了!”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deb904a40349028dbe0a2be28e4c6f03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52" data-rawheight="313"="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deb904a40349028dbe0a2be28e4c6f03_r.jpg">
06
此时,国事有新皇帝(虽然还不懂事但有一个懂事的姥爷杨坚在辅佐),天不用多操心。
天,要操哪些心?当然是玩嗨。
五个大皇后加上众多的小老婆夜夜笙歌燕舞,快乐无边...
可很快,天的身体(健康状况)就出问题了。
不过,身体出问题并不代表天的脑袋也出了问题。
随着岳父杨坚权力的突出,宇文赟也感到了几丝担忧。
这历史上外戚弄权的、政变的可是不少,这老杨不会出什么幺蛾子吧?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四》记载:
(杨坚)位望隆重,天元(宇文赟)忌之,尝因忿谓后(杨丽华)曰:“必族灭尔家!”因召坚,谓左右曰:“色动,即杀之。”坚至,神色自若,乃止。宇文赟曾经“考验”过杨坚,但杨坚很会装,糊弄过去了。
但这次“考验”也让杨坚出了一身冷汗。
随后,杨坚就委托宇文赟的心腹、自己的老同学郑泽(时任内史上大夫)请求外任为官。
郑泽一说,宇文赟就同意了。
580年五月初,杨坚被授予亳州总管,负责征讨南陈事宜。
07
还没有等到杨坚别京上任,当月下旬,宇文赟就在酒池肉林中倒下了。
<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099e04dbfde37d99b347e7fc5d51bc22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72" data-rawheight="718"="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099e04dbfde37d99b347e7fc5d51bc22_r.jpg">
具体是什么病不知道,但病情特别严重(昏迷状态)。
这可急坏了郑泽和刘昉(时任御政下大夫)。
这俩人为啥子急?
原来他俩都是宇文赟自太子时期就跟随的亲信,与新皇宇文衍没有啥亲密关系。
为了保住自身以后的荣华富贵,俩人一合计,干脆立了一个假诏书——天,遗命让杨坚辅政。
为什么是杨坚?
因为一来杨坚过去就辅过政,二来俩人和杨坚的关系比较好。
说来也巧了,假诏书一传下去,昏迷中的天元皇帝宇文赟立刻就崩了。
时年22岁。
宇文赟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辉煌的一生,超越的一生,风流的一生,荒诞的一生。
他用自己极为有限的人生,书写了大大的一个“作”字。
<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da929ddeb4a2b163086b00e10f837aaa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61" data-rawheight="740"="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1"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da929ddeb4a2b163086b00e10f837aaa_r.jpg">
08
581年二月,距离宇文赟逝世仅仅9个月,北周末代皇帝宇文衍宣布禅位。
接受禅让的,正是宇文衍的姥爷——大隋高祖,枭雄杨坚。
09
最后交代一下宇文赟的五个大皇后的结局。
宇文赟去世的那年(580年)。
1.天元大皇后杨丽华
芳龄19。
在家国连遭变故后,她选择了守寡30年。
49岁那年,在跟着弟弟杨广巡游于甘肃张掖时病逝。
临终时,拜托弟弟杨广照顾好其唯一的女儿宇文娥英。
但6年之后,宇文娥英因陷入夫家“谋反”一案,还是被舅舅杨广无情的赐死了。
2.天大皇后朱满月(周末帝的生母)
年方33。
次年选择出家为尼,遁入空门7年之后,40岁的朱满月(法号法净)圆寂,以尼姑之礼葬于长安。
3.天中大皇后陈月仪(北周上柱国陈三提之女)
刚满15。
安葬完宇文赟后,即选择出家为尼(法号华光)。
后期娘家人也完全凋零。
遁入空门的她反倒潜心向佛了。
历周、隋、唐三朝,85岁的华光老尼圆寂于长安。
4.天左大皇后尉迟炽繁
年仅14岁。
后出家为尼(法号华首)。
15年之后,年仅30岁就香消玉损了。
5.天右大皇后元乐尚
年仅16。
跟随陈月仪出家为尼(法号华胜)。
出身前朝北魏皇室,早就经历皇家血雨腥风的洗礼,所以遁入空门的她很容易做到了随遇而安。
青灯古佛的一直活到了大唐贞观年间才圆寂。
历史都逃不过从猜忌、搞阴谋和耍手段开始,
每一页都充斥一连串的罪恶和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