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上海一建筑工地挖出两具黑棺时,谁料棺内流出一股股血水

昕瞳说历史 2023-02-22 13:59:05
1993年,在上海一建筑工地里,工人们挖出了两具黑棺时,竟一哄而上,想撬开棺材抢值钱的东西,谁知棺内突然冒出一股股血水,吓得众人连滚带爬。

据悉:在4月16日上海黄浦区打浦桥附近一建筑工地的那一天,正在火热地修建商业中心。工人们用挖掘机正在挖一个不大的土堆,突然,挖机似乎触碰到什么坚硬的东西,随即出现一个大洞。

而这座大洞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带着好奇心,挖机继续往下挖。

可是工人们也没想到,公墓下面居然还有墓葬,墓葬看样子应该是混合材料浇筑而成,是古墓!工人们的心情颇为复杂。

一方面,发现古墓意味着他们的施工作业将要暂停,发现古墓可是了不得的事情,估计要上报给相关部门,如此回来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开工,肯定会耽误工作进度

然而从另一方面讲,施工队又好奇,这古墓里头说不定有宝物呢?

几个胆大的工人就怂恿其他人说,要不咱们打开古墓进去看看。

施工队看到挖出这么多的古墓,而且都没有被破坏过,心里很是高兴。能把墓地修建成这种规格,里面一定有不少的宝物,于是合计打算把公墓挖开。

这个古墓竟然有七座,想必这古墓的主人的来头可不小,说不定是什么重要人物呢。施工方负责人知道这件事之后,赶忙制止了工人并封锁了现场,还把古墓的情况立刻上报了当地有关部门。

没过多久,考古队就闻讯赶到了现场,对这座古墓进行发掘。

经过研究,专家发现这棺材中来的竟是一对男女,男子的身份正是明朝大臣顾汝由,工人们所看到的红色液体并不是血水,而是从棺材中渗出来的有色液体。

由于顾汝由夫人下葬之后,雨水等液体通过棺材渗进了棺内,染红了她红色的诰命夫人官袍,因此才变成了红色,工人们将棺材撬开之后,红色的水便渗着棺材流了出来。

从墓室内摆放的金镶玉和金银饰品中可以看出,顾汝由夫妻生前的身份非常高贵,顾汝由夫人身上所佩戴的首饰也极其华丽

专家紧接着又打开了顾汝由本人的棺材,眼前的景象吓了大家一跳,只见棺材里的尸体竟毫无腐烂之意,尸体的皮肤仍旧呈黄白色,连眉毛都清晰可见。

要知道,顾汝由可是一位妥妥的明朝人,他是如何经历百年而尸身不朽的呢?

专家针对尸体研究了一番后说,84岁死亡的顾汝由属于老年死亡,寿终正寝,他身上的脂肪很少,所以他的尸身才能够保留至今。

于是,周围的群众听说发现了古墓,都跑来围观。工地上里三层外三层聚集得人山人海。考古队决定先从一具外观残破的棺木入手。

还有女主人墓旁还有一座棺椁,里面沉睡着的正是墓主,原来这是一座夫妻墓。

在他们夫妻二人的墓葬上铺着印有顾从礼字样的丝绸,打开男性墓主的棺椁,他已变成了一具干尸,但是周身保存完好。

头戴官帽,手持折扇,皮肤黄白,就连发须依旧是黑色。最重要的是,他的关节还能活动,可见保存地极好。

那么,谁是顾从礼呢?他可是400年前上海滩的名人。

而顾从礼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也就是今天的上海黄浦区。他的父亲是明朝皇庭的御医,他的儿媳就是明朝大名鼎鼎的内阁首辅大臣徐阶之女,而顾从礼自己则是嘉靖年间的四品官员。

嘉靖皇帝当政时,严嵩把持内阁长达20年。当时,顾从礼的父亲顾定芳与内阁首辅夏言是至交好友,严嵩为了上位,坑害忠良,夏言便是被害的其中一位忠臣。

夏言枉死后,门客如鸟兽散,人人避之不及,唯有顾定芳坚持让儿子顾从礼为好友收了尸,可见这一家人都是忠勇之士。

而顾定芳原本考了数次科举,可惜都未曾中举,后来在夏言的推荐下,才进了太医院做了御医。

顾定芳的性格十分豪爽,从来不在意身外之物。当时上海县令为人清廉,死后甚至无钱下葬。

顾定芳得知后,不仅出资为其下葬,而且每年都会接济县令的一家老小。

当时,县里有许多学生因为贫穷上不起学,顾定芳更是仗义疏财,主动资助这些家境贫寒的学生。而顾从礼在父亲过世后,也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扶贫救困,做了许多善事。

当然,顾定芳父子都很清廉,他们之所以有富足的家产,缘于祖上经商积累的财富。顾定芳的父亲很有经商头脑,而且娶了上海浦东显赫的豪门之女陆氏。说起陆氏,陆家嘴得名便是因为他。

现如今的上海城墙正是顾从礼从自掏腰包为百姓建起来的。

据说上海自元初主县后262年间,倭寇肆意妄为地威胁着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城中百姓叫苦连连,顾从礼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自掏腰包将城墙建起来,才平息了倭寇的搅乱,城中的经济和文化等才逐渐起死回生。

虽然顾从礼和夫人的墓中没有太多值钱的东西,可顾从礼的干尸却给考古事业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与此同时,考古人员在清理好棺椁后,整理出了大量的奇珍异宝,让现场众人惊叹不已。

据史书记载,顾从礼从小便擅长书法写作。而父亲顾定芳又是当时著名太医,一生不畏强权,造福一方。于是他深受其父教诲,以造福百姓为己任。凭借自身的才华夺得了嘉靖皇帝的青睐,担任光禄寺少卿,从而有幸参与永乐大典的抄写。

而他也因此得以步步高升,成为了太仆寺丞。但为官的顾从礼无论官阶大小,都时刻秉奉家训,一生清正廉明。他的问世可谓是给上海立下了戎马功劳。

公元1553年,上海屡遭倭寇侵扰。上海人民一心想要筑墙抗倭,奈何国库空虚朝廷拨不出银款。于是顾从礼不但越级上书此事,还倾尽所有身家为协助修建城墙堡垒

因此,他也承袭了父亲的衣钵,成为了上海军民口口相传的英雄。

或许是因生前造福黎民百姓积了厚德,又或许是上海地理环境特殊,气候适宜。

以至于时至今日400多年,顾从礼夫妇二人尸身仍完好无损。这无疑对后人的考察具有极高的价值。生前造福百姓,身后创造价值,顾从礼不愧为民族英雄。

而顾从礼的发迹,起初是因为一手好字。担任给事中时,顾从礼跟随嘉靖南巡,意外间,皇帝发现顾从礼字写得漂亮,于是一路提拔。

除了官运亨通,他还与内阁首辅俆阶结成儿女亲家。但即便运气好,亲家硬,顾从礼也十分守礼,清廉,官声很好。而且,他还为上海做过一件大大的好事,嘉靖三十二年,倭寇五次袭扰上海,一时间哀鸿遍地。

为了抵御倭寇,百姓请求修建城墙,但因为地方财政紧张,资金只能由百姓出。

还好当地乡绅踊跃捐款,其中,顾从礼捐出了四千石约50万斤粮食,而且,他还冒险越级向朝廷上书,请求拨款筑墙。

而在在完成墓室的清理和考古后,顾从礼的尸身还上了手术台。

将由上海和香港的科技、医技人员联手进行全身解剖,并对脑膜、胸椎、皮肤、头发等作了取样,以便进行人类学、病理学等方面的常规分析。

如今,顾从礼的尸身作为上海唯一出土的完好古尸,仍保存在博物馆内,堪称镇馆之宝。

其实马王堆女尸不腐,是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本身登峰造极的防腐技术共同作用的结果。但顾从礼湿尸地理条件一般,棺内仅木炭、灯蕊草而已,这也侧面说明明代地下建筑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对此,很多网友热议了:

网友一、几百年过去了,大多后代早就没有了族谱,哪里知道自己祖宗是谁啊?说不准还好奇去看了热闹呢?

网友二、为什么不给把衣服穿上?这是有大德的人,应尊敬。本来入土为安了,却被堂而皇之摆出来展览,感觉太不尊重古人了。

网友三、看棺椁的左右是怎么分的?是面对着棺木,以自己的左右为准,还是背对着棺木,以自己的左右为准?

网友四、古人的尸体被拿来裸体展览,这就是考古?文物尚且可以理解,尸体也这样?实在无法苟同。

网友五、他恐怕没想到,四百年后会供人观赏,还能创造价值。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