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弃歌颂不卖力,他们给张学友扣上了港独的帽子……
木蹊说江苏01在一个处处讲斗争的环境下,很多事都是魔幻的。比如,胡锡进成了公知,张学友成了“港独”。7月1号,是香港回归25周年的大日子,作为“四大天王”之一的张学友也是出镜说了一些感慨。面对采访,他说自己在香港生活了25周年,经历了不少事情,高高低低,起起伏伏。但自己仍旧相信这个城市,也希望这个城市会变得更好。
末了,他说了一句“香港加油”。
很正常的一段采访,自己祝福自己的城市。但!你永远想不到这届小粉红的脑补能力有多强大。他们说,他全程不提“回归”和“祖国”,就是别有用心。
采访视频发出后,小粉红立即展开攻势,纷纷吐槽他不够爱国。还有的角度更刁钻,说从没见他捐过款。
难道不卖力歌颂,都是一种罪过吗。总之,好端端的一个祝福视频,被扣上了各种帽子。
后来,这个视频就被官方删除了。这届艺人真的太难了,不仅经常参加文艺座谈会,汇报思想,还要时刻谨言慎行,防止被人扣政治帽子。今天呢,张学友也是坐不住了,发表了一个回应,说明了自己的初衷:“本人觉得我是一个爱国家、爱香港的中国人。我听过北京加油、上海加油、但香港加油却因为一些犯了错误的人用过,变成了爱国不爱国的标杆,成为了禁语,我个人无法理解。本人身为中国人,会继续努力在大家的监督下做一个好人,一个好歌手。”
文末,还特地用了“蚁民”二字来形容自己。可以说求生欲十分强烈。不求生不行啊,还记得今年5月中旬,洪金宝的儿子洪天明只因说了一句“我是香港人”,就遭到了很多网暴,一度登上热搜。“珠玉在前”,天王竟然还重蹈覆辙,只能说建议以后加强学习,每天逛逛某音,某博,及时了解这届粉红的G点和脑回路。毕竟香港房价不便宜,天王的家里,也塞不下那么多的帽子。
02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扣“不爱国”和类似“汉奸”之类的帽子?其实,这离不开这几年的流量激励。自咪蒙跨掉后,某克文、某司马、某留学生等媒体接过前辈的大旗,开启了媒体爱国流量的新时代。不同的是,咪蒙制造的是男女对立,而他们制造的则是爱国对立。凡是他们认同的爱国,就是爱国,凡是不符合他们那套标准的,就变成了“恨国党”,“带路党”。他们的那套标准是:不能说中国的不好,不能说中国的问题,只能说外国的不好,只能说外国的问题。眼见爱国生意越做越大,很多媒体也是转向跟风,恰起了爱国流量。
毕竟模仿是生意人的基本模式,不会创作,抄作业还不会吗?深圳水果店摊主黄生,搞了个“黄生看金融”,每天一篇震惊,不是美国炸了,就是英国完了。
数百万的粉丝每天看得乐呵呵的,乐完之后还为了他的爱国情怀,买了一波理财产品。最后,黄生进去了,这些粉丝的钱也清零了,共青团还发文警惕“爱国流量”了。但是,这股风气还是停不下来。为什么呢?因为市场还是在奖励这种机制。搞爱国流量,能吸收广大的下沉市场用户,能恰到饭,能安全接广告,哪怕是卢某文为本拉登翻案,也秋毫无损。但另一方面,非爱国流量的风险越来越高。传统公知几乎被全面打倒,最后内卷到胡锡进都成了公知。作为百花齐放的大学,也是各种学生举报老师上课“夹带私货”,搞得人心惶惶。那么作为普通生意人,自然就不得不做选择——你不为爱国买单,就要被市场埋葬。
而当绝大多数的自媒体都在搞爱国流量,那么越来越多的网友也自然接受了那套“不歌颂,即汉奸”,“一批评,就卖国”的逻辑。所以,哪怕张学友仅仅是说了句“香港加油”,就惨遭批斗。当爱国成为一门生意,甚至成为可以弄死人的罪名,那么爱国就没有任何真诚可言了。有的只是恐惧、谎言、还有求生欲。-完-#张学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