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回应SU7事故争议:透明解答,回应关切

菠萝看看体育 2025-04-03 03:12:59

经历了一整晚微信聊天记录的发酵,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迅速升温——小米 SU7 在安徽高速上使用智驾功能时发生严重车祸,导致三名花季少女不幸丧生,这一命案瞬间登上热榜头条。

巨大的舆论风波背后,大众心中涌起海量疑问:这次事故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为何车内人员未能成功逃生?救援为何没有及时展开?车门是否真的无法打开?各种各样的讨论甚嚣尘上,将小米汽车卷入了自创立以来最为严峻的信任危机之中。

但在笔者看来,在当前事故的所有细节并未完全披露,尤其是当地警方的调查归因尚未出炉的情况下,就急于对事故进行归因,显然为时尚早。绝大部分人不仅关注错了事故真正重要的“关键点”,还忽视了引发这次事故的深层原因——所有参与方,包括车企、消费者、道路管理部门以及监管机构,在各自环节上的不够作为。

有一个观点是可以明确的,那就是智驾,确实不能再盲目“鼓吹”下去了。这起事故的发生,与当下“鼓吹智驾”的大环境脱不了干系。从全力宣扬“XX 公里 0 接管”的车企,到购买“方向盘重力环”、炫耀“开着智驾去后排看电影”的消费者,再到仍按照传统人驾逻辑打造的基础设施,每一环的不当作为相互叠加,使得智驾在普及过程中不断涌现安全方面的新问题。正应了那句俗话: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如何在技术进步和功能发展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兼顾安全考量,已然成为所有道路交通参与者的“必答题”。其中,车企需要更加谨慎地对待智驾技术的发展,平衡自身实际能力与宣传力度;消费者应该认真谨慎地思考,理性观望技术成熟度,仔细研读产品说明书;监管机构也应该积极思索,如何调整道路规则,例如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强制要求车辆提醒驾驶员退出智驾模式等等。智驾,是时候摆脱盲目“吹嘘”的现状了。当然,如果仍有人执意继续“吹嘘”,最终只会自食恶果,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3 月 29 日 22 时 44 分,一辆小米 SU7 标准版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发生严重交通事故,引发广泛关注。4 月 1 日晚间,小米汽车针对网上诸多疑问作出回应,旨在还原事件细节,回应公众关切。

一、关于未联系家属传闻

网上质疑小米官方在事故发生后未联系家属。小米汽车回应称,碰撞发生后,他们即刻与车主取得联系,得知非车主本人驾驶。同时,迅速紧急救援呼叫车上乘员,并报警及呼叫 120 急救服务。3 月 30 日,专项小组赶赴铜陵,在警方指导下积极配合调查、取证工作,并于 31 日晚依法提交所掌握的车辆行驶数据及系统运行信息。3 月 31 日,在警方指导下尝试于 4 月 1 日下午与家属会面,截至回应发布时,仍在等待会面通知,后续将在警方许可与指导下全力协助善后。

二、事故车辆拉回北京说法不实

针对“事故车辆已被拉回北京”的传闻,小米汽车明确表示此说法失实。事故发生后,警方随即介入调查,截至回应时,小米方面尚未接触到事故车辆。

三、路况与车速详情披露

事发路段因施工修缮,采用路障封闭自车道并改道至逆向车道。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 NOA 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 116km/h 时速持续行驶,检测到障碍物后发出提醒并开始减速。之后驾驶员接管车辆进入人驾状态,持续减速并操控转向,随后与隔离带水泥桩碰撞。碰撞前,系统最后确认时速约为 97km/h。

四、起火原因推测

对于车辆起火原因,小米汽车表示,当地警方已全面介入调查,尚未有定论。基于现有情况,能确定起火并非网传的“自燃”,推测是猛烈撞击隔离带水泥桩后,整车系统严重受损导致。由于尚未接触事故车辆,暂时无法深入分析。

五、车门能否打开存疑

关于事故后车门能否打开的问题,小米汽车称尚未接触事故车辆,无法分析事故时车门情况,目前也没有准确结论。

六、AEB 等主动安全功能情况说明

本次事件中,NOA 提示「注意障碍」后已启动减速,约 1 秒后驾驶员接管,NOA 功能退出。小米 SU7 标准版前向防碰撞辅助功能包含碰撞预警 (FCW) 和紧急制动 (AEB) 两个子功能,作用对象为车辆、行人、二轮车三类目标,AEB 功能工作速度在 8 - 135km/h 之间,与行业同配置 AEB 功能类似,目前不响应锥桶、水马、石头、动物等障碍物。

小米汽车此次回应,对事故相关关键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透明的解答,展现出积极配合调查、回应公众关切的态度。后续随着调查的深入,相信事件全貌将更加清晰。

0 阅读:0

菠萝看看体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