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第7对离婚夫妻我悟了写作真谛:好文章都是"卡壳"里长出来的

祥缘情感生活 2025-03-17 15:56:33

前些天在咖啡馆改稿时遇见件趣事:隔壁桌姑娘对着电脑抓耳挠腮半小时,突然啪地合上笔记本:"写作这破事根本不适合普通人!"

我差点没忍住把刚整理的刘震云写作秘籍塞给她。

这场景让我想起自己五年前刚写作的模样。那时我连朋友圈文案都憋不出三行,现在居然能靠写作开展第二职业。

今天掏心窝子跟大家聊聊,我从刘震云身上偷师的10个写作野路子。

1、先学会在垃圾堆里淘宝

刚开始写作那会儿,我总觉得自己写的东西像隔夜馊饭。直到看见刘震云说"写作都是从垃圾写起",我突然开窍了。

现在我的电脑里有个"废稿博物馆",里面堆着38篇开头、72个烂尾故事。神奇的是,去年爆火的那篇情感文,就是从三年前某篇废稿里扒拉出的金句改的。

2、把写作当遛弯

去年跟踪外卖小哥老王三个月,我发现了比小说更魔幻的现实:他手机壳里夹着海子诗集,电动车座底下压着《百年孤独》。

刘震云说的"扎根生活"不是让你当狗仔,而是像邻居大妈唠嗑那样观察。现在我买菜都会揣个小本本,菜贩老张剁排骨的节奏都能被我写成rap歌词。

3、用胡同口大爷的视角看世界

有次写外卖员题材卡壳,干脆把键盘一推跑去馆子吃麻辣烫。听见隔壁桌两个建筑工人用河南话争论"元宇宙能不能种菜",当时笑得差点呛着。

后来写了一篇建筑工人白短篇,被编辑夸"有烟火气的深刻",其实就是把知识分子视角换成胡同口乘凉大爷的视角。

4、 读书要像吃火锅

刘震云书单里既有《百年孤独》也有《母猪产后护理》。

我现在读书就像吃旋转小火锅:哲学书是毛肚要七上八下,工具书是冻豆腐得多煮会儿,网络小说就是麻辣牛肉片涮涮就得。上周刚用《本草纲目》的药材分类法,给自媒体账号做了内容矩阵。

5、 给大脑装个抽水马桶

我有个奇葩习惯:每次正式动笔前要洗一遍澡。热水冲脖子时那些堵塞的灵感就跟排水管似的哗哗往外涌。

有回在浴室想出个绝妙开头,光着身子冲出来记,结果手机进水维修费花了五百八——建议各位准备防水笔记本。

6、 说话比唱歌更有杀伤力

去年给老家一个远房的叔叔代笔写追悼词,憋了一堆"音容宛在、""德高望重"等美妙的词语。

那位远房的婶婶一巴掌拍桌上:"他这辈子最得意的,是偷生产队红薯没被抓!"

后来悼词开头改成:"老张头走了,村口麻将三缺一再也凑不齐了。"葬礼上哭倒一片。

刘震云说的"质朴力量",就是把文绉绉的旗袍换成老汉衫,褶皱里都是人间真相。

7、专盯生活卡壳的瞬间

有回在民政局门口蹲点,撞见离婚夫妻为最后一袋洗衣粉撕扯。女的突然蹲地上哭:"当年手洗尿布都没嫌累..."我赶紧摸出手机记对话。

后来写成一个关于离婚的短篇故事,都没有怎么修改,就签约了。那些拧巴的、卡壳的生活瞬间,才是故事发酵的老面肥。

8、 把眼泪拌进辣椒面

写外卖员猝死那篇文时,我往文档里猛塞段子:"他送的最后一份餐,是给自己的止疼片""超时罚款比人命跑得更快"。

有读者给我留言说,她们是一边读一边抹眼泪。

成年人的苦难就像重庆火锅,涮着毛肚大笑时,谁知道咬到的是花椒还是眼泪?

我原来写过一篇关于菜市场的短篇,大家可能不知道吧,它被编辑打回来13次。

第7版时我把主角从卖鱼西施换成剁蒜老太,第11版突然顿悟加了个总在收摊时买烂菜叶的诗人。

刘震云说改稿是"把玉从石头里救出来",要我说更像腌酸菜——得忍着酸臭一遍遍压瓷实了。

10、 写作是骑驴找马

见过凌晨四点的写作人吗?我的桌面上留着三本未完成的长篇小说,它们像老驴驮着我慢悠悠往前走。

主要是近一年来沉迷于短篇小说,并且比长篇更快取得了稿费,让我有了写作的动力,所以就暂时让短篇小说先行一步,长篇就像老驴一样,慢慢走。

你看,只要在路上,捡根树枝都能当探照灯。

实战彩蛋:

· 在手机备忘录设"人间观察区",地铁吵架金句比名著更鲜活

· 每周逼自己用200字写清楚"如何系鞋带",训练精准表达

· 把退稿信贴在冰箱,下酒菜越攒越香

前天收到个00后读者私信:"跟着你的蛐蛐秘籍写网文,月入够买奶茶自由了!"

想起刘震云那句话:"文学是生活的边角料,但好厨子能用边角料熬高汤。"

最后送大家我压箱底的绝招:

在文档里养只"电子蛐蛐"——把那些暂时用不上但闪着光的碎片句子存在云文档。等某天写新文章时,它们会像夏夜草丛里的鸣叫,突然连成一片星河。

0 阅读:0

祥缘情感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