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毕业生太难了!工作岗位抢破头,00后如何杀出就业寒冬?

善良海棠花 2024-11-18 08:20:40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而2025年即将迎来一波前所未有的“就业寒冬”。根据最新预测,2025年毕业生将突破1222万,比今年多出43万。这一增幅似乎不算太大,但背后折射的却是更加严酷的现实:随着大学毕业生规模的持续攀升,进入职场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

有句话说得好,“这届大学生的内卷,比上届更狠。”虽说90后出生人口更多,但与00后相比,90后的高等教育渗透率远远低于后者。从2008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3.3%到2018年飙升至48.1%,00后上大学的机会几乎是90后的两倍。而这种变化,正在让这届大学生面对更加复杂的就业市场。

但这只是表面上的焦虑。更深层次的担忧在于:大学生的“就业难”到底是因为大学生太多,还是因为市场需求实在太少?

1. 大学毕业生数量激增,竞争激烈难上加难

先来看一组数字:2020年,我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071万;今年,这个数字已经飙升至1342万,预计明年会突破1400万。根据未来趋势推算,到2031年,报考人数将达到顶峰。想象一下:十年后,每年走出大学校园的将是比现在更多的毕业生,而与此同时,市场上的岗位数量却远未达到如此规模。就业市场的巨大压力,注定成为这代大学生的“必修课”。

更令人担忧的是,现阶段我国出生人口的下降已初见端倪。随着出生率的下降,幼儿园缺少孩子,小学和中学的学生数量增长放缓,但大学生数量却在继续攀升。虽然表面上“大学生多了”似乎为社会注入了更多知识型劳动力,但实际情况却远没有那么乐观。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最终可能面临的是“人多工作少”的尴尬局面。

2. 高校扩招与就业市场脱节,大学生焦虑加剧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的“择业难”并非单纯由人才过剩所致,而更多地来源于教育体系与市场需求的脱节。以往的高等教育注重“广覆盖”,大力扩招硕士、博士,却没有与实际需求相匹配的岗位供给。这导致了一部分大学生虽然有了高学历,但却难以在实际工作中找到对口的职位,甚至不得不选择“慢就业”——回家待业,或者选择灵活就业、低门槛的岗位。

另外,由于大学生对就业市场的认知不足,许多毕业生在求职时会陷入“随便投简历”的困境,甚至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某些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仍然迷茫,导致他们在求职时缺乏明确目标和规划,最终错失良机。

3. “内卷”加剧,00后为何选择国企而非民企?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投简历给央企和国企,尤其是在今年2024届毕业生中,超过60%的学生将简历投递给了这些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投递比例却仅为18%。为什么明明民营企业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00后还是钟情于国企?

很大一部分原因,源于“安全感”二字。相比民企的竞争压力和不稳定性,国企往往能提供更稳定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尤其是在当今这个就业形势严峻的时代,很多大学生更倾向于追求“铁饭碗”。然而,国企的岗位竞争也异常激烈,入职门槛高,资源有限,许多毕业生想通过考取国企来实现自己的“安全就业梦”,但这条路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容易走通。

4. 新兴行业“内卷”严重,大学生就业前景堪忧

新能源、芯片和新能源汽车,这些曾经的“朝阳行业”如今也未能幸免于就业市场的“内卷”。以比亚迪为例,2023年计划招聘3万多名应届毕业生,但实际入职的校招生只有1.13万。而整个新能源行业的招聘需求也出现了明显的收缩。曾经一度吸引大批大学生投身其中的互联网、教育、房地产行业,也因为多重外部因素而纷纷收缩用人规模,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普遍下滑。

这种局面,给了就业市场一记沉重的“警钟”:即使是看似热门的行业,随着市场的变动,也无法保证毕业生能够顺利进入。对于未来几年的大学生来说,如何在“内卷”的环境中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职业道路,将是他们最大的挑战。

5. 如何破解“就业难”?大学生如何突围而出

既然如此,00后大学生该如何在如此复杂的就业环境中突围而出呢?首先,大学生们需要更清楚地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无论是通过参加实习、提升职场技能,还是通过创业等方式,大学生都需要提前做好就业准备,而不是等到毕业时才开始寻找方向。

0 阅读:3

善良海棠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