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身为54军军长的丁盛,被拟任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从职务上来说,从正军职升为副兵团职,应该感到高兴才是,但他并不开心,反而有些不情愿。
丁盛是四野出身的将领,解放战争时期是东野8纵师长,45军师长。新中国成立后,44军与45军合并组建54军,他担任司令员。这个军番号虽然新,部队却是老部队。
他率领54军在朝鲜作战,到西藏平叛,对印自卫反击战,可以说54军在和平年代没少打仗。他对自己率领的部队很看好,是一支能能拉能打的部队。
该部的前身是黄公略红5军发展而来,曾经聂老总嘱咐他不要将这支部队拆开,尽量保证不打的完整性。他所在的部队从团发展到旅,由改为师。最后他担任军长,下辖的135师一直在麾下。
他想到自己有一天会调离54军,因此早早就培养合适的接班人。没想到在1964年,他被调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担任副司令,而非作战部队工作。
我们知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搞农垦的,部队当初集体转业。自己作为军事干部到生产建设兵团能起到多大作用呢,他一直想不明白。因此也想拒绝上级的调离。可没想到调令背后是罗总长的意思,贺老总同意。
当时,林总虽然负责军队工作,可他身体情况原因。贺老总主持军委工作,罗瑞卿作为军委秘书长兼总长,负责具体日常工作的处理。这两位都希望他去,尽管找总政部副主任徐立清也无济于事。
按说丁盛担任军长十多年,要调任也是作战单位,如大军区副司令或者兵团职务。首长看中他哪里了呢?
丁盛不仅仅会打仗,而且在1944年担任教导2旅1团政委,以及54军军长期间,部队都参加过大生产运动,搞只自给自足。此外,还有一点,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陶峙岳年纪很大,还是起义将领,在精力上越来越跟不上,调他过去实际上让他负责兵团日常工作,日后接替兵团司令也不是不可以。
这样安排他,解决了十多年没晋升的问题,而且也让他发挥农垦工作。实际上,还有一点考虑以生产建设兵团为基础,组建武装师,因为此时与苏联情况关系紧张。如果战争一旦来临,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无论是基于任务的重要程度,还是两位军委首长的点将,他读应该无条件的服从。因此在新疆建设兵团工作到1967年,随着特殊情况而离开。最终被安排到广州军区担任副司令,再次回到作战军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