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名将层出不穷,但这四位,才算得上当之无愧的千古名帅

过隙弹指间 2025-03-14 09:30:49

说起来我国古代的历史啊,那就是分分合合,合合分分,这一切啊,都离不开战争。

只要有战争爆发,那肯定得有出色的指挥官在场。

就因为这样,咱们中国古代出了好多好多厉害的名将,特别是有四位,那真是顶尖儿的帅才,名垂千古。这四个人到底是谁呢?

【“兵仙”韩信】

首先得提提韩信,这家伙头衔可不少,不光是大家熟知的“兵仙”,他还被封为“兵家四圣”,还有“汉初三杰”的美名呢。

韩信这个人,真的是名声在外,只不过啊,他的下场可不怎么样。

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史书上居然没提韩信是跟哪位大师学的兵法。因此,很多人就琢磨,他八成是自己靠着《孙子兵法》这本书,摸索着学成高手的。

说实话,韩信这家伙,在古代军事上那可是真的牛,简直就是天生的军事奇才,厉害得跟开了外挂似的。他的本事,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同时也让人心里直痒痒,想知道他到底咋这么神。

韩信心里明镜似的,知道自己有多能耐,别人看不透他也没用。于是,他就跑去项羽那儿,想找机会露一手。

项羽这家伙,家里可是有名的望族,他的老祖宗项燕,那可是楚国最后的大将军,牛得很。有了这样的背景,项羽身边自然聚拢了不少有本事的人。

项羽心里头觉得自己挺能耐的,所以他琢磨着,谁会信一个从没上过战场的穷小子能是个军事奇才呢?这么一想,韩信干脆辞了职,投奔到刘邦那边去了。

刘邦虽然打仗的本事比不上项羽,可他毕竟是个头儿,心里头还真不太瞧得上那穷出身的韩信。

但跟项羽那边比起来,刘邦这儿可不一样,他手底下有能发现大才的人,就像发现韩信这个宝贝的萧何一样。

听了韩信好几次对战事的讲解和分析后,萧何心里直嘀咕,这家伙简直就是现代版的孙膑啊!

萧何觉得这人实在是个难得的人才,哪能让他轻易溜走呢?他就跟刘邦说,不如给这家伙封个大将军的头衔,还得好好办个热闹的典礼庆祝一下。

刘邦一听,脸上全是疑惑:“啥样的人啊,能让爱卿你这么看重?”就这么着,韩信从一个没人知道的小官,一跃成了大将军。

这么说吧,韩信就像是那种小说里的男主角,不过这事儿还真的是这样。

韩信真给刘邦长脸,打秦国、灭魏国、破赵国,最后还把最厉害的项羽给干败了。这一路上,韩信的指挥才能那可是立了大功,全靠他那套独到的指挥法子。

虽说就算没了韩信,刘邦说不定还是能当上皇帝,但估摸着得迟上好一阵子呢。

可遗憾的是,韩信在政治上缺乏远见,这基本决定了他最终的命运。

韩信打仗特别厉害,所以有时候就显得有点骄傲,甚至在刘邦面前也敢摆架子。他这么干,最后肯定躲不过汉朝的惩罚。

对一个名将来说,想要立下赫赫战功挺不容易的,但跟能平安到老比起来,这战功还算好拿的。

【托塔李天王】

说起来唐朝那位厉害的将军李靖,他后来被人们叫做“托塔李天王”,这其实是大家故意把他捧成了神仙一样的存在。

为啥唐朝那么多名将,偏偏李靖能这么出名呢?说白了,还是因为他那些超厉害的故事。

李靖受家里人影响,从小就既会文又会武。他舅舅可是隋朝的大将韩擒虎,听说韩擒虎十三岁时就一个人抓住了一只大老虎,特别厉害。

小时候,李靖老爱跟舅舅一块儿琢磨打仗的策略,这事儿让韩擒虎大吃一惊,心想真是应了那句老话,自古以来,有本事的人都是年少有为啊。

韩擒虎那时候说起李靖,就夸他:“能跟我一块儿琢磨孙武他们兵法的人,也就我那大外甥李靖了。”

有的人啊,打从娘胎里出来,就带着股子不平凡,这辈子注定不会平平淡淡地混日子。

李靖这人挺有本事,但在隋朝时并不受欢迎,官职也一直没啥提升,但他的名气倒是特别大。

后来有次碰巧的机会,李靖跟着李渊一起去打突厥了。

这时候的李渊还没动手反抗隋朝,不过好多人因为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就一个接一个地起来闹革命。

受宝贝儿子李世民的鼓动,李渊也着手准备起来,他开始招募兵马,打算为将来可能的反抗行动打好基础。

这样看来,李靖心里头十有八九觉得那就是要造反,他本打算赶紧告诉隋炀帝,说李渊要搞大动作。可无奈各地乱成一锅粥,李靖一直没找到机会,就这么拖啊拖的。结果,一直拖到了李渊真的起兵造反,李靖也没能成功告密。

都到这份上了,李靖去告他也没啥用,说不定还会惹来大麻烦,所以只能顺其自然,走一步算一步了。

后来,李靖就跟着李渊四处征战。因为帮忙打垮了厉害的南梁,李渊开始越来越看重李靖,接着就把管理岭南的重任交给了他。

其实这儿压根儿不用动刀动枪,关键是要把老百姓安顿好,让他们安心就行。

但由于那地方太偏远,路上危险重重,谁也不愿意带兵前去。李靖敢接这活儿,真心说明他是个忠心的人。

说起来李靖的军事成就,往南他平定了吴会地区,往西打败了吐谷浑,往北则扫平了突厥。

挺让人惋惜的是,李靖最终没能踏上东征高丽的征途。

那时候,李靖病得不轻,整天躺在床上。李世民心疼他,特地抽空去看望。

看完李靖的表现后,李世民琢磨着要去收拾高丽,于是他就问李靖,有没有什么好主意。

李靖直言不讳,他说等自己身体恢复了,想跟着大哥李世民一起去打仗,但可惜这个提议没被采纳。

【“神将”白起】

白起这家伙,咱们都挺熟的。他和韩信一样,有好多让其他将军眼红的称号,像什么“战神”、“战国头号大将”之类的。

战国时候,名将一大堆,可好多人都觉得,白起才是这些大将里最牛的那个。

韩信的好运是从遇到萧何开始的,而白起呢,他的贵人则是大秦宣太后那个同母不同父的弟弟——魏冉。

经过魏冉的引荐,白起顺利受到秦昭襄王的赏识,从此踏上了他“战神”的道路。

战争总是伴随着牺牲,白起手上沾满了不少士兵的鲜血,他攻下的城池也是数不胜数。

白起刚开始崭露头角时,主要是去攻打韩国和魏国。他打仗生涯里的头一场大战,就是跟韩魏联军硬碰硬,结果他赢了,一下子干掉了二十多万的敌军,还顺手攻占了六座城池。

白起把那两个国家收拾得差不多了,接着就转头去挑战更有实力的楚国了。

说起鄢郢大战那会儿,楚军死守着城池不放,硬气得很。白起这家伙,想了个绝招,直接引来了大水,把好多楚军都给淹了。这样一来,城池不攻自破。

后来,白起又带着军队打下了楚国的都城郢都,秦军一把火把好多楚国王室的祖坟都给烧了。接着,他们又陆续攻占了楚国的许多城池。

打完这场仗,大秦的猛将白起就被封为了武安君。

白起欺负完楚国,转头就去收拾韩魏了,这次还拉上了以前很厉害的赵国一起。后来,就有了那场大名鼎鼎的长平之战。

史书上说,长平之战中,有四十多万赵国士兵被活埋。但这个数字,后来让不少人心里打了问号。

那时候,要想一战就派出四十万大军,简直是天方夜谭。说实话,能凑齐十万兵马,那都已经算是很厉害了。

而且,在那些被活埋的人里头,还有些只是普通老百姓。所以有人推算,真实的数字顶天了也就十万左右。

这次一战,赵国可真是伤得不轻,直接变得特别虚弱,给他们以后的日子留下了大堆麻烦。

白起和韩信,虽然军功赫赫,但在政治上都不太灵光。关键的是,白起和宰相范雎好像不对付,两人互相看不顺眼,总是别别扭扭的。

一逮到机会就找人告状,范雎有次还真让他给碰上了这样的好时机。

白起找了个生病的借口,就是不想去带兵打仗。范雎呢,就老在秦王面前嚼舌根。本来吧,秦王还没觉得咋样,可被范雎这么一说,秦王直接给惹毛了。

尽管心里有些不乐意,秦王还是狠下心来决定要白起的命,于是就派人送去了一把剑。结果,白起自己拿这把剑抹了脖子,就这么走了。

【南梁儒将陈庆之】

说起第四位登场的陈庆之,可能不少朋友都感到陌生。但咱们国家的伟大领袖毛主席,那可是特别喜欢他的事迹,还给了很高的评价,说:“每次读他的传记,都让我心驰神往。”

陈庆之活在乱糟糟的魏晋南北朝那会儿,跟战国时候一样乱。他呀,就是那时候最厉害的大将之一。

陈庆之一辈子打了好多仗,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跟强大的北魏干架。就说那个涡阳之战吧,那真是个超经典的例子。

北魏那时候虽然也挺厉害的,但一碰上陈庆之这种指挥得当的将领,多半还是得吃败仗。正因为这样,梁武帝特别看重陈庆之,对他委以重任。

陈庆之能流芳百世,成为人人称颂的将领,不光靠的是他那超群的指挥本领和战术智慧,更重要的是,他特别看重和手下将士们的情谊。

每当战斗胜利,梁武帝都会给大伙发奖赏,陈庆之呢,总是大方地把手里的赏赐分给手下的士兵。在那个艰苦的年代,能拿到这些赏赐,可真是件特别让人珍惜的事儿。

梁武帝聊起这位既仁慈又擅长打仗、头脑聪明的将领时,这样说道:“他敞开大门欢迎宾客,名声都写在史书上了,这才是真男人啊!”

陈庆之骑马射箭虽然不咋地,但他打仗那可是真有两把刷子,还特别关心手下兄弟,这才算得上是位真真正正的好将领呢。

以上介绍的就是咱们国家古老历史里的四位大将军。他们靠着出色的指挥本领,成了流传千古的军事大英雄。

他们心里满满都是对国家的爱,对军队忠心耿耿,正因为这样,后来的人们都十分尊敬他们。

虽说大家都是历史上响当当的大帅,可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这就意味着咱们没法说谁最完美。

陈庆之和李靖最终安享晚年,但白起和韩信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们被自己卖命效忠的国家给处死了。可能这就是命运的安排吧,就像那句话说的:“天下太平本是将军们打下来的,可往往他们却无缘亲眼见到这太平盛世。”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