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刁明杰
74岁的张先生(化名)因急性下肢动脉闭塞面临截肢风险,且合并9种基础病,抗凝与溶栓成为难以把握的难点。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血管外科专家团队发挥“国家队”优势,联合多学科为张先生制定了个性化治疗方案,最终成功“保腿”。
几个月前,74岁的张先生突然发现走不了多远小腿便会酸痛,只能休息三五分钟才能继续走,以为自己年纪大了腿脚不利索,没放在心上。直到1周前,他突发左下肢剧烈疼痛,痛到必须垂腿下床才能稍稍缓解,脚部皮肤发黑发紫,到当地医院就医。检查显示:左股浅动脉、腘动脉等主要血管多节段重度闭塞,右下肢动脉亦存在严重狭窄。如不及时恢复血流,截肢风险很高。为了寻求信赖的专家手术,张先生慕名转院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驻青岛医院专家、青岛医院血管外科学科主任李清乐教授团队进行诊治。
血管外科团队确诊张先生患有急性下肢动脉闭塞,这属于血管急症中的"红色警报",救治时间直接决定保肢成功率。6小时,是从疼痛加剧到血管再通的最晚时限。更为棘手的是,张先生身体基础状态差,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 2级(高危)、心房颤动、脑梗死后遗症、银屑病、脑萎缩、脑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粥样硬化并斑块、肝功能异常9种疾病。其中,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与血管条件恶化,成为治疗难点。患者的腿就像锈迹斑斑的“水管”,既要使水管顺畅排水,又不能使脆弱的水管爆裂,医生需要精准找到平衡点,非常考验经验和技巧。

患者基础疾病多、身体条件差、手术风险大,李清乐教授立即指导制定救治方案:先启动血管急症救治预案,打通闭塞血管,再组织多学科制定后续治疗方案。患者入院不到一小时内,血管外科孙春亮主任医师紧急实施“左下肢动脉造影、动脉吸栓、球囊扩张成形、下肢动脉置管溶栓术”,通过微创穿刺通道,精准清除混合性血栓,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第二天,李清乐教授牵头血管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肾内科等多学科会诊,针对患者抗栓治疗与出血风险的平衡难题,制定了个性化的"阶梯式抗凝+靶向利尿"治疗方案,既保障了血管通畅度,又规避了脑出血风险,同时调整身体各项指标。
5天精准治疗后,患者肌红蛋白值从危急值2300μg/L降至正常范围,左足皮温由术前的28℃回升至33℃,疼痛症状消失。目前,患者已经顺利出院。
合并多系统疾病的高危患者的成功救治,体现了医院血管急症救治预案的科学性、有效性,以及成熟技术优势。目前,血管外科已经建成全周期血管疾病诊疗平台,可24小时不间断为血管疾病患者筑牢生命防线。
血管外科是外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主要针对除脑血管、心脏血管以外的外周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血管外科依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是医院重点发展学科,拥有DSA大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机等专业医疗设备和数字化复合手术室,可进行动静脉疾病以及血管损伤、血管畸形等难题的诊治。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