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幸福的晚年生活

世图看历史 2023-05-09 01:14:03

一般只要是提到康熙我们都会想到孝庄太皇太后,毕竟没有孝庄就不会有康熙,年仅8岁的玄烨是在孝庄的扶持下登上皇位,也是在孝庄的庇护下得以长大成人。

康熙登基之初,大清的问题还是很多的:

四位辅政大臣并不齐心,尤其是鳌拜越来越猖狂,已经威胁到了皇权;

“三藩”已经成尾大不掉之势,需要裁撤三藩;

河务、漕运等都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

对于康熙来说,想要独自解决这些问题还是不太现实的。好在有祖母孝庄在背后支持:

为了能帮孙儿除掉权臣鳌拜,孝庄亲自保媒将赫舍里册封为正宫皇后;

为了孙儿能顺利平定三藩、稳定满勋贵族内部的团结,将遏必隆的女儿钮祜禄氏扶上后位;

不仅如此,孝庄还考虑到平定三藩将士们的辛苦,犒赏前线的将士们。在康熙平定三藩时,蒙古察哈尔部想要趁火打劫,威胁朝廷,孝庄亲自指点平定叛乱,确保平定三藩的顺利进行

......

了解康熙的人都知道康熙年仅8岁丧父,10岁丧母,是孝庄将康熙抚养长大,并且含辛茹苦地教他如何为君,在孝庄的辅佐与教育下,康熙慢慢在朝政上轻车熟路。除掉鳌拜、平定三藩,解决了朝廷很多的隐患,慢慢的大清也逐步走上了正轨。

此时的康熙已经成熟,完全可以独立应对朝政;而且勇于进取,让祖宗留下来的基业越来越昌盛,如此孝庄便可以安心该颐养天年了。

当然颐养天年的孝庄并非真的对康熙与朝政不闻不问,而是在关键的时候对康熙指点一二。

毕竟康熙与祖母孝庄相依为命三十多年的时间,康熙也喜欢听祖母的教诲与见解。

在孝庄晚年,祖孙之间经常聊到的话题或者感兴趣的话题还是朝政,也可以说朝政这个话题是祖孙二人交流感情不可或缺的内容。

若是孝庄想到了什么,会告知康熙,康熙会不折不扣地去做。

比如康熙十八年,太和殿起火,孝庄便经常提醒孙儿一定要注意防火的问题。康熙二十三年康熙专门下了一道圣旨:传达太皇太后的懿旨,冬季的时候各宫要小心防火的问题。

再比如多罗惠郡王博翁果诺因为懒惰,在祭祀地坛的时候并没有遵旨斋戒。议政王大臣贝勒上商议的结果是“削爵”。但毕竟博翁果诺是康熙的亲叔伯兄弟,若是被削爵,确实事关重大。康熙便去请示祖母,孝庄同意后,康熙才下旨将其削爵。

当然除了个别要紧事要紧人以外,康熙还是不会轻易打扰祖母颐养天年的。很多琐碎的烦心事都是康熙一人独自处理,就这样孝庄的晚年还是很安乐的。

不禁有人问了:既然孝庄不怎么过问朝政了,是怎么度过晚年生活的呢?

提醒一点:孝庄的晚年生活其实还是很幸福、轻松的,所以得以77岁高寿而终。

孝庄唯一的饮食爱好—饮茶

作为一国之君的祖母,还是受万人敬仰的“老祖宗”,其物质生活自然是无须担心的,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但孝庄并没有因此而浪费,也并不追求豪华奢侈。

孝庄所用过的物品若是有损坏的话,便会修理后继续使用,不会随随便便便换成新的。比如

康熙十七年七月,孝庄宫里的银炉吊子修理,用银八厘;

康熙二十年十月,慈宁宫里的大碗、盘子、碟子等修理,用银一两三钱七分。

孝庄是一个爱清静、不喜排场的人,每年的生日过的都很简单,并没有大摆宴席。

作为高高在上地太皇太后,能够如此节俭确实很难得。

当然孝庄也是有自己饮食上爱好的,也就是必须要花钱的地方—饮茶。蒙古族有几个传统的习俗:饮茶、使用银器、若是外出的话住蒙古包。

孝庄从小便在蒙古长大,自然也会有这些习惯,而饮茶便是其中之一。

康熙十七年三月,孝庄太皇太后与皇太后饮茶二斤八两,用银二两;不过茶叶有时候会便宜些,用银在一两七八钱上。

这里所说的皇太后并不是康熙的生母,而是康熙的嫡母仁宪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按照辈分仁宪皇太后是孝庄的侄孙女。

仁宪皇太后是孝庄为顺治帝亲自挑选的第二位皇后,虽然出身高贵,但并不得顺治帝宠爱。不过康熙将其视为亲母,很是尊重孝顺。仁宪皇太后一直陪伴孝庄左右,一起品品茶聊聊天,尽一尽作为儿媳的本分。

有这样一位儿媳陪伴左右,孝庄的晚年还是比较充实的,并不孤独。

诵经礼佛,爬五台山

孝庄出身于蒙古科尔沁草原,蒙古贵族信奉的是喇嘛教,而孝庄的婆家满族信奉的是萨满教;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孝庄信奉宗教的自由。康熙十七年十二月,京郊南苑的仁佑寺建成,孝庄亲自前往礼佛。

有的时候孝庄还会让孙儿代替自己前去寺庙礼佛,比如在康熙二十一年,康熙从盛京拜谒祖陵返回的时候便为了祖母专门绕到前往千手佛寺去进香,并将祖母的600两银子赏赐给了寺庙的僧人。

众所周知五台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在五台山上有很多的喇嘛寺庙,喇嘛寺庙之首是位于菩萨顶的寺庙。

清初的各位皇帝对五台山上的喇嘛寺庙还是比较重视的,不仅多次派人前去修缮,而且派人管理五台山上喇嘛寺庙。

对于从小便信奉喇嘛教的孝庄来说,有一个多年的夙愿—前往五台山上礼佛。

康熙孝顺祖母,自然会将祖母多年的夙愿放在心上:康熙二十二年二月,康熙带着皇太子胤礽前往五台山,在菩萨顶上待了四天的时间,此次五台山之行,康熙并非只是为了礼佛、修缮寺庙,而是为了祖母前往五台山做准备,回宫后便下旨修整紫禁城前往五台山的路还有桥梁等。

历经七个月后,所有的准备工作完成康熙便带着祖母孝庄一起出发,前往五台山。

为了能更好的照顾祖母孝庄,此行康熙还特地叫自己的二哥裕亲王福全、弟弟恭亲王常宁一同前往。

历经十三天的时间康熙一行人到达涿州,再往前便是长城岭。长城岭一带山路崎岖很不好行走,康熙便带着祖母身边的太监赵守宝先走,然后让福全与常宁留下来照顾祖母慢行。

六天后康熙到了菩萨顶,但是因为从长城岭到菩萨顶的路太过艰难,康熙只好给祖母写了一封奏书,奏书大概的内容是:“孙儿也想让祖母亲自前往菩萨顶礼佛,但是到;菩萨顶的路太过艰难,实在是不敢让祖母冒险。”

其实在康熙写奏书之前,还询问了孝庄身边太监赵守宝的建议,可见康熙对祖母的尊重。

为了能圆了祖母的夙愿,康熙亲自尝试让人抬着轿子往菩萨顶,但是抬轿子的人就是站不稳,多次尝试后康熙才如实回禀了祖母。

但是孝庄还是不愿意放弃,便出发爬山,奈何孝庄已经年老,山路崎岖实在是不成行。

无奈只能对孙儿说:“山路崎岖我只能走到这了,皇帝代我前去菩萨顶吧,就像是我亲戚前往诸佛面前了。”

如此康熙代替祖母于次日又前往菩萨顶,下旨福全等人护送祖母先行回京城。

虽然孝庄亲自前往菩萨顶的夙愿并没有实现,但有孙儿们如此孝顺陪伴一路,也算是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孝庄内心的遗憾了。

在一些野史中说:康熙与孝庄之所以前往五台山是因为顺治帝在五台山出家为僧,康熙与孝庄是去探望顺治帝的。

但实际上呢?

孝庄究竟为何对五台山如此痴迷呢?毕竟礼佛的话京城周边便有很多的佛寺。

据说孝庄有一段时间总是做梦,在梦里梦到一个身上披着金甲的人跪在孝庄面前哭泣,然后孝庄看到一个身穿袈裟的人站在五台山上远远地看着京城。

孝庄便亲自前往乾清宫告诉孙儿自己想要前去五台山,听到祖母的话康熙有些吃惊:毕竟五台山距离京城千里之遥,而祖母已经年逾七十,怎么能爬那么陡峭的山呢?

但孝庄执意前往,康熙便应允了。

在经过昌瑞山的时候,康熙亲自扶着祖母前去顺治皇帝的陵寝。孝庄到了巨大陵墓前颤抖地抚摸着陵墓,嘴里说道:“我的儿子,额娘来看你了,你的儿子玄烨也来看你了,你安心吧!儿子啊,是额娘对不住你啊,额娘真不该逼你啊!”

“额娘很快就能见到你了,到了地下,我们母子就不要再继续相争了好吗?”

孝庄对孙儿说:“我也不知道最近是为什么,总是梦到你的父皇,他穿着袈裟跪在地上哭,说佛祖就是不允许他出家。每次看到你父皇这样,我就难受啊!你父皇生前想当和尚是祖母一直拦着,没想到你父皇死了还是想当和尚,但佛祖不让。所以孙儿啊,此次五台山执行,一定要恳求佛祖圆了你父皇的心愿,准许他在五台山上修行吧。”

康熙这才明白为何祖母坚持亲自前往五台山了,但孝庄因为年迈终究没能亲自前往菩萨顶,只能由自己的孙儿代替自己。康熙前往各个寺庙一一上香,虽然已经是第四次前往五台山,但康熙觉得这一次比前三次更加的虔诚。

康熙将祖母为何来五台山的理由告诉佛祖,希望佛祖能够体谅一个年迈老人爱子的心情。

祖孙深情

单从这一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得出,康熙对自己的祖母极为尊重,尽可能地去满足祖母的诉求。当然这仅仅是康熙孝顺祖母的一部分,了解康熙的人都知道康熙并不会一直待在京城:

拜谒祖陵

东巡、南巡

虽然康熙每次出行并不会都带着祖母与嫡母,但是会给祖母写信;虽然此时的康熙已经独自处理朝政大事,但是还跟小时候一样凡事都会跟祖母禀报。

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北上祭祖,每隔几天就会给祖母写一封信。在信中将自己走到了哪儿,有什么见闻,或者遇到什么事情等都会讲给祖母听。

康熙二十三年,康熙第一次南巡,南巡总共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康熙一直跟祖母保持书信来往,牵挂着祖母。还将自己抓到的鱼、采摘的水果等,派人送回京城,让祖母品尝。

孝庄也很关心孙儿,经常询问孙儿的情况。

不仅如此,康熙十一年,孝庄感觉身体有些不舒服,便打算前往赤城汤泉疗养。康熙得知后即刻下旨在不扰民的前提下修路,而且还要亲自陪着祖母一同前往。

孝庄担心康熙陪自己一起会耽误朝政,便不愿康熙一同前往,但康熙对祖母说:“祖母前往汤泉,我若是不随行一同伺候的话,心里很是不安。至于朝政大事,我已经告知内阁,隔一天上奏一次,朝政之事我定不会耽搁。”

听到孙儿的回答,孝庄很满意的笑了。

在前往汤泉的路上,康熙很关心祖母,祖母若是下轿的话康熙便会亲自扶着。

在前往赤城汤泉的路上,康熙得到嫡长子承祜(孝诚仁皇后所生,康熙视其为掌上明珠)病逝的消息,心中很是悲痛,但为了不让祖母伤心,并未告知祖母这个消息,还要假装一如往常地伺候祖母。

孝庄一生确实也很不容易,整日操劳,身体留下了不少隐患。所以在这一年的八月孝庄再次前往赤城汤泉辽阳,康熙仍旧坚持同往。

在康熙的眼里祖母孝庄跟朝政大事一样重要,若没有祖母便不会有康熙。

两个月以后孝庄康熙一行人返回京城,在到达明月山的时候,京城传来孝诚仁皇后生病的消息,康熙很是着急,但还是嘱咐身边的人不要告知祖母,免得影响祖母养病。

太医院院官武超担心孝庄太皇太后会怪罪,毕竟孝庄很是疼爱皇后,便主动将皇后生病的消息告诉了孝庄太皇太后。

孝庄即刻下懿旨:“我的身体已经痊愈,皇后生病,皇帝赶紧回宫去探望。”

康熙还是不放心祖母,但此时京城传来急报:“皇后病情加重!”

孝庄赶紧让康熙回宫,如此康熙才赶回京城。没想到康熙回了京城皇后的病竟有好转,康熙再返回去迎接祖母。

康熙对孝庄的孝心可以说很是细腻,照顾到方方面面。

儿孙满堂

康熙一共有55位妃嫔,而且康熙活到了69岁的高龄,其子女的数量自然也比较多。不过即便是后宫的妃嫔多,整体来说还是比较安稳的,毕竟有孝庄太皇太后与仁宪皇太后坐镇。

康熙十七年康熙的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病逝,

三年后康熙的表妹佟佳氏被封为皇贵妃,成为实际上的后宫之主,在佟佳氏病重时康熙将其封为皇后,这便是康熙的第三位皇后孝懿仁皇后。

在孝庄病逝前,康熙已经有十三位皇子,也就是说孝庄已经有十三位曾孙。

康熙很重视对皇子们的教育,皇子们四五岁开始便能读书识字,五六岁的时候便知进退。康熙的皇子们不仅要学习四书五经、满蒙汉等各种语言,而且还要学习骑射功夫,所以康熙的皇子大多都是文武双全的人才。

虽然这些文武双全的皇子在康熙晚年经历了残酷的九王夺嫡之争,但在孝庄在时,皇子们之间还是比较和睦的,毕竟太子之位早就给了嫡子胤礽。

儿孙满堂,而且曾孙们个个都很懂事,这让孝庄是很欣慰的。

看着自己的曾孙一个一个地慢慢长大,对于已经年迈的孝庄来说,应该是最幸福的了:

皇长子胤褆是惠妃那拉氏的儿子,胤褆擅长骑射功夫,才华横溢;

皇次子胤礽便是皇太子,生母孝诚仁皇后因生育胤礽难产而死,康熙对这个儿子很是疼爱,不到两岁便将其封为太子。

皇三子胤祉是荣妃马佳氏所生的皇子,胤祉博学多才,喜欢钻研,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文曲星”。

皇四子胤禛是德妃乌雅氏所生,胤禛便是后来的雍正皇帝,乌雅氏便是康熙的第四位皇后孝恭仁皇后。胤禛从小便送到了孝懿仁皇后佟佳氏身边,由孝懿仁皇后抚养长大,胤禛虽然话不多,但从小便有主见。

另外还有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祐、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䄉、皇十二子胤祹、皇十三子胤祥这些皇子,除了皇六子与皇十一子夭折外,其他的皇子都健康长大成人,而且个个都很聪明。

如此四世同堂,孝庄实实在在地享受天伦之乐。

结语

操劳大半辈子的孝庄将年幼的康熙扶上皇位,并且看着孙儿能独挡一面,心中确实欢喜,终于可以颐养天年。孝庄操心了大半辈子,也经历了太多的事情,一生扶持了两位年幼的皇帝。不过让人欣慰的是,孝庄的晚年生活还是很不错的:

康熙孝顺祖母,尽可能的满足祖母的要求与愿望;

四世同堂,孝庄可以享受含饴弄孙的享福生活;

儿媳、孙媳孝顺,后宫安宁,也给了孝庄一个安宁的养老之所;

另外大家都知道孝庄生了一个儿子福临,但可能会忽略其实孝庄在生福临之前还生了三个女儿,三个女儿都嫁到了蒙古,除了第三女淑哲公主年仅16岁病逝外,另外两个女儿算是比较长寿的,一个活到了50岁,一个活到了69岁。

而且在孝庄生病思念女儿的时候,康熙便下旨将让端慧公主回宫照顾,端慧公主陪伴孝庄走完了人生中最后的路程,孝庄还是很满足的。

0 阅读:4

世图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