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上有一位好汉,其实是“朝廷内奸”,失败早已注定

史今独畅 2023-02-08 21:38:31

自从《水浒传》问世以来,梁山好汉就成了百姓眼中正义的化身,他们劫富济贫,替天行道。

遗憾的是他们最终还是败给了党争,一百零八单汉四分五裂,轰轰烈烈的起义以失败告终。

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他们失败,是农民起义的必然?

还是某种其他隐秘,在历史角落的原因?

体制化的思维

首先,农民起义有自己的局限性。

他们的成长历程使得他们禁锢在一个小天地之内,没有见过更大的局面,也没经历过朝堂的争斗。

诸多原因使得他们从一开始就失去了优势,除非他们最终击碎原有集团,重新建立一个新的集团,重新开始利益分配。

在新的开局中,客观存在要求他们必须更改原来的做事准则,这种准则适用于所有的团体。即改变原来以人情为核心的方式,建立一种制度。

制度的本质是利我,上位者为了达到利我的目的,为了缓解日益紧张的矛盾,必然会拿一部分开刀。

这种客观存在,导致许多人在功成后选择大规模地处理功臣。

出于自保的人物则给后来者留下一句箴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纵观整个历程,会发现梁山团队发展完全符合这个规则。

梁山的第一任首领是晁盖,他的做事方式就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从来没有任何长远的规划。

直到宋江来临后,他才改变原来的行为做事。

他们对外宣称,只惩罚奸臣,而不反抗朝廷。这个目标使得他们的起义成为农民起义中的另类。

其余的农民起义都有目标,陈胜提出的目标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刘邦提出的口号是:“大丈夫当如此(目睹秦始皇仪仗队之盛而提出)。”

由此可知,宋江终究没有逃出小吏的思维。

不似枭雄刘邦等人,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傍身原来的通知集团,形势的发展也使得他们不断地调整目标。

为何宋江会如此呢?

根本原因还是和宋朝的体制有关系,《水浒传》的故事发生在山东一带,山东人好考公闻名全国。

为何?

体制象征着稳定和体面,宋江曾经就生活在稳定和体面内,黑白两方都尊他一声“公明哥哥”,他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好必然有坏。

另外一方面,体制还限制他思维的发展,就像《肖申克的救赎》里瑞德告知安迪的那样:

起初,你讨厌他,后来你适应他,最后,你发现根本就离不开他。

身在局中的宋江根本就没有发现自己已然身在局中,他来到梁山后的第一件事情就定下了集团最终的奋斗目标——招安。

宋江的抉择

向来招安者没有好的结局,上位者为了平息纷争,会许给你相应的爵位,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会表现出各种的不放心。

待对方放松警惕时,会一举拿下,将对方搞得四分五裂,招安者或者命丧黄泉,或者心灰意冷隐居世外,几乎是无一例外。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灭吴之前,谦虚谨慎,重用范蠡,文种,后终于一雪前耻。以防以往吃屎的丑事为抖落出,便对功臣起了杀心。

宋江没有读过什么书,他的思维还停留在小富即安的境地。

他不懂得传统文化存在着一个漏洞,即国人都有一种依赖的心理。

这是一种以“皇恩浩荡”为中心的文化,国人都渴盼着依靠他人实现个人的公平公正,在清平盛世,社会总的蛋糕较大,上位者还会多分些给底层的人物。

遇到天灾人祸,蛋糕总体变得越来越少,上位者贪得无厌,下面的人到手的自然就会越来越少。每每这个时候,传统文化就会掉入“他人即地狱”的陷阱。

宋江不懂,他的思维已经成形,他自然反应就是返回原来舒适的场地,这种选择就已然导致悲剧的结果。

因此,后代读到《水浒传》时,有些人会称呼宋江为“朝廷内奸”。

所谓的内奸,并不是说他是朝廷安插在梁山内部的卧底,而是他思维已经体制化。

多么厉害的思想洗礼!

这些都是儒家文化洗礼的结果,从上到下都充斥着“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言行。

皇帝为了劝读书人皈依,亲自写下《劝学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世俗的名利纷至沓来,谁还会想到反叛呢?

或许有人会说,难道梁山内部没有反对的声音吗?

林冲原来是八十万禁军的教头,因为误入白虎堂而离开原来舒适的生活。

长期生活在东京城,他早已看透了宋朝朝堂运行的规律,早已是心灰意冷,他根本不想招安。武松、鲁智深也是从反抗残暴开始,内心对上位者也已心灰意冷。

单纯如李逵也只说出了一句:“俺公明哥哥也可做皇帝。”便被宋江安排上了一杯夺命酒。

招安成功后,北宋朝堂正式开始实施驱除异己的计划。另外一波由方腊领导的起义搞得风生水起,朝堂官员无能为力。

于是有人提出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妙计。

先让宋江集团和方腊集团展开激烈的角逐,最后无论双方谁取得胜利,都会元气大伤。而朝廷只需要静待最后结果的来临。

结果来临后,他们略施手段,便可消灭这帮疲劳之师。

谁都不愿意看到这种结果的到来。

不过泱泱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每每遇到类似的事情。最终胜利的都是玩弄权术的人物,埋头苦干的人几乎都落得个悲惨的境地。

不是上位者昏庸,而是环境所逼。

汉文帝为什么非要逼死晁错,莫非他不是忠臣吗?

非也,为了暂时安抚叛军的情绪,晁错必须选择赴死。

他的赴死恰好说明汉文帝不会在听从他的建议,待稳定叛军后,他才有足够的时间筹集粮草,调集部队,进行有效的反击。

19 阅读:13198
评论列表
  • HG 3
    2023-04-19 21:15

    原因是认知战失败冫

  • 2023-05-08 13:46

    宋江也就一个小官居然这么多人愿意做小的丶

  • 2023-05-02 14:00

    流水章

  • 2023-05-08 10:35

    梁山第一个领导人不是晁盖 是王伦

  • 2023-04-25 11:08

    土匪强盗终究走不远,要么推翻政权要么接受招安,或者解散。